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体现了道德和一理念之一    道是了解大自然的门径

 缠里寻欢 2020-08-06

         帛书版《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也,以观其筯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以称为“道”,是因为他不是平常的“道”,而是宇宙之“道”,大自然之“道”,万物之“道”。他体现着大自然以及万物的生养、壮大以及发展。所以他不是恒久不变“道”。他是变化的“道”,发展之“道”。他的名义和作用(名),可称得起大自然的作用(名),以及大自然所包括的万物万事的作用(名)。大自然以及万物万事都在发展进步,起作用也是在发展进步中,所以他的作用也不是恒久不变的作用(名),是随着大自然的发展而发展,其作用也是变动的,发展的。“道”本意就是道路。《道德经》里的“道”是说大自然之“道”,也就是说:大自然所走的道路。在这里指轨迹、规律、法则等。大自然所走的道路,就是大自然的轨迹,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法则。“名”在这里指的是名义、作用。并不是指名字。《道德经》里的“名”是指大自然的名义和作用,其作用就是”行“,也就是行为,行动。就是”德“。道德是统一的。'道‘离不开'德’,”德“也离不开”道“。”道“和”德“共同作用于大自然,作用与万物。所以,”无“,其作用就是万物的开始,万物从”无"到"有"的漫长的过程,就是“无”。体现出大自然孕化万物的艰难,但也体现出孕化万物的作用的强大的。万物的存在就是”有“。"有“,其作用就是万物的母本,也是万物的跟本,有了母本或者说有了根本,万物就会绵延不断,繁荣昌盛,体现了大自然发展和壮大,也体现出大自然作用的伟大。”有“和”无“共同体现出”道“和”德“的作用。”道“和”德“养育了万物。

        因此,大自然在孕育万物中的恒久的”无“,也就是在孕育万物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眇小、微弱的变化。从中探索和了解大自然的起始。在大自然孕育出万物,万物的恒久的”有“,也就是漫长的万物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万物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和了解大自然的发展。”有“和“无”是大自然之道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谁也离不开谁,他们相互作用,互为其根。所以,“恒无”和“恒有”是大自然之道发展的两个阶段,他们同属于大自然,同属于“道”,可以说“同出”。但是它们的作用又不同,“恒无”的作用是孕化万物,是生。“恒有”的作用是发展万物,壮大万物,是养。所以说是“异名”。无论是生万物,还是养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奥妙,大自然的玄机,这奥妙和玄机需要我们探索发现,可以说:“同谓之玄”。大自然的玄机和奥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了解。“恒无”和“恒有”是我们为之而,探索了解的众多万物奥妙的门径。也就是说:“道是打开探索了解大自然的大门。”“眇”,细小、微小的意思。“恒无,欲也,以观其眇也”就是恒久的无,是一种欲望,通过他可以观察到他的微小、细小的变化。“筯”,就是筷子,筷子必须是两只,两只相互作用才能起作用,一只是不能用的。老子在这里的“筯”就是相互作用的意思。“恒有,欲也,以观其筯也”就是恒久的有,也是一种欲望,通过他可以观察到他们的相互作用。

        老子在这一章里主要是论“道”,“道”的作用。“道”是大自然之“道”,大自然发展之“道”,大自然进化之“道”。“名”就是作用,大自然的作用。也就是“道”的作用。“道”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一个是养。生表现为“无”,养表现为“有”。“恒无”是生的过程,“恒有”是养的发展。“恒无”和“恒有”都是大自然的欲望,也是道的欲望,是我们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门径,是我们打开大自然奥妙与玄机大门的唯一钥匙,也就是闻道的奥妙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