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市建市七十周年“天新杯”有奖征文|倪胜林的散文《快被淡忘的‘抄纸’技艺》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家乡东源属阳新县的一个边远山区。俗语云:住山靠山。面对得天独厚的楠竹资源,智慧的先祖想到了‘变竹为宝’办法,引进了抄纸技艺。传承为东源当家特色传统产业,主要经济支柱。
东源的抄纸技艺源远流长。据《阳新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64年),小源倪(现倪家村)落业祖倪永万自江西南昌请来一名“乐连”的抄纸师傅,来村传授抄纸手艺。由此推算,倪家的火纸制作技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几经外传,袁家庄、陈家沟、石添胜、王文、八斗李、刘正山、万家、湖塘、东山、七里冲等村(湾),均成了抄纸专业村,几百年流传,经久不衰。
东源火纸的制作,历经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解放前期,抄纸只是少数富裕家庭才享有的个人产业,一般家庭只有卖工的份。
解放后,纸槽全部充公,变成了集体财产。抄纸为建国初期的集体积累了不少财富。
十年浩劫时期,受‘破旧立新’和“破除迷信”等运动的影响,家乡的抄纸业被迫关停,闲置的纸槽被当作牛栏使用。火纸也就成了这个时期紧缺的‘地下’物质。
我见证了家乡纸槽的鼎盛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开放富民政策,看到致富曙光的村民,迫不及待地重操旧业。这时期,纸厂不断扩张,技艺不断改进,产量不断提升,柴油机代替了老黄牛,拖拉机代替了人力搬运。村前屋后,山边地头,只要有空档的地方,都成晒纸、晒竹片的好去处。那年,生产小组年终决算,我村每个‘工分’值由原来的七八分钱,涨到每个‘工分’值八九角。有的年头,每个‘工分’值达了二三元以上。村民们脸上堆满了久违的笑容。也着实让没有纸槽的邻近村庄村民羡慕不已。
东源人习惯性的把土纸制作的作坊称为纸槽,浸泡老竹的石灰窖叫竹麻垱,浸泡好的竹片叫卤竹,土纸的制作过程统称为抄纸,制作出来的土纸叫火纸。
纸槽一般都建在水源充足的山涧或水沟边,因为抄纸,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浸泡卤竹的竹麻垱,建在纸槽的周边。一则便于碾料时搬运,二则纸槽的周边都是水田,在田里挖竹麻垱不容易漏水。
被称之为纸槽的火纸制作作坊很大,通常有碾盘、水槽、刁纸等操作间组成。最占空间的是碾料的碾盘,碾盘上的石碾有公母一对,母碾平卧地面,碾心树立一根木轴。公碾则依木轴立于母碾之上,相互成齿轮效应。公碾由一对坚硬且极具韧性的木料夹住,外围有一个木制圆形框架,利用力学杠杆原理构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动力装置,一般用牛作为动力来带动石碾不停的转动,齿轮的效应和石碾的重力把造纸的原材料(卤竹)碾成纤维状的纸料,这道工艺十分重要,纸料碾得越细腻,造出的纸就越光滑平整。

东源的抄纸工艺流程繁杂,操作要求严谨,每一项流程都有讲究。如:前期简单的劈片工艺,如果竹片粗细不匀,在浸泡过程中就会出现生熟两种卤竹,生卤竹碾出来的纤维原料就会影响火纸的质量;后期的揉纸工艺,也是一个精细活,揉纸工手执一沓火纸,慢慢的往前弯卷过去,一只手抓住另一角,依样慢慢的往后弯卷过来,反复两遍,纸张就会被彻底揉搓得舒展开来,而且没有一张粘连或揉搓破损现象。
据抄纸师傅统计,整个制作工序大致分为劈片、晒片、浸泡、碾料、抄纸、刁纸、分粘、揉分、晒纸、打捆等10个大环节和若干道小工序,整个工序流程全部采用人工操作而成。
抄纸的水槽长约2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纸槽的底部和四周槽边,均采用大石板建造而成。这是造纸的核心部位,也是最关键的工序。黄澄澄的纸料下到水槽后,抄纸师傅就开始操作了。抄纸师傅先用大木棍将纸料搅匀,下入造纸必不可少的辅料(野生猕猴桃桃枝汁水)后再反复用力搅拌,尽量让纸料和猕猴桃枝汁水充分融合成纸浆后便可以抄纸了。
"抄纸"是整个工序中的最核心技术,不仅考验师傅的技艺更考验师傅的耐力。纸张的厚薄完全取决于抄纸师傅把控帘床起降的均衡和执帘的轻重,师傅起帘放帘的手法也决定了纸张的完整度。看有经验的老师傅抄纸,绝对是艺术的享受。一摇一捞,力度拿捏十分精准,一推一揭,动作娴熟百倍自信。捞料如行云流水,揭帘不差分毫,身体每一处的协调配合就像一个舞者,自如有度。
刁纸(压榨火纸水份),同样是利用杠杆,在一个宽大的操作台上,工人将抄好的纸放入上下两块夹板间,在杠杆的另一头利用滚筒匀速运动原理用力下压,将纸里的水分慢慢挤压掉。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其实也有技术所在,用力不均,会造成纸张断裂,用力过大,会造成纸张粘连,工人的每一次用力都得均衡有节奏,才能不让纸张受到破坏。
“过了七月半,老嫩一样看”。意思是指过了农历七月半后,山上的老竹和嫩竹都一样可用了。此时,乡亲们上山砍竹的季节开始了,砍回的竹子得经过裁短、劈片、晒干后,方能投进竹麻垱进行浸泡,再在竹片上面放入生石灰,浸泡竹片的水量,高出竹片十公分即可,浸泡时间约三、四个月直至竹片腐烂成熟为止,然后捞起去石灰晾晒储藏,为下一年备足抄纸原料。
一案火纸抄下来,往往需足足一整天的时间。为了赶工,抄纸师傅得头晚上,或次日天还没亮,就提着马灯去纸槽做抄纸前的准备工作。
一案火纸共分六粘,制帘师傅在制帘时就把模型定好了。每粘火纸大约长14公分,宽3公分。抄纸师傅凭经验用手量高度,母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为一柞,一般抄七柞为一案。晒干后一案纸刚好100斤上下,误差很小,非常准确。
外行人看抄纸认为很是简单,真正操作起来确实很不一般。
记得我跟哥哥去纸槽,总是安排我干碾料的活儿。一次,我提出让哥哥碾料,我来抄纸。哥哥也有让我学学抄纸的意思,立在旁边指点。我仿照哥哥的姿势手执帘床舀捞,捞起的纸桨不是有一片就是没一边,不是厚的厚就是薄的薄,好不容易捞到一次自认为满意的纸桨,不是将帘子放歪,就是揭帘时将火纸揭破。自此我才明白抄纸技术的真正含金量。
火纸主要是过白喜事才用的,是给亡人的上路钱。除白喜事外,每年的“上元节”、“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也是大量使用火纸的节日,村庄就会呈现出一派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村庄显得格外热闹。人们通过焚烧火纸,以示对亡灵、先祖寄托哀思,祈求心理安慰。
随着改革开放的更进一步推进。青壮小伙都纷纷外出务工,务工的收入远比在家乡抄纸时的收入高,家乡的火纸制作作坊开始慢慢减少。其次,抄纸对水资源污染较大,到了二十世纪末,仙岛湖水质保护的需要,家乡的火纸制作被统一关停。
如今,楠竹通过现代化竹器机械深加工,则有了更深层次的利用价值。流传数百年的抄纸工艺,终将成为家乡的辉煌历史,曾经的过往,浓浓的记忆!     

                                             写于2020年7月4日

倪胜林,男,1963年5月20日出生,阳新东源人,大专,经济师。一直从事‘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工作(银行)。现为扶贫工作队员。时有‘豆腐块’见报。微型小说“私房话”获省农行有奖征文一等奖。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