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长宁县“三级三向三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介绍

 和善书屋 2020-07-30

(全文共2919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针对当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家庭教育改革,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模式,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多方共育合力。



完善组织架构

筑牢“家长学校”根基

“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县域内“家长学校”建设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为建设主体,由乡镇党委政府、团委、妇联、村(社区)、社会教育团体等广泛参与,搭建起“家长学校”的主体构架,夯实“家长学校”的要素保障。

1

 全域覆盖建学校

为了筑牢“家长学校”的根基,全县将县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面纳入“家长学校”的建设范围,组织领导、老师到“家长学校”建设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各校的先进建设经验,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家长学校建设实施意见》,并借助“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面改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发展机遇,匹配打造“家长学校”授课室、活动室、家长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家长学校”专项建设资金,建立并完善“家长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评估、评比表彰等制度,确保“家长学校”有阵地、有制度、有经费,切实保障“家长学校”高效、有序地运转。

2

 选贤建库强师资

“家长学校”的师资,切实影响着“家长学校”的教育效能。为此,全县强化“家长学校”的师资建设,建立“家长学校”教师库:将校骨干教师、班主任等作为家长学校授课主体;聘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知名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机构的专业人士、地方文化贤达为校外“家庭教育指导师”,共同参与“家长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在县域内筛选有志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骨干教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养对象,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系统培训,打造骨干师资队伍……这样,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教育高水平、专业化地发展。

3

 多方共管促运行

“家长学校”的顺利推进与良性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学校、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发力。为此,全县在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的进程中,实行了“三级三向三进”的管理机制,着力破解运行中的各项难题。

一是建立起“三级”领导机制。教育行政、学校分别成立“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具体实施“家长学校”建设的相关工作;而家长群体则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二是建立起“三向”互评机制。每期末,教育行政集中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对“家长学校”建设、教师授课、家长履责等情况进行问卷评议,并结合日常工作记录得出考评结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年度考核学校、学校绩效考核教师、推选优秀家长的重要依据。县域教育行政要建立起规范合理的“家长学校”评估细则,以平时督查考核和集中评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期开展一次集中的督导检查和评估选优活动,做好“家长学校”综合评估工作,将综合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的优秀家长、优秀指导教师和家庭教育优秀论文、优秀课题等评选活动;组织专家定期对“家长学校”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全面考察“家长学校”,指导优秀“家长学校”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

三是建立起“三进”监督机制。县级“家长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校开展督查;家委会代表进校任视导员,参与营养餐、安全、教学常规等检查;家长在家长开放日期间进校进课堂,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这样,全县通过“三级三向三进”的管理机制,填补了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空白,使各主体责任得到明确,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纵向到底、联动共进的强大合力。



灵活培训形式

提升“家长学校”效能

针对家长的工作实际、时间差异,全县灵活家长培训,采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培训模式,确保每一位家长都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1

 专家讲座——组织家长集中学

全县与省市县妇联、团委、家庭教育研究专业机构合作,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到中小学开展“做专业的父母”“父母大讲堂”等大型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积极宣传教育新理念、新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邀请法官、警察、消防员、医生、护士等到校为家长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营养保健等知识,不断提升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日常防护能力。

2

 小班授课——组织家长针对学

全县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家长学校”课程表,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编撰的《家庭教育读本》等专业书目作为授课教材,把家长请进教室,由教师库教师为家长讲授学生家庭管教、心理引导、正向激励等知识,并在课后布置“睡前伴读一小时”“亲子读书单”等家庭作业,不断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增进和谐亲子关系,实现家校教育的良好互补。

3

 互动活动——组织家长相互学

全县积极组织家教沙龙、育子方法大比拼等家庭教育研讨活动,让家长走上讲台分享自身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为家长搭建起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扎实开展“大手牵小手”集体植树、“敬老月”服务、“三月学雷锋”等集体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活动促进亲子交流。



创新工作方式

铸造“家长学校”品牌

在全域推进“家长学校”的进程中,全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打造家庭教育文化品牌为目标,全方位提升“家长学校”的工作效能。

1

 厚植家教文化,扩大“品牌效应”

良好的家风、和谐的家教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引领作用,对净化学生心灵、扩大“品牌效应”无疑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全县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教育官网、安全教育平台App、宣传手册、板报橱窗等深入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举办家庭文化节评选活动,弘扬优秀家风家训,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助力良好校风、班风建设,促进家长学校示范基地、示范校打造。

2

 深化课题研究,提升“内在里子”

“家长学校”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排难克艰的过程。为此,全县不断深化课题研究,遵循“问题即课题”的逻辑主线,以课题研究来推动“家长学校”的建设:设立家庭教育研究室,组织指导全县“家长学校”根据实践经验成果,进行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教育行政及相关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国家级课题;县域内所有学校积极申报“家长学校”建设的子课题……这样,全县不断深化课题研究,积极提升“家长学校”的“内在里子”,为“家长学校”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打造网络学校,实现“无缝衔接”

全县借助家长学习网App 平台,充分抓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教中心免费向实验基地所有家长和老师开通App 平台的优势,强化“家长学校”App 平台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水平,及时推送教育法律法规、家庭教育专家讲学视频、学校教学动态等信息。这样,家长仅需关注平台即可进行网络学习,实时了解学校教学情况,解决了部分家长因在外务工而无法面对面参加培训的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网络品牌。总之,全县努力打通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家校“掌上对话”、无缝衔接。

近年来,“家长学校”的蓬勃发展,转变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改进了家长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家长的快速发展,还形成了家校的教育合力,带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来源 | 原刊于《四川教育》2020年第6期,转自四川教育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