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风光丨(二)闫先泉

 書畫聯盟 2020-08-06

 無岸的海

作者:吕长河

编辑:雪狼异族


闫先泉,字古泉,山东省嘉祥县人。喜爱书法和山水国画,现任大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市作协、书协、美协会员;中国非遗书画委员会大庆创作基地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理事;黑龙江炎黄书画院大庆分院院长。
 

散文随笔


  文/闫先泉



  布达拉宫夜景


中午,我们有些梦境般的走进了布达拉宫,对这座坐落在世界屋脊上旷世神奇的宫殿群,耳濡目染、惊叹不已。虽然有些许高原反应,但是,情绪比较高涨,还是很顺利的参观了布达拉宫。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不识宫殿真面目,只缘身在宫殿中”,距离布达拉宫太近,反而觉得对布达拉宫缺少整体的观感。

拉萨与内陆时差约一个多小时。晚上八点左右,我们又来到了布达拉宫,这时候拉萨城的灯光陆续的点亮了。布达拉宫的亮化工程更是让人赞叹,隔着宫殿前的公路,整座宫殿庄严的呈现在我的面前,白色的宫殿洁白如玉,红色的宫殿金碧辉煌,举目望去,布达拉宫红白相间、威仪庄严。

我很少看见描述布达拉宫夜景的文章,其实布达拉宫的夜景才是更美丽的。虽然是晚上,但是来这里的游人却很多,中外游客接踵而至。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来,看布达拉宫的夜景,留下最珍贵的纪念。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有当地人出租藏族服饰供游人照相留念,穿上藏族服饰的游人,更是笑逐颜开,摆出各种姿势反复拍照。虽然天已经黑下来,但是能感受到游人都很兴奋,能听见游人欢快的笑声,忙于在各个角度拍照人的喜悦。布达拉宫广场上,音乐喷泉伴随着音乐,把水柱喷向高空。广场上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着。

来到布达拉宫广场,我长久的注视着辉煌灿烂又巍峨高耸的布达拉宫,这一刻已经成为我此生难以忘怀的时光。拍摄的布达拉宫夜景,注定是我毕生珍藏的珍贵照片。我的心此刻对我说,美丽的布达拉宫已经铭刻在你的心中。





 藏传佛教--大昭寺 

    从成都双流机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这里虽然海拔高度已达 3600米,但是由于很兴奋,并没有感到有什么高原反应。我们一行人员忙着在“拉萨”(还有藏文)机场的标志下面拍照留念。之后沿着贡嘎机场到拉萨的公路拉贡公路,驱车前往拉萨。拉贡公路沿途流淌着拉萨河,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有山有水,阳光普照,天空湛蓝,看着一路闪过异样的公路标志牌,心里格外的敞亮。

当天没有安排活动,这是惯例,为的是适应拉萨3650米的高原环境。

第二天,我们参观举世闻名的大昭寺。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藏族人民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上的。

当我们来到曾经在梦里萦绕的大昭寺,远远望去大昭寺掩映在浓浓的藏香的烟雾里面。虽然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可是迎面只有两座不大的4层高的主殿。两根高高的经幡柱子上面,五彩的经幡随风摇荡。白白的墙,殷红的顶。走近大昭寺,有两处磕长头的人群,动人心魄。据导游讲,藏族信众认为自己今生有罪,一生要磕十万个长头,以赎其罪。据说,藏北地区有很多人一年下来,要磕着长头到拉萨,一路上乞讨为食,到谁家乞讨会热情的给予,可以从磕长头人的身上沾光。他们把自己一年的积蓄奉献给寺庙。

参观大昭寺的游人实在太多了。建寺伊始一定只是为了藏族的信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我们这些与藏传佛教没有关系的人会蜂拥而至。我们在藏族信众、喇嘛僧人的拥拥挤挤下走进寺庙。寺内的甬道有的地方只可并排过去两个人,还有一处只供一人攀爬的梯子,所以寺内拥挤不堪。寺内随处可见巨大的酥油盆盏,点着数量不同酥油灯捻。行走的地上,也许是天长地久,像是有一层酥油,尽管人头传动,挪动脚步还是要小心。

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来到大昭寺寺顶,心情豁然开朗。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藏传佛教的传承中心。当我亲眼目睹那些磕长头的人,他们其中很多舍尽自己的钱财,那种全心全意的虔诚,用自己的一生信奉佛祖,藏传佛教是多么深入人心,是多么至高无上啊。




   成都锦里古街

     我今年九月到了成都,去了一个叫“锦里古街”的地方。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锦里古街与“武侯祠”相通相连,去“武侯祠”也就找到了“锦里古街”,现如今这里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

我这个人,和成都挺有缘分。自1982年到现在,已经去过五次成都。成都平原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这要感谢秦太守李冰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现在的成都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回想起1982年我第一次去成都,有两件事记忆犹新。一是喜欢上了那里的竹子制品,有椅子、桌子、书架、花架、床等等,应有尽有,市场上随处可见。我就有了想买几件的欲望,回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好标新立异。可是没买成,按照那时计划经济的规矩,竹子制品不能出省,我一个东北人远隔千山万水,自然是在被限制之列,没办法只能依依不舍得离开了。第二件事我半夜到达的成都,找不到合适价格的旅店,只好住在“成都宾馆”,一天房价40元钱,内有两张床,还有洗手间,虽然洗手间门锁着不让用,但我还是头一回住有洗手间的房间。只是不慎归途中将发票丢失,回信求人家可否再补一张,“成都宾馆”居然给我邮了回来。这让我很感动,因为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7元。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奢侈了。 

   成都锦里古街是一个又能吃、又能玩、又能买特色物件儿的好地方。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古街,建于2004年,是一条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街。并且和“武侯祠”连为一体,但进入锦里古街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街区全长350余米,有茶坊、客栈、酒楼、酒吧、戏台、各种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等。古戏台上演川戏经典剧目,特色小摊上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糖画、捏泥人、剪纸、皮影、西洋镜,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最热闹的地方是民间小吃集市。集市里红灯高挂,每一家店铺前都挤满了人。我们一行十几人,把晚餐取消了,提(di)了着一个“瘪肚子”,就是为了品尝这里的小吃。好亲身体验川西古镇“赶场”的热闹场景,更多的品尝富有特色的巴蜀味道的特色小吃。我看见那些独具特色的招牌,比如汤麻饼、竹筒饭、春卷元子、麻元果子、其乐锅魁、藕香居等等几十家小店。对于巴蜀小吃我们都是一些外行,于是从麻辣米粉开始,锅魁、春卷等等,吃了十几种。实在是记不住那些陌生的名字了。巴蜀小吃色香味浓,特别是麻辣够劲儿,尽管告诉店家少放“辣子”,结果还是把我们辣的唏嘘不止,有人甚至大汗淋漓,但是真正落得一个痛快。

成都锦里古街,文化气息甚浓。川剧和那些民间艺人的表演,让锦里古街热闹非常。更引人注目的是民间浓郁气息的店铺,蜀汉文化、川剧脸谱、绘画剪纸琳琅满目。锦里古街与“武侯祠”相通,但我们是赶晚上去的,武侯祠也关门了。但是,“映红园”有一条长廊,里面贴墙矗立着许许多多出土的的蜀汉时期将军、士兵塑像,与人的实际尺寸大小相仿,很是蔚为壮观。

来锦里古街的游人很多,特别是晚上,所有的街面上都挂满了各色款式的红灯笼,大小不一、各具特色,在温暖的橘红色灯光下面,摆上几款老式的藤椅,坐在上面品一品美味、看一看表演,真就叫“乐不思蜀”了。锦里古街仿古建筑仿旧如旧,白墙青瓦显得古典端庄,木质结构的更是像是古人的居舍,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显得古色古香。

这就是成都的锦里古街,她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無岸的海》詩集(全)

书画联盟丨闫先泉

 書畫聯盟

  投稿微信:

 luobo66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