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束在校学习生涯后,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我增值?

 芸淡风倾 2020-07-28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18  22个方法教你如何利用碎片时间

当今这个知识飞速更迭,信息冗杂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太明白终生学习,持续成长的重要性——为了不被时代淘汰。

然而,每当想学习考证的时候,发现自己工作之余,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应对;

想学习外语的时候,却很难集中精神,最后以欢乐刷美剧作为一时踌躇满志的结尾;

就这样,每次想要静下心来,认真学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

离开了在校学习的生活后,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已经被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切割成碎片,无法专心致志,还要应付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以及突发状况,我们变得不知道该如何在必要的工作生活之余,进行自我学习。

大家都明白时间“复利”的作用:哪怕每天只坚持投入一点时间,日积月累,也会变成天差地别。

就像我从2017年开始,利用好碎片化阅读时间,累计看完了290本书。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虽然比不上大块完整时间能快速取得可喜成绩,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也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收获。

不过相较阅读这种休闲式娱乐放松活动,学习更加枯燥和艰辛。需要耗费意志力进行这种“反人性”的坚持。

而且需要采用一些与学校传统学习方法和自我认知体系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取得学习成效,完成自己的小目标。

所以,我选择阅读了这本——

《碎片化学习》

——如何利用每一点空余时间自我升值


作者简介:

日本广受欢迎的学习高手。业务咨询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他擅长利用“整理术”处理工作与生活中繁杂的事务,所以身兼数职仍能从容不迫地享受生活。

这本《碎片化学习》非常言简意赅,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直面现代人的学习焦虑以及常见问题,切实提出了89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法分成7个大部分,我会结合自己的日常,选取22个行之有效,或者我认为有实操性的方法进行分享。

(一)活用各种学习方式,调动身体所有的感官来提高学习效率:

我曾经看过一本心理学书籍,提到人类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但大部分人都惯用一种主要的方式,作为自己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转化学习的方式。

比如“视觉型“为主的人,相较于其他方式,更善于通过阅读,快速掌握新知识;

“听觉型“为主的人,则对于声音更为敏感,适合进行音频学习或者面授课程。

所以我们习惯了单一学习方式后,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会存在单一方法的弊端,也更容易进入瓶颈期或者选择性忽视同一类问题。

碎片化学习中,我们不妨可以多进行些一反自己常规做法的创新学习:

1、善于利用有声资料来学习。

声音相较于阅读学习来说,优势在于,更容易分辨一些视觉相近的信息。比如记忆数字上,1968年和1969年很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是从声音记忆入手,这两个发音是不完全相似的。

但是为了避免囫囵吞枣“过耳不过脑“,在音频课程和有声资料的来源上需要把关,而且看书一定是比听书更快的,为了节约时间,最好还是自己整理出最需要的重点,进行阅读,效果才会更好。

2、复习记忆类考试科目时,可以自己将重点录音,循环播放。

你的大脑对自己的声音印象最深,很容易加深记忆。我一理工科出身的小白,期末考试周,就是用循环播放文科简答题,才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3、对于有些知识,可以先记忆再理解。

这很颠覆我们的认知:先理解,才更容易接受和记忆。

作者推荐的这个方法,有助于降低我们对陌生领域的畏难情绪,不管怎么样,先开始学起来。

4、利用思维导图来把握总体结构。

充分锻炼自己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与其杂乱无章接受一大堆信息,不如用有限时间,向拍照一样,记住一张逻辑清晰的图表。

5、阅读专业杂志时要多注意留存有用的信息图表。

专业的精华和价值,其实就在于图表包含的高度浓缩的信息。

6、创造个性化的笔记或者辞典。

学会将所有相关知识放在一起,即有名的“one pocket“方法。比如可以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保存在印象笔记中,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主题阅读或学习。比如可以在常规主教材中,添加别的辅助教材资料,自己的笔记心得等。

需要查阅学习时,随手翻开,一步到位。

7、可以通过满足味觉,嗅觉、视觉来集中注意力。

比如借助提升精神的精油,香氛或者花草茶;将书桌上的灯光调节为略暗的暖调色;把屋里的温度调低,都会对注意力有帮助。

(二)重视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打造

关键点在于,如何快速高效启动自己的学习状态,用最短的时间投入学习当中,避免将本就不充裕的时间都用在了切换的缓冲时间上。

8、学会用降噪耳机把公共场所变书房。

学习就不会轻易受时间地点限制。书桌整洁会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9、陌生的环境更容易引起精神上正常的紧张,更容易投入。

在熟悉的环境容易感到松弛甚至懈怠,可能就容易东倒西歪,分心做别的事。

多切换不同的场景来学习,总能找到几处平时忽略了,但实际上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场所。

10、建立网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性学习。

这也是当下很流行的打卡互助小组的模式。大家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目标,接受别人的监督。意志力薄弱的人更容易受到鼓舞,坚持下去。

11、学会共享网络资源,互帮互助。

大量输入的过程,一定要坚持输出。教会别人也是一种很好的巩固学习和提高自我的方式。

主动分享,能让这一部分知识更扎实牢固。

(三)时间技巧:化零为整,多线并进

我在《精力管理》书评中,也提到了,我们需要劳逸结合,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巧妙地将碎片化时间延长至双倍或三倍时间。

12、不要长期连续学习,保证学习效率而不是一味延长投入时间。

合理利用时间,不是要打持久战。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的睡眠。早睡早起后,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每天早上的黄金时间,投入自己喜欢的小目标。

13、可以一心多用。

如果对于休闲式的放松活动,我会采取多线程同时处理的模式。比如刷剧时,辅助做做运动,或者翻翻书籍,做做家务。大脑和身体同时都在运作.

不太重要的几件事情,如果最多一件事是需要多一些注意力,就可以放在一起做。

14、通过拆解大目标,分散成每日打卡的小目标。

比如著名的“10000小时理论”。抽整块时间,集中学习几个月对大部分在职人员来说,非常不现实。但是每天2小时呢,虽然需要5000天,但是也许500天的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

拆解完目标后,还是需要制定年度计划。

每天1小时,一年就是360小时。究竟自己有没有合理用好这么多小时,完成序时进度,就需要好好复盘总结。比如记录每天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一定要做到学习内容可视化。

将自己平时的生活工作总结的经验也当成一个案例分享,随手记录下:

“关于这件事,我的几点感受是。。。

(四)考试:大胆取舍,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15、可以将考证设立为学习目标。

自然,考试时间会作为这一学习目标的deadline(截止日)。尤其是花钱报班学习和高额考试费,会强迫你努力学习,由压力变成动力。

根据个人水平选择考试难度,不要眼高手低,一下就从最难的开始,一受挫就立即找借口放弃。循序渐进的取得成绩,更容易激励自己。

所以一旦决心参加考虑马上报名,别考虑太多。

但是要注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终身成长》一书也提到了:我们把获得知识作为更重要的目的,而不是只为了考试。所以这种可以激发源源不断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思维方式,要比聪明和努力来的更重要。他们会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所谓的天赋,就是能力本身。不断浇灌天赋的是不断地,无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对挑战的探寻。

16、看习题集从答案开始。

上学时,老师严禁我们看着答案倒推过程。

这种学习方法,其实对我们全靠自学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更容易找到学习重点和考试方向的方法。

17、为了提高效率,答对的问题不要做第二遍,因为大概率不会再错。

(五)学外语:把握语言的规律与变化

18、通过阅读最基础的文章,灵活掌握基础词的多种用法。

外国人的常用词汇,远没有我们背得GRE那么专业,晦涩,难度高;反而善于用对各种简单基础词,显得更地道流畅口语化。

增加阅读量积累,是最好的掌握词汇量的方式。

19、通过使用各类APP空闲时间学习外语。

我自己是携带口袋版单词书,用APP和外教练习口语。

20、每年花 1000 小时来练习听力。

书中这个数值是按照每天3小时来设置的。新闻纪录片和很多生活类美剧都是很好的素材。边听边模仿发音和语调,把重要句型背下来。

(六)愿景和动力

21、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

有些人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些人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有些人是为了对未来有所帮助。不管为什么,找准动力点,源源不断给自己打气。动力越强,才能坚持下去。

22、必须要树立一个长期目标。

用五年后想做到的程度,倒推自己在接下来的五年每一天要做些什么。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要利用好我们仅剩的碎片化时间,创造条件进行学习。

《碎片化学习: 如何利用每一点空余时间自我升值》介绍的各种方法,是一种参考,我们要学会将时间不够的限制,当作一种规则来适应,熟悉碎片化学习的方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结合一种健康、积极、不断进取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会学习,保持终身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