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粉条》郭玉兴

 太行文学l苑 2020-08-02


特别提示:本文图片为摄影家苏世一提供,特此感谢!!!

我们农村操办红白喜事时总要做大锅饭,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大米烩菜。要是谁家娶媳妇办喜事,乡亲邻居们都会从家里拿一杆粉条和一升大米作为礼物送给事主。如今,大家都嫌麻烦直接改为了礼金。

做大锅烩菜时,粉条是烩菜中必备的原料之一。用农家粉条做出来的大锅菜足以使城里人唇齿生津,回味无穷,简直就是人间美食,城里人回家时都不忘带些打包。
 
传统的手工粉条因其火候不好把握、效率低下逐渐被淘汰,现在市面上售卖的红薯粉条绝大多数是用机器做的。不过,我还是热衷于老家的纯手工粉条,口感好、易炖烂、做菜黏糊等特点受到人们的亲赖。

大家知道手工粉条的制作工序吗?这可是个复杂的“大工程”。
 
每到冬季开始上冻的季节,正是农家漏粉条的最佳时机。这时,忙碌了一年的农民终于有空闲时间了,晾晒了一两个月的红薯粉也彻底干透了,几家商量后会合到一起漏粉条。各家把自家的红薯粉碾碎、称好,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矾掺好。

事先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妇女们有的烧火煮水,有的往一口大锅盛满冷水,有的把粉杆子洗净备好,男人们则去搭架粉条杆子的架子。

等把水烧开后就轮到壮汉们登场了,把配好的红薯粉倒进大乾盆里,把适量的水倒进粉里开始揣膏,几个赤膊男人围在盆周围不停地轮流揣膏,把膏揣到一定时候就可以用大漏瓢试漏一下,觉得可以了就该正式开漏了,这可需要几个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拿漏瓢的一手拿瓢一手不断地击打瓢边,只见细细的、均匀的粉条从瓢底孔源源不断地漏了下来,一瓢漏完后由另一个人向瓢里续膏,拿瓢的一人累了再换一人,另外的几人一直不停地揣膏,下到锅里的粉条煮熟后会自动漂上来,这时就需要另一人用铁钩手把粉条扒拉到盛有冷水的盆里,再递给下一人端到门外的盛满冷水的大锅旁,倒进不得另一人捞起上粉杆子,我们小孩子也不能闲着,工作是把挂满粉条的杆子挂到事先用两根长木干搭好的架子上控水。如果揣膏控制不好就得立即停止,以失败而告终,农村人俗称为“抬盆”。
 

几个钟头过后,各家的红薯粉都下完了,天也逐渐地黑了下来,气温也随之骤降。这时就需要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冻粉条,大人们晚上会往粉条上不断地泼冷水,目的是让粉条彻底冻透,粉条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着,直直地立着,冻不透的粉条就糟了。
 
等到第二天的太阳一出来,各家会把粉条推出来,找一个向阳、通风的地方晒粉条。先是捶粉条,把冻的粉条放到案板上,用棒槌不停的捶打,直到把粉条全部捶开、捶散,再把粉杆子别到石岸的缝隙里,当粉条晒足了阳光吹够了风,也就该收粉条了,地上铺一油纸放上细绳,把一杆一杆的粉条摞到一起,通常是五杆为一捆,捆好后再堆放到自家的楼上备用。
 
现在的农家人虽然还漏粉条,但是再也没有几家是纯手工制作的。也许,多年后此项手工技艺也许就会失传。

作者简介:郭玉兴,林州市政北中学老师,闲暇时喜欢用拙笔记录自己的一些生活点滴。

作者其他文章链接:

1、《止方荡秋千》郭玉兴

2、《20年后的同学会》郭玉兴

3、《陵阳公园夜游记》郭玉兴

4、《2020高考 我见证》郭玉兴

5、《红薯的记忆》郭玉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