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人观影:我不是潘金莲(2016-11-18)

 高人碟网 2020-08-01

几经波折与延期,冯小刚导演的这部最新风格化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终于上映了。在没看之前,我总觉得这片可以和《驴得水》相比,今日看完,两者确实没有可比性。《驴得水》写得是人性、《我不是潘金莲》写得是社会。《驴得水》确实是一部喜剧、至少有一半是喜剧,《我不是潘金莲》是正剧,如果你从中看出喜剧无素,恐怕那不是情节设计的让你笑,而是社会现状让你苦笑。

还有人觉得它可以和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比,现在看来也不成立,秋菊确实有冤,而李雪莲(片中的主角)根本算不上冤,从某种角度上讲,她甚至没有那几个因为她告到北京而被首长一句话就撤职的各级官员们冤。怎么说呢,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些当官的被一个农村妇女“挤兑”得团团转很解气、我倒觉得这些人很可怜,谁有错?片中只有一个人有错,就是“骗”了李雪莲“假离婚”的那个前夫。其余人都比较正常,李雪莲是有点轴、认死理,而实际她自己也是过错方,错在没文化、不懂法,但影片自始至终,她都没觉得自己有错。由于机缘巧合把一宗“假离婚案”捅到了首长处,导致从市长到县长、县法院、县公安局面对她时都是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其实谁容易?谁有错?

影片用写实的方式把中国的官场表现了一次,这和我心目中的现状是吻合的。没主动抬举亦没刻意抹黑,就是真实自然。当然,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可能看不惯,可能会觉得中国官场怎能如此不堪?而事实上就这样,有办法吗?恐怕不伤筋动骨就没有办法,体制内的人就是要懂规矩,否则你在这个行业内就混不下去,各行各业都这样。就比如在结尾的时候,有一段戏,是“市长”与“县长”的对话,有点点题的意味,市长(大义)说“为什么群众这么小的一件事,却办的这么复杂,还是因为各级官员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看得比老百姓的利益更重要”。其实这一段情节就好比《老炮儿》中冯小刚最后写《举报信》给中纪委——画蛇添足。如果没有这段对话,影片可以引发思考,而说出来了,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再去想了,他说的对吗?也对也不对,对的是涉及的层面太浅,不对的是其实“各级官员是把规矩看得更重要”,这不是一回事,“帽子”是可以说的明规则、但“规矩”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就好比这部电影,为什么延期?真是一个片名的问题吗?我相信还是情节上的原因,如果不加上某种让上层满意的“论调”,这片能不能上映都说不准。

做为导演来讲,我认为冯小刚努力了,能把中国官场的现状用电影的方式表达到这个层次,我认为就是一个进步。对于演员的表现,我觉得片中演技最高的并不是故意扮丑的范冰冰,而是“大鹏”,看完本片,我真觉得他是一个很会演戏的演员。

ps. 正文中一直没提画面构图方面的别出心裁,因为这在影片上映前已经铺天盖地的宣传过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只是新奇而已。村镇里的正圆画面、城里的正方画面、片尾处又回归到正常电影的2.35:1的画面,可能也是一种诉说,大家观影时自行体会吧。另外,在背景音乐方面,“喝茶”那段鼓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这片出OST我肯定会买一张。

剧照:片中绝大部分段落用的都是这种正圆形的画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