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破瘀汤的临床应用

 ipisces 2020-08-08

编者按:此为已故老中医陈勇老先生的医案。陈勇老先生,长沙人,糖尿病领域的大家,谙熟黄氏医理,生前为传播黄氏医学四处奔走呼告,呕心沥血。并激励后人多多学习黄氏医学。

1、患者某某 女 48岁

自述:身上痒,肚脐以下至大腿瘙痒更甚,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黄元御在《素灵微蕴》中曰:痛痒者,气血之郁塞也。经络壅滞,气阻不行,则为痛,行而不畅,则为痒。内外感伤诸病,筋脉痛楚而皮肤瘙痒者,皆经气之闭痹也。

诊断:气血郁塞经络,行而不畅。

处方:破瘀汤 + 下气汤

茯苓20g 甘草7g 丹皮10g 丹参10g 桃仁10g 白芍10g 桂枝10g 干姜10g 制首乌10g 姜半夏10g 杏仁10g 羌活10g 陈皮10g 浙贝母7g 北五味4g 北沙参30g 首乌藤35g  4剂而愈

方解:茯苓、甘草、干姜,温中培土泻湿;桂枝达木,制首乌润木,白芍清风。半夏、五味、杏仁,降肺胃之逆;北沙参、首乌藤、羌活,清风止痒。丹皮、丹参、桃仁,活血化瘀。

2、患者 女 王某某。自述浑身疼痛,下肢犹甚

诊断:气血郁塞,经络壅滞,气阻不行。

处方:破瘀汤 + 下气汤 + 黄芪 + 骨碎补

茯苓20g 甘草7g 丹皮10g 丹参10g 桃仁10g 桂枝10g 干姜10g 制首乌10g杏仁10g 党参10g 羌活10g 陈皮10g 姜半夏15g 北五味4g 浙贝母7g 白芍7g 炙黄芪35g 骨碎补30g  7剂而愈

黄氏破瘀汤合下气汤可以用于预防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塞以及康复治疗,也可以用于高血压等病症。高血压,西医病例认为是小动脉血管痉挛,中医认为是风燥所致,清风燥宜加阿胶。高血压真正的原因是由于血瘀,血液流通受阻,人体自我调节而血压升高,血瘀问题解决了,血压自然就会下降。

破瘀汤合下气汤,可以治疗冠心病。冠心病西医病理认为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有动脉器质性狭窄,就必须活血化瘀。冠心病多数人临床上有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感,憋闷感,这就是中医说的气滞症。用破瘀汤合下气汤加葶苈子泻肺之宿水,破凝瘀而通经络。

2、患者 代某某 男 37岁

自述:

2005年11月患病,刚开始下肢容易疲劳,双下肢感觉骨内有微微疼痛。2006年7月开始双下肢感觉象灌注了铅一样沉重,乏力。害怕站立,害怕行走。站立行走时间稍长,双下肢感觉骨头内有疼痛。冬天双下肢特别发凉,双下肢外侧肌肉冰冷的发痛。并出现呼吸急促、气短、耳鸣等症状。西医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诊断:

脉浮弦,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红。冬天双下肢特别发凉,双下肢外侧肌肉冰冷的发痛。诊断为:土寒水湿,水不生木,气血瘀滞。

处方:下气汤 + 破瘀汤

制半夏15 陈皮10g 杏仁10g 丹皮10g 丹参10g 桃仁10g 桂枝10g 苍术10g白术10g 制首乌10g 当归10g 党参10g 制附子10g 干姜20 甘草7g 砂仁5g炙黄芪40g 茯苓20g   10剂

患者反馈:服用两剂后,下肢沉重感消失,心情非常轻松舒畅。

10剂吃完,原方加川椒10g,再来10剂。服完后,十多年的顽疾诸症皆缓解,耳鸣也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