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一次小腿,通6条经络,除一身阴浊

 风声之家 2020-07-29

学艾灸祛百病

一、小腿保健不可不知的穴位
腿像“嘴巴”一样可以吃药,因为全身皮肤中,耳后和背部皮肤最薄,小腿排第三,加上小腿面积大、血管多,故而艾灸见效特别快。人体的足三阳经止于足,足三阴经起于足,这6条经络循行于腿部,在腿部的穴位,不仅仅能够治疗腿部的问题,还能够循经治疗相关脏腑的问题。只有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腿上穴位众多,最常用到的无外乎这3个:
1、足三里——能让气血补遍全身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先找到外膝眼,足三里穴就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

古时有句话,“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因为古人偏爱足三里穴,经常会对它艾灸,由于那时是瘢痕灸,灸完后化脓会出水,身体也就随之健康。因此古人为了防病养身,常常就会艾灸足三里,由此可见我们的腿有多么重要。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能补气养血,所以足三里是腿部最重要的一个补益要穴。足三里除了能够补气血,还能够通腹,就是让腹气得以通畅。如果有虚弱性疾病,可以经常揉一揉足三里,或用艾灸的方法来灸这个穴位。
2、“一箭三雕”——三阴交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四指),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相交汇的穴位,所以三阴交有补肾、平肝、健脾的作用,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
三阴交是脾经上的穴位,又因为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而肝藏血,脾统血,肾又是藏经、主生殖的,所以三阴交是女子最常用的调血调经的穴位。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不孕、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治疗。
3、养肾要穴——太溪

太溪穴在我们的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即是此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就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为“十二原”。脏腑发生疾病时,常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艾灸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除了艾灸以上3个穴位,大家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轻轻敲打按揉腿部,一旦发现结点或痛点,就在那里重点艾灸,也就是说直接灸阿是穴,不必照本宣科。
二、小腿,一身阴浊所在
人体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常导致体内阴浊积聚,这些阴浊以湿、寒、瘀为主,特别喜欢沉积在小腿。
那么,为什么“一身阴浊聚小腿”呢?原因有二:
一是,阴浊本就具有沉重、趋下的特性,容易往下沉积;
二是,小腿处于身体的边缘地带,天高皇帝远,阳气照顾不到那里,阴浊很难被气化。
因为上述两个原因的存在,阴浊在小腿安营扎寨,天长日久,小腿就成了一身阴浊的大本营!


最常见的小腿瘀堵情况

1、 双腿冒凉气:表示肾阳虚

艾灸穴位:命门、肾俞、关元、太溪

2、双腿水肿,表示脾虚

中医认为,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复、不爱吃东西、脸色灰暗,就应健脾利湿。

艾灸穴位: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

3、膝盖凉,手脚凉:冷寒证

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膝盖凉,多是冷寒证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

艾灸穴位: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三、艾灸多灸腿,更是养全身
中国人有句老话是人老腿先老。真的一点不假。人的腿一开始不行,人体就是衰老状态,所以你看看现在的中老年人都在嚷嚷,我腿疼,出现问题甚至走路有障碍,到最后走不动的时候,生命完结,就是腿走不动。所以希望大家理解腿的功能下降是和人的寿命是成正比关系的,腿的功能下降那就证明你老了。
再比如说小腿肚“又热又硬”的人,可能是高血压危险群;常常腰痛的人,小腿肚一定很僵硬 。因为腿内侧有肝经、脾经、肾经;腿外侧有胆经、胃经、膀胱经,每条经络的通畅情况,都会相应表现在腿上。

所以说,艾灸多灸腿,更是养全身!
灸腿的8大好处:
1、加速腿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脚冰凉,腿部发沉;
2、可同时疏通6条经络: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
3、可以改善静脉曲张,老寒腿,膝关节不好等症状;
4、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消化不良,积食等;
5、舒肝理气,清泻肝火;
6、调理尿频尿急,腿部水肿;
7、肝经走乳腺,做腿对乳腺增生也有一定的缓解;
8、长期调理还可塑腿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