分享

血糖控制不错为啥有并发症?如何减少血糖波动?4步正确打胰岛素

 人在囧途9 2020-07-23

说到血糖控制,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控制血糖,一般空腹理想血糖是在3.9-6.1mmol/L,餐后两小时理想血糖在4.4-8.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不少糖友通过各种方法往往能够做到,而且每天监测的血糖值也相对稳定,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出现了并发症。有些糖友为此去问医生,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其实,对于这样的疑问,其原因很大的可能是跟这些糖友血糖波动比较大有关,虽然三项指标都在标准内,但血糖餐前、餐后差别较大,或者在两餐之中有较大的变化,高点和低点相差较大的数值,也是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为血糖的剧烈波动会导致血管的损伤程度加大。那么该如何减少血糖的波动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血糖影响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

人体正常的血糖波动有多少?

一般人血糖在没有吃东西时,大约会维持在3.9-5.6mmol/L左右的浓度,进食后血糖会稍微上升,但最高也不会超过11.1mmol/L,根据消化等因素来看,在吃完饭两小时左右血糖就会大致上平稳,这也是我们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原因。

糖友们如果好好控制血糖,其实基本上是可以做到以上所提到的范围;但如果没有好好控制,血糖就会像过山车似的,会出现较大的起伏,这时候如果没吃东西,空腹血糖可能就超过11.1mmol/L,吃完饭后可能会上升到16.7mmol/L,或者达到22.2mmol/L,甚至超过33.3mmol/L,这就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了。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些患者感觉血糖太高了,那么就赶紧吃药,或者提高胰岛素注射剂量,或者补一针胰岛素,结果反而可能导致血糖很快下降,甚至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这样就让血糖高低起伏了,出现较大的波动。

为什么会有血糖起伏不定的情况呢?会对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影响?

众多研究指出,血糖波动的幅度太大,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主要的因素是血糖过大的波动,会导致产生一些炎症因子或者出现较大的压力,导致血管出现氧化反应,这些都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血管出现损伤就可能影响到全身的脏器以及大小血管,而糖尿病并发症正是这样发生的。所以,如果整体血糖偏高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甚至发生致命危险;而整体血糖较低的患者,则可能出现慢性的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如何知道自己的血糖波动?

想要了解自己血糖波动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血糖监控,通过家用的血糖仪随时测血糖,比如可以测量餐前和餐后的血糖,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根据研究显示,一般餐后2小时的血糖跟餐前相比,差距在3.33mmol/L比较好,如果超过这个指标,则表示血糖波动太大,这就需要调整饮食或者药物了。按照这个指标,如果有人餐前血糖在6mmol/L左右,那么他餐后血糖就不应该超过9.33mmol/L,这样才能保证血管伤害较小,避免并发症发作几率。

血糖波动大的原因与改善方法

一般来说,血糖的大幅波动主要跟饮食、降糖药物使用以及情绪起伏有关,所以针对这三方面有以下的改善方法: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首先要考虑的是摄入的食物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这类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所以应该考虑进食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并且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将白米饭、白面条等换成燕麦饭、荞麦面、糙米饭等等。

适当增加蔬菜和蛋白质摄入量,这样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降低波动。不过如果已经出现肾病并发症的,则可能需要减少蛋白摄入,最好咨询医生。

少摄入或者尽量不摄入含糖饮料、蛋糕和甜食等有可能快速升糖的食物。

建议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工作忙导致吃饭时间推后的话,为了防止出现低血糖,最好准备点含糖的小零食,不过量不要大,稍微补充就好。

暴饮暴食的人,也会造成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建议每餐进食要定量。

2、降糖药物的使用

首先不要自行停药或者自行调整用药,应该跟医生多沟通,如果血糖近期普遍较低,也不要停药,而是逐渐减少剂量,达到平衡状态。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尤其是速效和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量和食物种类的变化,可能导致血糖出现大幅波动,所以这需要糖尿病患者了解更多糖尿病饮食和胰岛素用药知识,大致了解每顿饭的摄取量,这样才能防止血糖出现较大的变化。

多喝细芝芒茶,中医认为,茶为万病之药,多喝有防治疾病之效。糖友平时多喝点养生茶饮,功效更佳。自己动手做细芝芒茶,取牛蒡、苦荞、决明子、桑叶、玉米须、火麻仁、丁香、麦芽、菊花九种搭配制成,热水冲泡即可。其中桑叶,《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经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消渴症就是现代的“糖尿病”。

研究显示,常喝细芝芒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因此每天取一包细芝芒泡水喝,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3、情绪起伏变化

血糖也会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出现波动,而且有时候波动的幅度较大,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人体释放较多的压力激素,就会导致血糖大量升高,长期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因为血糖波动大,导致并发症。所以一方面要保持平静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运动,来让自己放轻松,减压,稳定血糖。

除此之外,一定要记住,除了每三个月要去医院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外,平日里自我的血糖监测也很重要,患者可以通过这些监测了解饮食对血糖的影响,以及波动情况,进一步调整饮食或者调整用药。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的使用胰岛素,分四步

前面我们说了血糖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导致早早出现并发症,而其中血糖波动的原因之一就可能是不正确使用胰岛素的缘故,确实对于使用胰岛素来治疗、改善、控制血糖来说,如果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可能出现不但没有治病,反而容易致病的情况。临床上甚至出现,很多患者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胰岛素,导致降血糖的效果不好,再加上原来就有排斥的心理,这样就更没有信心使用了,结果导致病情一再严重。

所以,学会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不让自己白白挨针,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血糖达标,在这里分4步学会正确使用胰岛素:

第一步:学会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形注射器

如果患者需要使用混合胰岛素的话,那么在使用注射笔的时候首先要在手里轻微的上下翻滚10-20次左右,或者用两个手掌夹住搓揉,也就是说要将胰岛素摇匀后再使用,否则可能会导致药效使用不均衡,也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每次注射前,要换新的针头,切记,这样可以避免感染也能够减少皮下脂肪增生。据2017年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调研结果显示,有70%的患者重复使用针头。

安装好针头后,最好针头向上,用1-2单位的剂量按压,确认有胰岛素滴出再注射,这样一方面可以排出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注射的顺畅,注射后,应该停留10-15秒左右,再拔出针头,这样能够确认药物剂量全部注射,并且不会漏出。

第二步: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人的皮肤有很多层,正确的打胰岛素的部位是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里,打深打浅都不合适,如果打浅了在表皮的真皮层,会让皮肤鼓起来;如果太深了,就会注射到肌肉里,进入肌肉后,胰岛素起效较快,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注射胰岛素还要根据针头来选择方法,现场常用的针头有4mm,5mm,6mm,8mm等几类,一般来说针头越短,患者自己打针越不害怕,而且也不容易打到肌肉里,不过也要根据患者打针的部位以及脂肪来判断。如果选择4mm的针头,一般人打针就可以选择90度角垂直注射;而选择其他针头,就可能需要捏起皮肤注射,这样才不会达到肌肉层。如果儿童或者瘦人用8mm针头注射,则需要倾斜针头,45度左右的角度注射,这样才安全。

第三步:哪些部位可以打胰岛素?

人体主要有4个部位可以打胰岛素:腹部、臀部、大腿、和手臂。

一般不同的部位因为吸收效果不同,注射的胰岛素也不同,比如速效胰岛素应该打在腹部,因为腹部吸收快起效快;中效长效则可以选择臀部和大腿部,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为了能让胰岛素起效有一致性,建议定时、定量、定位注射,也就是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剂量、尽量部位保持一致(比如晚上6点,10个单位,注射腹部),除非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后,根据医生的判断调整。

此外,注射时应该避开神经、血管,比如臀部选择外上缘,大腿选择外侧上部,手臂选择上臂外侧,而腹部也要避开肚脐周围。

第四步:打胰岛素需要进行区域轮换以及养护

打胰岛素也要考虑部位和区域的轮换,这是因为一直打一个部位相同的区块,容易导致皮下脂肪增生,这样可能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所以一个部位可以自己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块,每个星期只选择一个区块注射,下个星期轮换。每个区块间相距需要在1-2指宽的距离即可。

对于注射部位的养护,首先打针前要用酒精消毒,等酒精挥发后注射,打针后不要人为的揉搓,等部位轮换以后再对之前打针的部位按摩或者热敷恢复。

学会正确的使用胰岛素,可以避免因为不当操作而造成的胰岛素吸收效果差,或血糖出现较大波动的状况。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尽快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