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形取意做什么用?

 昵称20499314 2020-08-02

编者按: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古   武   今   言

汉字是象形文字,最古老的文字实际上就是直观简洁的写生画。在练习白猿通背拳的过程中,我发现文字本身不足以描述对象的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是越来越符号化,反而拳法更能用来体会万物特性。

传统拳法很多都是象形拳。象形取意,形就是意,意就是形,那取意做什么用?《易传·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我认为“象形”二字的完整解释应该是象形取意,体性修身。

拳友万法皆空在交流群发了一段李宝如老爷子的中国跤基本功视频,里面一个基本功,和蒙古跤的跳黄瓜架一样。只不过后者形大,前者形小,体格风俗的原因。仔细琢磨,想起了万法老哥说的熊蹭树,实际上一个道理。熊、鲸等大型动物体量大,患癌的几率却比人低得多。多练熊蹭树,体内暖洋洋的,体会熊憨态可掬、气血充盈的性情,就明白了薛颠说的“养生之妙法,增力之秘技”的意思了。《逝去的武林》里李老一天见尚云祥先生两手抱胸前晃动,嘴里还哼哼着,问他在做什么?尚先生说熊蹭痒,有人近身的话一震就出去了。

我平时走路都是用胯走,主横劲。有天上班路上忽然想起了初中一位数学老师的走路姿势,模仿走了一会,就真正明白了鹤形。有些鹤形拳讲宗劲,看到了有疑问,宗劲?估计是掩人耳目,应该是纵劲。用纵劲走路,就像仙鹤一样,气质潇洒。刚才讲的初中数学老师就是这样,身高腿长,气质异人。毕业后偶尔同学聊天,他一直步步高升,也是有原因的。

人都有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梦想,虽说科技进步有了各种飞行器,但毕竟是假借外物,体会不到用自身的力量飞腾的性情。上古物质短缺,没有科技,先人们更注重自身的练习。羽士图就传递了一点古人的练习方法。万法老哥说中国的文化一出现就是至高点,确实如此。上古的东西都写意,羽士的翅膀长在腰胯上。

李老讲步法时,提到薛颠的话,我抄录如下:薛颠说最难练的是纵跳步,用的形容词是“平行而飞”,最远可达“数十尺”。数十尺——二十尺算是“数十尺”概念的底线,约六七米,九十尺是“数十尺”的极限,约三十米,按语言的常情而论,数十尺该是三四十尺吧?为十米左右。把薛颠的身形和上古的羽士图比较,就懂了。

王阳明格竹,把自己给格晕了。这是身体没有到位,理解不了凌空虚竹、岁寒长青的竹性。当然他后来另辟蹊径了。儒家教育从格物起,是一个高起点。南怀瑾先生讲他儿时私塾就学《易经》,卦者,挂也,天地挂画。李老在《逝去的武林》讲他两位师父尚云祥和唐维禄都只粗识字,后者还是农民,但聊起天来高深极了,懂的东西很多。这是通过练拳得来的,“类万物情”。

佛法里菩萨的境界是万物有情,练拳也有此体会。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精擅一门,其他的不敢说会,但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