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特刊]叶国成:​乡下的端午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周六中午应酬回经过超市,妻让我陪她进去逛逛,说好久没有两个人一起逛超市了,于是便欣然前往。说真的,要不是看到堆积如山的粽子,我还真不知道端午节就要到了。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粽子,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的端午,想起母亲包的粽子。  

夏至过后就是端午,这是春节过后与吃有关的一个重要节日。由于历史和传统,乡下人都非常重视端午节,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像过年那样虔诚而隆重。  
端午节这天,当我们兄弟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便踩着晨曦的露水出门了。她提着竹篮,拿着剪刀去村前的菜园采摘粽叶。采回来的粽叶嫩绿嫩绿,娇艳欲滴,挂着露水,还吐着清晨的雾气,煞是好看。为此,我就不止一次地问母亲,为什么不等天亮以后再去,那样露水就不会打湿衣服?母亲笑着说,就是要抢在太阳出来之前去,采摘顶着露水的粽叶,这样蒸出来的粽子才好吃。采回粽叶后,母亲便用井水洗净。  
做粽子的糯米是头天晚上母亲就木盆浸泡好了的,选的都是自家种的、颗粒饱满的优质糯米。用井水淘干洗净,同样用井水浸泡,待其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那时候不像现在,物质丰富,可以做多种馅儿的粽子。母亲做的粽子只有三种馅的。一种是白糖的,另一种是豆沙的,还有一种是蜜枣的。母亲用洗净还带着些许清香的粽叶,将糯米和蜜枣等馅紧紧包围,然后用粽叶丝紧紧缠绕,上下几个来回,一个颗粒饱满的粽子就成功了。勤劳的母亲心灵手巧,别人都用丝线来捆绑粽子怕散了。可她从来都没有用过。不但如此,她还能巧妙地用粽叶丝把粽子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提五个,提起来像一串串灯笼,寓意五谷丰登。  
做好这些后,母亲便将半成品的粽子放在蒸笼里,吩咐灶下的父亲添材加火。父亲一边抽烟,一边在母亲的指导下控制好火候。材是早就准备好的片材,火力威猛,锅内热水翻滚,不一会蒸笼就雾气腾腾,如梦如幻,简陋的厨房如仙境一般。我们兄弟是被粽子的香味唤醒的。来不及穿鞋,顾不上洗漱,站在灶前跃跃欲试,想先吃为快。每到这时,母亲总是微笑着说,孩子们,不要馋,洗完口脸再来吃,又跑不了。于是,我们兄弟便笑逐颜开地去井边洗漱。  
等我们洗漱回来,飘香的粽子就摆在眼前的八仙桌上。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还没等母亲开口,我们兄弟便来不及地张牙舞爪起来,拿着粽子就往嘴里塞。母亲依旧微笑着说,小心烫,慢点吃,别噎着。然后和父亲站在一旁看我们大快朵颐,狼吞虎咽。  
母亲做的粽子是全村出了名的,个大、饱满、结实,还像珍珠一样连成串。我家附近有几个没儿没女的五保户,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母亲都会让我给他们送粽子。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都说粽子好看更好吃。  
在城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却从来没有真正感受到端午节的快乐,都是同一个固定模式。早上在过早的地方买几个粽子,囫囵吞枣地吃下就算是过节了。没有过节的氛围,没有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的喜悦,没有朝思暮想的期盼,没有采粽叶和艾草的体会,没有为了过节而提前做准备的激动心情。仿佛端午节只是一年之中平平常常的某一天,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少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一切流于形式,让节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虽说我在城里生活的时间比乡下长,但让我怀念的还是乡下的端午节,那里有母亲亲手包的粽子,有家的味道。她传统、古朴、厚重,让人回味。

[母亲节特刊]叶国成的诗《母亲的记事本》(外一首)


叶国成,1974年出生,湖北鄂州人,现居黄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行走的爱情》、《失落的天堂》、散文集《生活的碎片》、诗集《恋曲2006》、长篇小说《一把手》等。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