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共读集锦09 | 悦读读书

 悦读读书 2020-08-04

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

不过最好还是关注一下

万一找不到了呢

七月共读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作者|林欣浩

领读|山河

领读者说

今日读到第八章《失败者唐僧》

本章在佛史方面主要讲了唐僧历尽千难万险到印度求取佛教唯识学经典《瑜伽师地论》,并创立慈恩宗的故事。

这章在佛理上的内容多了很多,主要是介绍新出现的唯识学派观点:人有八识,阿赖耶识产生末那识,末那识即是“我”这个主体,末那识再产生六识。阿赖耶识中有很多“种子”,修佛就是消除有漏种子,剩下无漏种子。

唯识学的世界观解释纯属自创了,佛祖在创教时可没这么说过。纯属佛弟子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认识。这些理解是建立在当时的世界认识基础上的,是有其局限性的。

文中说,唯识学是在中观学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中观的一次大发展。这个观点我认为不准确。相反我认为中观和唯识学有本质不同,中观还是对原有的佛学进行解读,而唯识学属于一种自我开创。要说唯识学在很多观点上和中观学相同,也只能说,是理解相近。

今日讨论:你认为唯识学的八识观点和中观学那个更能接受?

拙锋

本章终于到了讲述唐僧对于佛学的真正理解,唯识学,一个与中观学想对应的学说。作者说,唯识学是从中观学衍生而来,这里的我的理解是唯识学弥补了中观学逻辑上的漏洞,帮助佛学变得更为多样、纷杂。

看了这章,尤其是慈恩宗的相关学说,突然产生了一种惊悚。也许在佛教看来,我应当是六识蒙蔽的人,对于慈恩宗的主观唯心学说有着强烈的排斥,这与我对于宇宙万物、社会科学的认知与探索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阿赖耶识观点的提出更像是自圆其说的唯一途径,是否存在?如何证明存在都是一个极大的困惑。

慈恩宗的衰败在我看来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他照搬外来佛教的原本教义,而忽略中国文化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一味的照搬照抄,缺乏真正的开拓、创新,圄于自守。

就像作者说的,唐僧太过坚定,坚定的求佛,也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执!

领读问题的问题上文已经回答。    

Beck

第八章  失败者唐僧

文章介绍的玄奘西行经历不知真假,但水丢了仍坚持“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真理,真是不值得提倡。

不疯魔不成活,是一种极度痴迷的状态,是现代许多人提倡的敬业精神,但是我觉得这里有个前提,“不能迷失自己,不能抛弃生活,不能抛弃生命”。

如果痴迷一件事情,对家庭对父母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对生命也不加珍惜,我觉得“不疯魔”也罢,什么狗屁追求。

本章中出现了与中观学并驾齐驱的“唯识学”,唯识学认为除了阿赖耶识,一切事物都是“空”的,都是阿赖耶识幻化而成的,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记得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的时候,曾经为之震撼,后来的《盗梦空间》亦是如此,人们的生活是真实的吗?会不会以一场梦境呢?

无论是“万法缘起”、“中观学”还是“唯识学”,都体现了佛学在追求真理上的独特观点,因为许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去分辨真伪,但是经常会根据“惯性”去否定,这样不求甚解,全盘否定的态度很不好,应该时刻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追求和探索。    

静一明轩

本书看的我都怀疑人生了!本章的第一部分玄奘的苦行我是看懂了,后面的内容一概没有看明白!甚至产生的错觉,这是佛祖说的话吗?这是佛经要表达的内容吗?难道佛祖的真言就是为了让大众不明白,还是说为了显示高深而故弄玄虚?

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表达了什么,然后再告诉大家“不可说,不可说”“天机不可泄露”之类的话,既然都不能说还如何普度众生?既然都听不明白,还让大家如何信,在此是否可以理解为大部分人是不懂装懂呢?


关于中观我当时在前面看完之后觉得有点像儒家的中庸之道,而这个唯识学我没有搞明白到底要表述什么。

关于“我”和“空”,我突然想起了《武林外传》里面的吕秀才的一段话,就是关于什么本我,什么真我的理论,最后听他这段话的那个人当场自杀了。

当然这是电视剧里的戏说,不过昨晚我看了数遍之后的感觉也是失眠了,想不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很困惑。


至于玄奘的失败,我觉得应该是没有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外来的理论也许好,但是不适合中国,无论什么事什么理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和穿鞋一个道理吧?!


粗浅的很,粗浅的很,惭愧!    

秋阳

本章在我看来是我读到现在信息量最大的一章,简要做笔记如下:


大乘佛教两大学派分为


1.中观学——大乘空宗(中观般若)


提出者:龙树


主张万法性空,即万物假有,偏辩证唯物主义


2.唯识学——大乘有宗(瑜伽唯识)


支持者:玄奘


主张并非万物皆空,阿赖耶识为众生轮回主体,是实有的,偏主观唯心


人有八识——第八识为阿赖耶识(实有)——产生第七识未那识(虚空)——产生其他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虚空)

通过修行,破除虚空的七识,仅剩阿赖耶识,即修行圆满,可跳出轮回成佛。


(本章不懂的地方,作者说是玄奘的意志坚定使慈恩宗失传,难道他放弃唯学改信奉天台、华严或者其他学派教义,慈恩宗就不会失传了吗?)  

编辑:灵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