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一堂分享:关于糖尿病的15个谣言,你可能只知道其中3个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6-15 发布于黑龙江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的谣言也充斥着整个网络环境,有不少人都轻信谣言,对糖尿病有着不正确的认知。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哪些是谣言。

1,糖尿病是遗传的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其患病的几率较普通人会高一些,而非100%患病。其实,遗传因素只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方面,肥胖、精神压力大、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因素都影响糖代谢。

如果是患有 1 型糖尿病的男性,那么孩子患糖尿病的几率是1/17。

如果是患有 1 型糖尿病的女性并且孩子在你25 岁之前出生,那么孩子的风险是1/25;如果的孩子是在你25 岁之后出生的,那么孩子的风险是 1/100。

如果你在 11 岁之前患上糖尿病,你孩子的风险会加倍。

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患有 1 型糖尿病,那么风险在1/10到1/4之间。

2,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

随着生活和饮食的改变,人们更偏爱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超重、肥胖的年轻人日益增多,年轻人患2型糖尿病比例逐渐升高。

研究表明,90后的“年轻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所以超重、血脂高或父母患糖尿病的人,应该从10岁开始,每年检查空腹血糖(正常人3.9~6.1mmol/L)或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抽血测血糖(正常人<7.8mmol/L),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3,糖尿病是绝症

虽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糖尿病是可控的,只要血糖控制理想,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正常人没有差异。

4,空腹血糖正或者没症状就没事

空腹血糖正常不代表没事,还需要根据餐后血糖判断,是否为糖耐量受损,有些人空腹正常,但餐后血糖高于11.1mmol/L,同样也可判定为糖尿病。

5,没有不适就不治疗

糖尿病初期常无症状,如果不控制血糖,高糖毒性会损害全身组织器官,一般5~10年内可发生慢性并发症,例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一般来说,并发症的出现是不可逆的。

6,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

正常人体内每天会产生一定量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稳,而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自身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外源性胰岛素降糖,这种降糖治疗是最直接的治疗。

7,初期治疗不需要用胰岛素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就应该进行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

同时建议,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就应起始胰岛素治疗。

8,降糖速度越快越好

血糖的波动越大越不好,降糖应循序渐进,让机体有适应的过程,如果短期内降糖过快,可诱发低血糖及心脑血管病。

9,西药具有副作用

正规的药物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都会在说明中,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而一些“偏方”,小广告等不可轻信。

10,病情稳定可停用胰岛素

在血糖稳定的状态下,应询问医生建议,不可自作主张。1型糖尿病患者不应停止使用胰岛素。

11,胰岛素针头可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针头危害较大,比如针头堵塞、注射疼痛、针头折断、注射部位感染或产生硬结以及影响胰岛素注射剂量。

12,无糖食品不含糖

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它可能含有果糖、葡萄糖或麦芽糖等,并且其所含脂肪等也会增加热量。也可能含有碳水化合物。

13,喝粥对血糖影响不大

粮食粥升糖速度较快,血糖下降速度也快,血糖波动大,。若喝粥,不能喝纯大米或小米粥,可加一些豆类或杂粮,并且粥煮得时间也不要太长。

14,刚查出糖尿病不用担心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立即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病和肾病筛查。

15,血糖越低越好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一般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4.4~10.0mmol/L,若血糖太低,容易发生低血糖(≤3.9mmol/L),低血糖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