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读书笔记:《张文质说1:教师的“微革命”》(下)

 荣辉有约 2020-08-02

(图片源自网络)

愿教育因为我们而更有希望

  1. 1.      教育是慢的艺术。

  2. 2.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3. 3.      我写了十几本书,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文学的方式写教育,或者用教育的方式写文学。

  4. 4.      生命化教育不追求成功,不追求被任何体制认同、接纳或者赞许,当然如果得到这个体制的认同、接纳、赞许,我们也不反对,我们研究的方式就是生活的方式,研究的态度就是生活的态度。

  5. 5.      我们的课程安排要根据教室里的二氧化碳浓度作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到了第四节,不应该是讲授课,而应该是活动课,应该让孩子们去户外。

  6. 6.      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挤掉我们身上的奴性。(契诃夫语)

  7. 7.      通过自己的自我改善去影响别人。

  8. 8.      蒙台梭利谈到,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克制怒气,不要生气,这是做教师最重要的精神准备,因为做教师太容易生气了。

  9. 9.      我开始提倡教师要把耐心、乐观、坚守变成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这些东西可能比知识更重要。

  10. 10.   就教师而言,每一个教师都要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当成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这个所谓的“好”,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就是有一种开放的生活能力,有一种对人类共识的认同,有一种在历史文化里面的悦纳与改善自己的素养。

  11. 11.   我经常想,其实孩子独立在外面生活,独处能力太重要了。一个人孤独寂寞无助无望,或者不知道向谁倾诉,不知道向谁求助,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12. 12.   一个孩子9岁之后,如果父亲不在身边,或者不能跟父亲生活在一起,这个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大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精神成长的问题。

  13. 13.   我倡导父母下班之后就要回家,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我们一生的责任。

  14. 14.   我强调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强调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周末的时间是家庭的时间;强调无论多么艰难,都要自己亲自教育孩子。

  15. 15.   我还强调阅读,阅读可以让人重新获得身份的认同,获得一种自我滋养的力量。再是强调写作,通过写作来建构教育的理解力。

  16. 16.   对于我们而言,出书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成为一个文化人,成为有良好的教养、有写作能力、有独特魅力的人。

  17. 17.   我发现,如果我们在阅读,在交流,在相互倾听,对同行的人发出由衷的肯定和赞美,这个社会就在发生变化。

  18. 18.   我们更多想到的就是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从我们有能力做的地方开始做,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去改变。

  19. 19.   我们因教育而变得美好,教育也因我们而变得更有希望,这也是一种自我期许。


本分就是对自己责任的认同

  1. 1.      体制随时都可以把玩各种“规则”所带来的快感,这也是今天教育领域比较病态的一件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

  1. 1.      我们首先选择坐后排,从文化的层面上说,这是一种弱者心态,也就是我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一个最安全的地方。这也是离中心最远的、最边缘的地方。这种地方不容易被关注,也不容易带来某种威胁,所以是最安全的。

  2. 2.      我现在开始坐在前排,坐在离主持人比较近的地方,这并不是说我变得很重要,而是因为我想要改变自己的弱者心态。

  3. 3.      自我反省,其实就是一个人“自觉”的开始。

  4. 4.      一个人要有自我的思考能力,其实是很困难的。

  5. 5.      教师还是“傻”一点好。

  6. 6.      应试教育的可怕在于,你不读书,你完全可以考试;你不读书,你完全可以考出很好的成绩;你把学生迫害得死去活来,你可能成为“先进”……

  7. 7.      你一定要记住:有时候,保守就是进步;有时候,落后就是优秀;有时候,建设就是破坏。教育需要有这样的反思。

  8. 8.      我说教师还是“傻”一点好,这个“傻”不是笨,而是稍微迟钝一点,不要那么敏感,不要那么深刻,不要那么有见地——有见地当哲学家好了。

  9. 9.      近年研究发现,人最难改变的是智力,而性格是最容易改变的。性格中的一些核心的东西很难改变,但是一些社会化的东西很容易改变,就是你如何与他人建立一种关系,这是容易改变的。

  10. 10.   智力对一个人而言,是最要命、最难改善的东西,——我们的教育,说实在的,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最麻烦的。

  11. 11.   我们相信勤能补拙,我们相信实践出真知,勤奋出天才。这些话都有对的地方,但也有致命的缺憾,也就是我们太相信后天的努力能够改变前面的那些问题,其实,我们教育大部分的错误跟这个有关。也就是说,教育是为了发展你身上“有”的东西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发展你“没有”的东西。

  12. 12.   教育的悲剧往往跟老师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对成绩过高的期待有关。

  13. 13.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他有特殊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而是他有特别敏锐的眼光能够判断这个孩子的优势所在、天分所在。

  14. 14.   真正的教育是相互教育,是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社区之内的相互教育,这种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大。

  15. 15.   人真正得病,都是精神性疾病,慢慢才导致了肉体的疾病。

  16. 16.   你用一种建设者的心态,你用一种与人为善的心态,就会大不同。

  17. 17.   如果一个社会,过于节俭,这个社会就是病态的。

  18. 18.   当我们谈教育,一定要把某些很小的事情,想得比别人更远一点,想得更开阔一点。

  19. 19.   在教育中,或许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是很困难的,但是找到一条错误最少的路是可以的。

  20. 20.   我经常说,我们可以做“最不坏的事情”,我们无法做到最好,但是可以努力“最不坏”。

  21. 21.   教育常常在做加法,但是对于我们日常行为来说,要做减法,把某一些粗暴的、简单的、缺乏耐心的、与我们职业身份不相符的事情,尽量减少一点。这也许就是我们始终要读书的一个动力所在。

  22. 22.   给教师的三个阅读建议:你写什么就阅读什么;读专业打底的书;可以读两种类型的书:自娱自乐的书、特别深刻的书。

  23. 23.   有时候你要写文章,你一定不能什么都不读就开始写,而一定要读了再写,写的时候在读。(朱光潜语)

  24. 24.   蒙台梭利有个观点说,一个人不论是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的疾病,如果是童年时代就得的,这是很难治的。

  25. 25.   我对童年中父母的作用有三点总结:一是不可或缺,二是不可替代,三是不可补偿。

  26. 26.   教学的困难往往源于我们对儿童的无知。

  27. 27.   教师是需要有慈悲心肠的,这个慈悲心肠体现在哪呢?体现在对孩子的理解、接纳和帮助上。

  28. 28.   我从来不反对教师这种自娱自乐的阅读,实际上这也很重要,它会使你保持一种阅读的热情。

  29. 29.   阅读,也是自我平衡的艺术。

  30. 30.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我们喜欢读什么;你不读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是哪一些书最能够打动你,你真的不知道,但读着读着就知道了。

  31. 31.   虽然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分享能使一个人增进对一本书的理解力,扩大我们的认识。

在阅读中做梦

  1. 1.      通过阅读,打开理解世界的窗户。

  2. 2.      年轻人,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种黎明的感觉,透明的感觉里包含着希望,包含着想象,包含着突破黑暗的梦想,也包含着更美好的未来。

  3. 3.      一个聪明的民族,一定是一个阅读的民族;一个视野开阔的民族,一定是一个阅读的民族;一个有想象力的民族,一定也是一个阅读的民族。

  4. 4.      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精神价值的传递者。

  5. 5.      实际上所有文化的存在,就是为后一代人提供一种更优质的生活,更开阔的视野,更明确、更调动的奋斗目标,提供了这样一种可以说是前理解结构,也可以说是新的奋斗平台。

  6. 6.      人类恰恰就是通过文化的平台才使得我们的生命变得有意义,从出生到死亡,从尘土中来,又归于尘土,但是生命存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文化赋予的,也就是你的精神追求,你的生活方式,你对人类的贡献等等这一切所构成的。

  7. 7.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打下精神的底子。

  8. 8.      一个人如果没有走出那种狭隘、封闭、无知,他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啊!

  9. 9.      笑话背后,让人震惊的是由于无知所带来的各种人生的耻辱。

  10. 10.   上帝不来不掷骰子。(爱因斯坦语)

  11. 11.   虽然你可能会害怕死亡,但是人终有一死,死亡不是问题,怎么死才是问题,所以,我相信更为重要的是要思考怎么活得有价值。

  12. 12.   因为人要死,人生才有意义,人要是不死,人就没有意义了。

  13. 13.   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蒙田语)

  14. 14.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15. 15.   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一年读的书有多少啊?94本,令人敬佩,也令人惊讶。

  16. 16.   阅读可以培养对复杂世界的理解力。

  17. 17.   胡适先生有一个观点:包容比自由更难。

  18. 18.   少年时代应在阅读中做梦。

  19. 19.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不读文学,不读诗歌,不读散文,不读小说,不读戏曲,这个人的人生的丰富性一定会大打折扣。

  20. 20.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读的书越多,文学阅读的经历越丰富,这个人的生命就会打开得越充分,包括他今后去看世界,他的观察能力,他的表达能力都会很不一样。

  21. 21.   读书会成为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一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22. 22.   有规律的生活甚至比信仰更重要。


在课堂教学的旅途

  1. 1.      所谓听力,其实是一种智慧。

  2. 2.      课堂的成功:让学生逐渐长成一棵大树。

  3. 3.      好的课堂,不仅要让那些优秀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更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都能肯定自己,最后因为课堂的“成功”,他从情感的满足感上,也能充分地回报自己,这一点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4. 4.      所谓成功,我更愿意添加上乐观、自信、有独特的表现力等关乎学生生命状态的要素。

  5. 5.      一个精神健康的学生,应该能够跟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他充满主动性,同时他与人对话时的表情一定也是生动的,他的肢体语言也会是生动的。

  6. 6.      有时候我们教学的任务过于明确,忽视了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我们也忘了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我们太在意结果了,要的总是马上可以看得到的东西。

  7. 7.      好的课堂,体现师生彼此成长的助益性关系。

  8. 8.      我没有想着“磨”,我不必那么在意精彩,我不是只上这一节课,我在以自己真实、诚恳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同样,我也因此得以成长。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彼此形成了一种助益性关系。

  9. 9.      教学真正的危险是,教师运用了某种巧妙的课堂控制术,使得学生完全跟着他走,学生始终处于那种生命激动的被动状态。

  10. 10.   所谓磨课,难道不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到底是为表演还是为教学?成功是一种充满麻烦的诱惑。

  11. 11.   职业本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12. 12.   我对课堂最大的期待:教师还在读书。

  13. 13.   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如果不学习,除了乏味、枯燥、闭塞之外,往往更容易成为一个专制主义者。

  14. 14.   什么叫庸俗?庸俗就是没有经历新奇、丧失幻想、失去对更好世界的渴望。

  15. 15.   教师还在读书,这是教育的希望,也是我能够给予课堂最大的期待。

  16. 16.   健康的教育:教师带着美好的气息走进课堂。

  17. 17.   当很多荣誉只对某一些个人进行鼓励,就意味着对更多的人可能是一种打击和排斥。

  18. 18.   如果一个教师对荣誉的渴望,超过了身体的病痛,这是一个悲剧。

  19. 19.   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工作即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

 好老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品格

  1. 1.      据我十多年的观察,好老师在课堂上身体都是前倾的,好教师同有直着站、俯视学生的。

  2. 2.      老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不只是一个站的问题,它背后“站”着教育的思想、教学的智慧。

  3. 3.      只要有机会让你发言,能方便让你走出来的,就要面对所有的人,把这个变成一种习惯,也可以说变成一种文化自觉——我是教师,我是跟所有人说话,我希望所有人都看见我,所有人都因为我看到他而感受到被关注、被鼓励。

  4. 4.      好老师的表情是有教育性的。

  5. 5.      学生的情感不但是为知识本身所燃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点化燃起。

  6. 6.      学生的发言和见解,无论多么千奇百怪,对老师而方,都应当是耳熟能详的,但老师都要像第一次听见一样,善待他,尊重他,肯定他。(弗莱登塔尔语)

  7. 7.      真正的幽默不是带着锦囊妙计的幽默,而是在自然场景中产生的幽默,这是一种智慧,一种机智。

  8. 8.      教师应该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

  9. 9.      我们一直说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其实不够,我们还是体力劳动者,教师这个职业,没有身体的支持是不行的。

  10. 10.   教师要过有规律的、健康的、可能看上去有些单调的生活,教师的丰富是思想的丰富、探索的丰富、情趣的丰富,很多时候不太可能是生活方式的丰富。

  11. 11.   我们的数学课如果没有培养孩子对数学学科的热爱,考试成绩再好,教育也是失败的。这就叫做成功的失败者,“手术非常成功,但病人死了”。

  12. 12.   人身上与生俱来的、父母遗传的习惯、趣味等特点——我把它称为本质性的东西,教育在这些本质性的东西上能够产生的影响极小。

  13. 13.   教育就是要把蒙昧的人变成文明的人,把半野蛮的人变成高尚的人,孩子的表情、穿着,还有眼神的变化,是教育可以改变的。

  14. 14.   教育品格的核心是两件事,一是你要努力探究,弄明白学生是怎么回事;二是针对这个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15. 15.   教师这个职业,心肠太硬的人做不了,太急功近利的人也做不了。

  16. 16.   我很希望小学教师有三个“好”:家境很好,很有钱;身体很好,能够持续工作;童年过得好,很快乐。这样的人至少更“适合”做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