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小冉:课堂的诗意和远方的蒹葭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1

黄石三中的郑小冉一直想讲一堂课。一堂跟以往不一样的语文课。

郑小冉这一冲动源自她班的学生。那天她提前到了,还没上课,她推开教室的门,就听到飘过来一支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许巍和高晓松合作的这首歌,看来都家喻户晓了。

这节课她原先准备讲《诗经》里的《蒹葭》的,让学生把这首古代美丽的诗歌改写成现代的散文。但她决定不这么做了,临时改成作文课,要学生就高晓松这支歌写写自己的想法。

收上来的作文,有一个学生写的一句话打动了她:“每天是作业,每天是试卷,每天要面对的是生活的苟且,还有月考榜上的名次,诗和田野又在何方?”

郑小冉心里一动:生活需要诗意,如何让孩子们留意身边的诗意美,以生生不息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苟且”呢?课题有了,就叫《远远近近的诗意人生》。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小冉很喜欢诵读这首《蒹葭》,她百度过,知道蒹葭就是芦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这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的话,她是知道的。可这蒹葭长什么样子的,她还真的不知道。那一个周末,跟学校里的同事去爬七峰山,看见山边旗帜一样飘动的白色的花,开在一株株草上,就大叫“芦苇”。大家都笑话她,说这叫芭茅。她回家后查了一下,“名列前茅”就是指这种“茅”,古人作战时,总喜欢拿这种“茅”站在队伍前面代替旗帜的,而“芦苇”是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可这“芦苇”哪儿有呢,总不能去孙犁的白洋淀找吧。

后来,她在“相子诗生活”的公众号里看到一首诗,《像苇草那样入梦》,是写阳新莲花湖的芦苇的。

她想,什么时候去莲花湖看看芦苇。

 

3

猴年到来的时候,全国都在抓“精准扶贫”。

教育也要对口扶贫,在市教育局方晓阳局长的大力推进下,黄石城区的高中与阳新县几所公立高中对口“扶贫”,黄石三中与阳新高中“结对帮扶”。三中的叶甲友校长和阳高的柯国尊校长多次商议,把“帮扶”的第一件事定为“送课下乡”。

机会总是格外垂青有准备的人。黄石三中“马洪名师工作室”临时“走马换将”,郑小冉的课意外入选。特级老师马洪带着他工作室团队,来到了阳新高中的校园。

阳高的校园非常美丽。

这里有一口千年的古泉,叫桃花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据说曾到这里“煮茗问茶”,留下了“他年雪堂品,空忆桃花裔”的诗句;明代的江南才子卢高则确乎在这桃花泉边的桃花庵负笈读书了,后一举中了进士;当代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则来这里讲学,留下了“志存高远”的左手书法。

这是一块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风水宝地。

离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郑小冉走在桃花泉的幽径上,在参天的古木和桃树林里,寻找着校园的“诗意”。   

 

4

郑小冉带着《远远近近的诗意人生》学案,走进了阳新高中高一阳光班的语文课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许巍和高晓松的这支歌里,课堂徐徐展开。

学生讨论“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的内涵。学生讨论并不热烈。但歌词的意思还是能理解的。

郑小冉以《蒹葭》起兴,让学生探寻古典诗词的诗意美,在《在水一方》的音乐里,大家开始激情诵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气氛在慢慢回暖,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拘谨。大家尝试着从“景——人——情”三个角度去赏析这首诗。

郑小冉打开了《织女.心丝》的音乐,PPT打出了《像苇草那样入梦》这首诗。她说:“身边的人写身边的蒹葭,相子老师的这首诗,是写我们阳新县莲花湖的芦苇的,正好他也在这里听课,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来为我们诵读他的诗作——”

相子老师站起来,笑着说:同学们,真的是坐着也“中枪”啊。我不知道郑老师是如何找到我这首小诗的。这首诗我写于去年园博园开幕前在莲花湖的一次行走,有感于莲花湖的苇草,人们都在看着盛放的莲花而忽略了寂寞的芦苇。还是大家自己来体会吧——

……

那些苇草

从春一直绿到夏

到深秋就转成了金黄

后来被人们割走

整整齐齐码在岸上

幸存的芦苇就在风里摇曳

有时其上栖息一两粒水鸟

梳理着湖面的夕阳

那些失语的苇草

在黄昏里静思默想

披着干净的嫩黄衣衫

如你走入我梦里的模样

这一“意外的”环节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原来,千年诗经里的诗意竟然在我们身边的莲花湖找到了注脚。读完后,让学生找诗的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小组开始热烈讨论。学生从身边的苇草里分析出它独立坚韧的生命本质。当郑小冉要求同学们重新阅读《蒹葭》,分析意象“蒹葭”的特征与诗的意境,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起来。


课堂就这样变得诗意盎然了:浩浩荡荡的芦苇,仿佛是从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的千年《诗经》里走来,带着远古的况味。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单纯——远处俏丽的身影飘然而过,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在风中飘舞,转眼又隐约在河的中央。河水无语,岸边伫立着一个期盼的身影,始终守望着心中那份美丽。

郑小冉说:同学们,在“眼前的苟且”里,我们要不怕迷茫去追寻,无畏绝望去抗争,有着苇草不屈的生命坚韧,有着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寻找我们身边的诗意。让我们借“苍苍”之力,去营造我们生命的诗意和远方。最后,把我和我校的马于玲老师合写的这首《苍苍》送给大家。

郑小冉开始激情诵读——

是谁

站在渡口

替人白头

隔着烟水迷茫

歌唱  蒹葭苍苍

久远的歌

渐唱渐渺茫

想起一支芦苇

凌万顷月光

命运是四时的风

将你读成枯瘦  昏黄

休怕

因为苍苍

一苇可航

下课了,在热烈的掌声里,阳光班的学生手捧着一束鲜花献给了郑小冉老师。敬礼,郑老师!这样的课堂,真的满是“远远近近的诗意”啊。

课后,阳新高中校长、湖北名师柯国尊主持了评课。就郑老师这节语文课,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陈建说的很有意思,用了两个字“打开”:让学生打开“口”,去说;让大家打开“心”,去体验。

郑小冉也觉得自己被“打开”了:因为这支“会思想的芦苇”,她知道今后该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去营造“诗意”人生。


5

郑小冉终于看到莲花湖的“蒹葭”了。

莲花湖的北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这抹冬天剩下的昏黄,在一片青葱里显得更加招摇。

郑小冉脱下鞋,光脚向那一片“苍苍”里走去。

望着这一大片的苇草,她在心底轻轻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她要做一位蒹葭伊人,为孩子带去诗和远方。

 

2016年4月26日于桃花泉


转载请申请授权

注明:相子诗生活

作者简介:

李相文,196710月生,笔名相子,男,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阳新县十大名师。读后感杂志专栏作家。著有散文集《庄子与鱼》、《一起去看海》等,参编著作多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