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批评与表扬都要慎重

 凌宗伟 2020-07-23

教育要不要表扬与惩戒,历来各说各话。现如今我们这些老师似乎更热衷于从惩戒中找出路,理由就是,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于是我们呼吁给教育以惩戒的权利。我们甚至会为某些学校将戒尺引入课堂而欢呼。

学生不好调教,甚至屡教不改,要不要惩戒?或许要。学生因害怕得到惩戒而循规蹈矩,其实与为得到奖赏而好好表现在本质上并无二异。外力终究不是内需,当我们总是将出路聚焦于惩戒的时候,恰恰是暴露了自己的无能。怎么就不能多想想这些孩子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认知与需求之类的问题,以另谋出路呢?我知道会有不少人认为我这是站着说话……有人认为惩戒与惩罚不是一回事。那么边界在哪里,如何把控?我的担心恰恰就在这里。体罚,往往就是在逞一时之能时出现的。

一做编辑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小学没挨过打,非常感谢温柔有爱的老师!刚进初中,因为眼保健操时间上厕所,4个男孩,两个躲在厕所逃过,孩子和另一个倒霉蛋回到教室刚好被老师遇见,劈头盖脸一顿打,回来和他说,一下被打蒙了,过了好几分钟才想到要哭,也不见得打得有多伤筋动骨,但是要表达委屈。他说,也不反对不完全体罚,但那是犯了大错的惩罚,最好是家长实施,老师是知识的传递着,文明的实践者,最好不要大打出手,有损形象,不利于学生民主等素质的养成。孩子说,开学两个月,已经有一半的学生被打了。我们曾以为干练利落的老师,也有她得的弱点。尴尬的是,做家长的还要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形象,为其辩解,怕孩子不喜欢老师!

试问,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清醒的教育伦理意识,他又如何能够把握好“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像这位编辑朋友的尴尬,恐怕还不单单是在维护教师面子与保护孩子不被伤害中的煎熬,更有如果孩子只是碍于父母的权威而对老师的体罚一味屈服于教师权威所带来的人格扭曲。这样的伤害,恐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你让我们怎么与学生相处?我的建议是热衷于惩戒的可以读读《学校会伤人》,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如何把握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在哪里。

与“惩戒”与“体罚”相对应的一组概念是“鼓励”与“表扬”。人大出版社最近出的罗伯特·阿多特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灵感与艺术》在《不能做的事》一章中,用了3000多字谈作者对“赞美”的看法。我以为作者所谈的赞美,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扬。作者认为,“寻求进步并不值得过于赞美,不过,却是值得尊重的。”“赞美必须留给值得称赞的事物,而尊重是一种生活方式。”北艾奥瓦大学教育学教授里塔・德弗里斯认为,“表扬作为一种积极的反馈工具,被不断地利用以激发期望获得的效果,不过是‘糖衣控制’而已。”“如果教育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值得赞扬或不值得赞扬的事情上时,则学生沿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路径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和过程都会失去其固有的价值,包括犯错误在内。”一味的表扬说白了就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会培养年轻人习惯性地期待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大量的赞美。可以说,这种持续性的外部反馈模糊了内在的(内部的)动机”,试想当孩子们总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的话,他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学呢?作者认为,不恰当与过多的表扬会助长学生的自我膨胀进而慢慢丧失主动学习与探究的热情。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期望听到赞美,而当没有人直接赞美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作者认为“急于去赞成或反对的行为却是一种操纵性行为。利用表扬或不表扬来迫使学生按我们的愿望行事,不过是把一个实际上复杂的人简单化为一个木偶,去表演一系列空洞的、规定的动作。”

无论是惩罚还是鼓励,都必须建立在真实存在基础上,其目的无非是通过有意义的双向对话是引导学生成长。离开了这样的基本原则的惩戒与表扬都是值得警惕的,更不要说有意无意的体罚与无节制的表扬了。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罗伯特·阿多特引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德威克在《心态》一书里阐述的人的内心动机的驱动因素。告诉读者一般而言,人们都有两种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一个有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天赋和能力通常是静止不变的。相反,一个有成长心态的人,抱有这样一种信念,即智力和技能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发展。”“区分不同心态的关键因素在于表扬的使用。基于智力方面来表扬学生的成就会加固其固定心态”。试问,惩戒又何尝不是如此?过多的批评与表扬会使学生“更加厌恶风险,害怕失败,害怕看到自己变得愚蠢。”与此相反,表扬学生努力工作会让学生形成成长心态,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归因于努力的程度,而我们对努力的把控能力要远远强于对智力的把控能力。

作者提醒我们,“赞美之词很容易脱口而出,因为它听起来很棒,学生一开始很容易吸收和消化……然而,久而久之,它会在学生内心悄然激起一种焦虑情绪。”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导,批评之词同样很容易脱口而出,因为它听起来很威严,学生一开也会为规避批评而努力……然而,久而久之,它会在学生内心悄然激起一种抵触甚至破罐子破摔的情绪。

罗伯特·阿多特呼吁“把赞美留给那些真正值得称赞的事情吧。鼓励和尊重是我们在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工具,而表扬应该留到最后出结果时使用,当学生坚持到那个时候并实现了目标时。”当我们要批评或出手惩戒时,是不是也可以从罗伯特·阿多特的呼吁中得到某种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