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PP”与“胆固醇”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1 2020-08-03

一、“癞皮病”的故事

200多年前,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玉米产地,流行着一种可怕疾病—“癞皮病(pellagra)”,又名“糙皮病”。这种疾病非常奇怪:

①首先,患者身体的裸露部位(如手、脚)出现淡红色斑点,像被火烧伤似的焦痛;

②不久皮肤便生起水泡,流出一丝丝黄水;

③几周后,流黄水的皮肤出现鱼鳞般疙瘩,全身疼痛;

④接着,患者的皮肤由淡红色变成灰黑色,像犀牛皮似的粗糙,感觉麻木;

⑤舌头通红,口腔黏膜、咽喉红肿,进食下咽十分困难;

⑥经常腹泻,大便像浆糊似的,恶臭难闻;

⑦经常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患者开始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睡眠不安,很快会出现抑郁、痴呆,精神错乱(幻听、幻视),时笑时哭;

⑧最后,全身内脏器官、消化器官变形坏死,人便迅速死去。

这就是癞皮病的“3D症状”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oea)和抑郁/痴呆(depression/dementia),很快便在欧洲各地蔓延。

1798年,法国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数十万人丧失劳力。20世纪初,意大利生癞皮病的有5.5万人,罗马尼亚有10万人;美洲也开始流行癞皮病,1915年,美国有1万人死于该病。1917~1918年,美国患癞皮病者有20万人之多。

二、“癞皮病”的幕后黑手

到底谁是“癞皮病”的幕后黑手?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发现:“癞皮病”跟着玉米走。阿尔卑斯山区是玉米种植区,那里流行癞皮病。玉米传到法国和意大利,癞皮病就跟到那里。大批移民从欧洲到美洲,癞皮病又跟踪而来。

1914年,美国公共卫生局派出以约瑟夫·戈德伯格医生为首的医疗队再次研究该病,并试图找出病因和治疗方案。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癞皮病是由于人们单一食用玉米、导致膳食中缺乏某种营养素所致,而不是感染病菌或毒素中毒。这种营养素就是维生素PP

三、关于“维生素PP”

维生素PP,包括“烟酸”(又叫“尼克酸”)和“烟酰胺”(又叫“尼克酰胺”),这两种物质在体内可以互相转换。PP是英文单词抗癞皮病或抗玉蜀黍癞皮病的首写字母。烟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烟酰胺”,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辅酶,参与许多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必不可少。

历史上,早在1867年德国化学家就首次发现了烟酸,可惜人们不知道它就是抗癞皮病的维生素,以至坐失良机。直到1937年,人类才开始用提取出的烟酸治疗癞皮病并获得成功。在此之前,人们只是用乳类、米皮、啤酒、酵母等食物治病,用提取的烟酸治疗比用这些食物的效率高数百倍之多。

其实,“烟酸”来源广泛,存在于食物和动物组织中,豆类、粮食、动物的内脏、肾脏、瘦肉和鱼中含量都较多。另外,人体可以自己合成“烟酸”,60毫克的“色氨酸”(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就可以合成1毫克的烟酸。

由于在玉米中缺乏“色氨酸”,且玉米中的烟酸为结合型,不能为人体利用,如果人们不能从其他食物中获取维生素PP,就容易患“癞皮病”。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习惯把玉米和其他粮食搭配食用,或者用小苏打(弱碱)处理玉米,使得玉米中结合型烟酸变成游离型烟酸,这样烟酸就容易被机体利用,所以癞皮病极为少见。

近年来,烟酸制剂已经作为药物在临床上使用,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因为烟酸能够抑制脂肪动员,使肝脏中的VLDL的合成下降,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

不过,大量(每日1~6克)服用烟酸制剂,会引发血管扩张、脸颊潮红、痤疮及胃肠道不适等毒性症状,长期日服用量超过500毫克还可能引起肝脏损伤,所以,现在烟酸已经被“他汀类”药物所代替。

您的信赖,我们的力量

中风预防门诊    

联系地址: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虹口区三门路1279号门诊2楼。

工作团队:上海市虹口区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