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人马山

 zqbxi 2020-08-04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疯跑了许多名山胜境,唯独不知自己故土还有一处名山——人马山! 有老友指点,位于平鲁西山的人马山,不仅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地质公园,还是一块待挖掘的人文历史宝地,山顶有隋文帝父亲的衣冠冢! 这不啻于一道惊雷炸懵了我! 于是,我带着太多的谜团太多的期许太多的无知,匆匆登上了人马山!

于是,就有了长达三年多的艰辛探寻!

这是一次颇具震撼性的业余史学探寻!新的发现竟与众多史学家苦苦找寻的隋皇祖居地世系断考的结论大为相左,完全颠覆了隋皇室祖居地为内蒙古阴山脚下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的所有正统的历史断论诸多疑惑 。

一、诸多疑惑2011年秋,驱车专程到朔州平鲁区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乌龙洞一游。有当地人告知,在不远处外长城脚下有个将军会村,是古代著名的神武郡武州太罗城遗址。这里曾经一度是隋朝皇帝的祖居地,与乌龙洞一河(太罗河)之隔的人马山上还有隋皇的五世祖杨元寿的大墓及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父亲杨忠的衣冠冢!惊异慨叹中忽又觉得在崇古揽胜之风日盛的当今,却会将如此极端重要的史实遗漏冷落一旁?难道无据可考?或为民间野传?带着诸多疑惑,竟萌动出斗胆一探究竟的冲动。 探明历史真相并非我这个老刑警的职业使然,很大程度上是本人的兴趣点驱使。于是,探访将军会村,登临人马山,查阅古籍史料,独自对隋皇祖居地进行了一番纯业余式(本来就不是专业的)的探寻。

人马山位于平鲁区双碾乡泉盛庄(原名黑家辛庄)村南,主峰海拔1883米,与将军会堡隔山10余公里之遥。镜头狂扫人马山奇石灵境之余,一次次走访当地山民,翻阅大量古籍,进而挖掘当地的人文史料,还真鼓捣出了一些猫腻,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人马山果然是隋朝的龙兴之地,被史学界难举其证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五世祖隋高祖杨元寿的陵墓和隋太宗杨忠的衣冠冢封土就在高高的人马山上,进而追寻出杨家的祖居地就在不远处的将军会村,即古武州树颓县太罗城!

在接下来的求证中,结论极具挑战性,杨元寿的祖居之地就在人马山一带的古树颓县太罗城,即朔州市平鲁区阻虎乡将军会堡!

二、史实伏线据史料记载,隋太宗杨忠(杨坚之父)病死后,遵照其遗嘱,在人马山上距杨元寿大将军 (生前为北魏大将军)墓不远处建衣冠冢。这一发现竟与众多史学家苦苦找寻的隋皇祖居地世系断考的结论大为相左,完全颠覆了隋皇室祖居地为内蒙古阴山脚下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的所有正统的历史断论!

无疑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颇具震撼性的业余史学探寻!这更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本土文化之旅的趟水。

官方史料称,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的祖籍地为陕西华阴,其祖居地和祖坟怎么会跑到千里迢迢的朔州市平鲁区来了呢?要想在浩繁的历史深处挖掘出些许支离破碎的来龙去脉,梳理出一桩残存于世的真相,谈何容易?!

史料考:杨元寿何许人也?据《北史·隋本纪》云:“(杨)元寿,(北)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也。”《北史·隋本纪》将杨元寿列为隋朝皇帝的始祖。又云:“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就是说,杨元寿即为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忠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

北魏初期,杨元寿因辅佐鲜卑人有功,任武川镇(现内蒙古武川县西南)司马,并赐胡姓普六茹氏,也就是说,杨氏家族从杨元寿任北魏武川镇司马开始,历经六代人近二百年的打拼奋斗,像杨忠的父亲杨祯,本是北魏建远将军,因讨伐叛贼鲜于修礼(怀朔镇兵)而战死沙场,而杨忠也是西魏府兵赫赫有名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在北周时封为柱国大将军。

而当今的朔州行政区划在历史上曾有数十次的变更和迁置,直到北齐公元555年,才将马邑、鄯阳属地定域为现在的朔州,史称北朔州。隋皇五世祖杨元寿和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父亲杨忠所处时代,正处于北魏到西魏、北周的巨变时期,而杨家基业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日臻成形。

又据《北史·隋本纪》在记载隋太宗杨忠时说:保定三年(公元563年)“皇考(指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余城。齐人守陉岭之隘,皇考(杨忠)纵奇兵大破之。(《北史》卷11第398页)”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重要将领,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后定国为隋。

这段记载明确无误地告诉后人,杨忠率大军离开武川出发南下,经过树颓县杨家故居,拜祭了杨家祖宗的陵墓,犒赏了众将士,席卷了二十余城,并继续东移南下,突破了北齐凭借的陉岭(今雁门关)天然险峻关隘,而设置了北部防线,直抵北齐重镇晋阳。这段重要记载提醒我们,杨忠在率部讨伐北齐时,树颓县还有杨家故居和陵墓的存在,也就是说,杨家的故居就在神武郡树颓!

三、祖居之地只要证实树颓在哪里,即可明证隋开国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的家居之地了。

行政区划考:根据《魏书·地形志》,朔州领五郡十三县。神武郡领二县,一为尖山一为殊(即树)颓。又查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著 《读史方舆纪要》:“树颓城,在州南。”这里的州就是北魏时的朔州,即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北魏地理学家阚骃的 《十三州志》指出:武(州)县在善无城(即今朔州市右玉县右卫城)西南百五十里,北魏称之太罗城 (从右玉县右卫城到平鲁区阻虎乡将军会村的实际距离正好相符),中陵城(平鲁老城,现平鲁区凤凰镇)位其中。

平鲁北部在王莽时称遮害,汉称中陵,即平鲁老城。到北魏时,属朔州(和林格尔县)神武郡树颓县属地。山西旧志古迹篇亦说,平鲁境内有“武州故城(太罗城)”并说有“杨忠故居”。为了证实这一判断,笔者曾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专程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了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其东汉并州刺史部所标示的武州位置,并已标出了树颓水,均指向现平鲁区的将军会堡!

将军会堡紧挨外长城,至于村名由来,难查其据,但在历史上该村确有一桩重要事件发生。《魏书·太宗纪》记载,北魏的第二任皇帝拓拔嗣(公元392年—423年)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太宗西巡,命令鸿飞将军尉古真和晋兵将军奚斤率领五千部队,镇守西部边境太逻(罗)城。率前军讨鲜卑越勒部,鹿那山大破之,获马五万匹,牛羊二十万头,掠二万余家西还。这些史料所记所指的就是将军会村,即北魏时期的武州太罗城。或许尉古真将军和奚斤将军的会师为将军会村名来历的真正源头!

地理考:北魏郦道元所著 《水经注》这样描述树颓河:“树颓水出沃阳县(即现内蒙古兴和县)东山下,西南流……其水左合中陵川。后魏置树颓县,属神武郡。齐废树颓。”“(黄)河又南,太罗水注之。水源上承树颓河,南流西转,迳武(州)县故城南。其水西南流,一水注之。水导故城西北五十里,又南流注太罗河,太罗河又西南流,注于河(黄河)。”而铁定的事实是,人马山下那条早已干涸了的古河道就叫太罗河!就是这条太罗河,流向内蒙古清水河,而清水河在古代就称为树颓水。

左倚虎头山,右挽乌龙洞,中卧人马山。群山巍峨,长城蜿蜒,好一派龙兴旺帝之势!

民间考:笔者专门走访了原籍为泉盛庄村的陈维华先生,他说,在人马山北侧的一座山峰叫“领杨山”,意即当年杨忠祭先人时,当地乡民带领杨忠找到了先祖杨元寿的陵墓。恰恰在人马山麓顶峰一侧,有一高高堆起的封土掩映在松林中,这就是当地人所称的杨忠衣冠冢。沧海桑田,1500多年过去了,神武郡树颓县和太罗城早已在历史的烽烟中湮没,而干涸的太罗河床还在,古老的长城遗存还在,明朝建造的将军会古堡(武州太罗城)还在,杨忠的衣冠冢还在,记录华夏历史的史籍还在,代代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还在!

四、拂去风尘

杨花落尽春归去,何处山河是帝乡。 这一重大发现,不啻令人马山的人文历史价值倍增,更让乌龙洞为龙兴之地的传说有了一点历史依据。 当鄙人再次带着相机驱车来到人马山下,方知在陈维华先生的主持下,正集资开发人马山地质公园旅游风景区,人马山下建起了山门,一座送子观音庙也依偎在人马山脚下的一隅坡头,巍峨高峻的人马山下平添飘逸出一丝神圣、灵动和人文的意韵。

陈维华先生还告诉我,人马山景美石奇、城幽洞玄,是隋皇祖陵的风水宝地,乌龙洞则为平鲁古八景之一,业已投巨资开发为新的旅游热点。他说,乌龙洞的历史更为传奇,隋皇杨坚与佛结缘很深,民间自古就有隋文帝是龙子五爷化身的传说,所以才有了“先有乌龙洞后建五爷庙”之说,佛教圣地五台山香火最盛的五爷庙源头竟缘于此!

即使隋炀帝杨广也没忘记这个祖居之地。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六月戊子,出边塞巡游,暂驻榆林郡(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秋七月,发丁男百余万人修筑长城,西起榆林,东至紫河(右玉县苍头河),一旬而罢,意即二十天内完成这段长城的修筑。八月乙酉,炀帝观风行车。沿苍头河经人马山,北行出塞,发六万兵卒为其修筑道路,前往突厥启民可汗牙帐,幸会之际,即席赋《幸北塞》诗一首: 鹿塞鸿旌驻,龙庭翠辇回。 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稽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鞴献酩杯。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拂去千年的风尘,古老神奇的朔州实在是一个历史悠久、渊源深远、个性鲜明的地方,它就像深埋在这里地层深处的煤炭一样,同样蕴藏着高品位历史文化价值的“富矿带”和文化堆集层,期待着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探寻,去开采。

五、三盗其墓笔者将拙文发往山西日报,引起山西日报副刊主编周同馨的关注,于2014年2月26日登载。 这本来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省里几位平鲁籍高官还打来电话,对此事表示高度关切。然而,福兮祸所伏!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季,我们几个摄友兴冲冲地爬上人马山顶,当来到封土高耸传说中的的杨陵前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封土北侧乱石堆积,一孔80cm见方的盗洞赫然呈现!

这是2014年秋发现的第一个盗洞。

盗洞底部只见乱石,未见有墓室。表明该墓尚未被盗。

这是2013年初秋时节的杨陵,封土未遭任何盗掘。

2016年秋,封土东侧又多了一个盗洞。

这是东侧盗洞外景。

东侧盗洞入口。

入口处为明显人工垒砌的石材石墙。

由墓室底部看到的入口处。

垒砌的墓墙。

墓室空间狭小,约2m×1.5m×1.2m,未见有任何棺椁之类的木质葬器物,只见到盗墓者的遗留物。 足见衣冠冢存在的可能与可信!只是再也无法证实墓冢主人的真实身份了!

盗墓者遗留木板条。

盗墓者遗留绳索残体。

盗墓者作案时使用的蜡烛残迹。

盗墓者探挖西墙所留的洛阳铲盗洞。

两个盗洞是在2014年到2016年这两年间作案实施的。其中,北侧盗洞是在第一次盗掘失败后,成功打开东侧墓门后,又对北侧盗洞进行了第二次盗掘!因为盗洞很深,墓室底部什么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震惊之余,我立马意识到是那篇拙文惹出了祸端! 山西的盗墓十分猖獗,且作案水平,全国最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得以印证! 血压陡然升高,心跳骤然加快! 如果没我的那篇臭文章,这里岂不依然如故?!一千多年都安然无恙,居然是自己助推了盗墓贼,将这座屹立于山巅之上的皇陵轰然坍塌! 更不可原谅的是一个跟形形色色犯罪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刑警,却为了探寻一个不该由我来探寻的真相,将这个还未得以证实的十分珍贵的历史真相毁于一旦! 可恶的盗墓贼!可悲的伪探寻!

带着悲愤带着自责带着无奈带着负罪,我跪拜在没有了魂灵的空壳子的封土前,我无言以对……!

人马山从此再无历史!

然而,保存尚好的将军会堡还在承袭着古太罗城的衣钵,明代建起的将军会堡,依然矗立在外长城脚下!

将军会堡门上的安攘门三个大字清晰可辨。

但愿这座古堡能完整保存下来!不再拆毁!不再毁损!莫在我们的手中消失!

好在乌龙洞不再是几孔破窑洞了,经过上亿元的投资开发,乌龙洞业已规模有范,传说中的隋文帝杨坚的化身五爷,在其父亲杨忠的魂灵护佑下,乌龙洞内打坐念佛! 图为未开发前的乌龙洞。

乌龙洞开发建成后举行剪彩仪式。

乌龙洞崖刻。

拓片。 乌龙洞内唯一的水井的滴珠洞。这里的每一处故地都有着久远美丽的传说。

每年八月,乌龙洞都要给五爷唱大戏,放饭三天!

人马山下,乌龙洞旁,泉盛庄村复建起了早年香火旺盛的送子观音娘娘庙。

建庙前,原观音庙遗址旁的一棵老榆树被雷电击毁。 图为老榆树未遭雷击时的雄姿!

三树合一,也衍生出美丽的传说!

新复建的观音庙。

庙起树活,愈发神奇。

枝干直插云霄。

老干也有新叶附?!

当地人都说五爷就是在乌龙洞里悟出佛性的!

人马山自古气势不凡。就在人马山方圆一、二十里在不同朝代都有名家名将辈出!

向南20多里,就是隋唐名将尉迟恭的故里上木角村!

就是康熙王朝守卫广东顺德总兵刘诏墓地。

蛟龙碑残体。

仍伫立在墓地的蛟龙碑。

墓碑上的铭文依然清晰可见。

石刻墓门上的铭文。

石刻墓门背面的铭文。 90年代初,高大的石人石马石兽还排列在刘诏墓中。 刘诏墓碑已被平鲁文物所保藏,墓碑铭文拓片已收录平鲁县志。

人马山地质公园并非市属。但集地理、地质、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山体,朔州只人马山一处!

至于为什么叫人马山,一是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与建立皇陵、人马浩荡有关;二是山顶怪石嶙峋,多像人形马样,故称人马山。

大自然的馈赠。

人称飞来石。

当地不少人称这块大石头为将军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夫妻相依。

鬼斧神工。

仙人搭桥。

在没有安装风电前的飞来石。

镂空石还有很多。

往山顶挪动了上亿年也没动一下的的巨型乌龟。

里三层外三层上三层下三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数不清。

巨型武士矗立在龙宫前!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给它命名吧!

两丈多高的天柱!

龙宫门。

一线天。

这是人马山的镇山之石,大象汲水石!

大象汲水石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成了乌龙的行宫了!

落霞中,远处的烽燧显得那么辽远那么模糊那么渺小……!

人马山仿佛一座偌大的历史的舞台,上千年来,这里曾上演过无数朝代更替的历史大戏!

乘踏燕神驹,游隋皇故园; 赏朔方美图,品魏周舞剑; 闻故人玑珠,登人马神山!

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