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时期是怎样解除匈奴危机的?匈奴的分裂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瓜子心 2020-08-08

前言

匈奴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尤其是封建王朝初期发展时期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威胁者存在了数百年之久。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建立起独立政权的匈奴开始了对中原王朝边疆地区的频繁入侵,不断进行掠夺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原王朝北部边疆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虽然匈奴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遭遇了中原王朝军队的强烈打击,但是并没有彻底摧毁其政权基础。

匈奴在汉武帝时期发动的大规模反击战争的攻势下,其内部已经出现了混乱,当时作为匈奴诸多部落的重要一支呼韩邪单于率领大部分匈奴向南迁移,逐渐依附了西汉王朝,并且长期与西汉和平相处。久而久之在双方交界地区形成了和平稳定的繁荣局面,匈奴也在与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汉书》载:"票騎之出代二千餘里,與左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人,左王將皆遁走。票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汉武帝

不仅如此,呼韩邪单于之后又对原来分裂割据的匈奴部落进行了统一,除了少数继续北逃之外,大部分都已经能够在呼韩邪的统治下与中原王朝和平相处。但是,随着西汉政权不断衰落,如此一来,一直臣服于西汉中央王朝的匈奴部落也开始出现了骚动。呼韩邪时代结束之后,匈奴内部又陷入混乱的战争局面,尤其是在政权更替方面特别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匈奴开始脱离西汉控制,又重新控制住了整个西域地区。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重新被匈奴势力阻断,在这种情况下,东汉仿佛又回到了西汉初期不断被匈奴压制的局面。但是随着南匈奴的归附以及东汉统治者采取了适当的经略方式,最终使得东汉反击匈奴的时机再次成熟。

呼韩邪单于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以及南部匈奴归附东汉

匈奴势力此时虽然再次抬头,并且逐渐扩散到了西域地区以及东汉王朝的北部地区,但是内部仍处于纷争不断的局面。尤其是在单于之位的继承上,虽然以兄终弟及的原则进行传承,但是每当有一些私心的首领即位之后,便会打击自己的兄弟而努力扶持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顺从自己的弟弟。东汉时期匈奴出现再次分裂的局面是在当时的南匈奴单于比为主导的。

《后汉书》载:":父子相承十代,以單于相傳乃十八代也。烏珠留若鞮單于之子也。諸子以次立,至比季父孝單于輿時,以比爲右薁鞬日逐王,部領南邊及烏桓。"

在比还是匈奴南部以及乌桓的首领之时,就已经出现了继承王位不公平的局面。时任匈奴大单于的舆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直接将当时已经在匈奴内部颇具政治势力的比发配到了匈奴南部统领当地的部落和乌桓,要知道舆这样的作法就是将比逐出匈奴的统治核心地区。公元46年,舆死之后,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乌达鞮侯,而乌达鞮侯去世之后,又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蒲奴。

单于 比

长期担任南部匈奴和乌桓部落的首领比此时已经完全被匈奴的统治集团忽略,对此他十分不满,不断暗中积聚力量想要进行反抗。正在此时,匈奴的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严重的干旱和蝗虫之灾,匈奴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大单于蒲奴害怕东汉王朝此时趁自己危难之际出兵征伐,因此想要主动向东汉和亲。

此事被比的耳目听到,比在听闻蒲奴将要和东汉议和的消息之后,认为自己如果再不行动,便会永无出头之日,因此比更早一步率领南匈奴向东汉王朝的渔阳太守表示内附,蒲奴知道此事之后,决定对于比的擅自行动给予处死的惩罚。比在得到渔阳太守的默许之后,公元48年,比宣布率领南匈奴归附东汉 ,并且与蒲奴率领的北匈奴断绝关系。公元49年,比派遣使者前往洛阳,对东汉王朝俯首陈臣,南北匈奴正式分裂。

匈奴内部战争

东汉中央政府对于北匈奴不和不战的经略

南匈奴在单于比的率领下全部归附了东汉王朝,从当时东汉王朝的发展形势来,一向为中央政府所顾虑的北部边疆问题此时已经得到了巨大改善。那么南匈奴归附之后,到底如何处理中央政府与北匈奴之间的关系,这是令当时东汉皇帝刘秀十分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也是能够彻底拉龙珠南匈奴的重要问题。

刘秀认为南匈奴归附之后,如果选择直接与南匈奴联合进攻北匈奴的话,对于王朝的社会重建和经济发展十分不利。首先王朝刚刚从长期内部战争中解脱出来,急需时间和稳定的环境来发展生产,南匈奴的归附恰好稳定了东汉的北部边疆地区,并且北匈奴此时也正处于占中的天灾和社会危机当中,不可能有足够的势力来向东汉政权进行军事进攻。

汉军进攻路线

这样一来,东汉王朝一直渴望的和平环境岂不是已经出现了吗?如果东汉不趁此良机把握时间抓紧生产和社会重建,而选择主动与北匈奴展开军事行动的话,那么对于王朝统治的巩固大无裨益。因此刘秀决定对于北匈奴不展开军事行动,以本朝的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如若北匈奴频频向东汉示好的话,刘秀认为只可进行象征性的礼仪性回应即可,这是刘秀时期的主要政策。

《后汉书》载:"皇太子言曰:南單于新附,北虜懼於見伐,故傾耳而聽,爭欲歸義耳。臣恐南單于將有二心,北虜降者且不復來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

刘秀去世之后,即位的汉明帝开通了东汉与北匈奴的边界和市,允许东汉和北匈奴之间的贸易来往,但是东汉一直都没有对北匈奴派往过使者,公元64年,东汉在答应了与北匈奴的和市请求之后,并且回派使者,这一行为引起了南匈奴统治上层的反感。公元65年,北匈奴在元气得到恢复之后,便联络南匈奴的上层反叛者进攻东汉,由此开始了东汉对于北匈奴的征伐战争。

东汉车骑部队

东汉对于北匈奴的大规模征伐以及匈奴危机的解除

北匈奴在主动向东汉挑起战事之后,此时的东汉中央政府已经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去妥协、退让了。一方面东汉王朝在经过光武帝刘秀时期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全面发展之后,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社会重建的任务,甚至已经达到了西汉强盛时期的局面。对于北匈奴率先采取的军事行动,东汉王朝从明帝开始进行了长达17年的战略反攻,直至清除匈奴对于北方的威胁。

公元73年,东汉王朝主动出击,令大建军窦固和耿秉率领数万边军,同时联合南匈奴统治下的匈奴兵、乌桓兵数万,共分四路向北匈奴统治地区进发。东汉大军浩浩荡荡,俨然有气吞山河之势,窦固率先在天山地区与匈奴军队进行了交锋,匈奴大败而归,窦固率领汉军一路追击,直接打到了今天的哈密地区。

窦固

此次汉军出击虽然严重打击了北匈奴的嚣张气焰,但是除了窦固一路汉军略有收获之外,其它三路均是无功而返,北匈奴的主力部队并没有遭遇巨大损失。不过此次出击直接清除了北匈奴在西域地区的势力,时隔60多年,西域再次与中原王朝取得了联系。

随后双方爆发了多次战争,基本上北匈奴败多胜少,由此北匈奴内部再次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大批的匈奴部落开始南迁主动向东汉王朝请求归附。从公元83年 至公元87年,短短的5年之间先后有数十万匈奴归附东汉。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与耿秉再次率领军队远征北匈奴,这次是双方的一次战略决战,最终北匈奴大败,汉军俘虏了单于之母和其它重要人物。从此北匈奴选择西迁,威胁中国近300年之久的匈奴势力至此清除。

《后汉书》载:"夏六月,車騎將軍竇憲出雞鹿塞,與北匈奴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追至私渠比鞮海。竇憲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北單于遣弟右溫禺鞮王奉奏貢獻。"

窦宪

评价

汉武帝时期对于匈奴的大规模反攻直接导致了匈奴内部势力的分裂、瓦解,由此秦朝以来匈奴对于北部地区的威胁得到了短暂解除。但是在西汉晚期,由于西汉内部的社会动乱、统治危机,西汉王朝对于已经归附的匈奴部落再度失控,这些匈奴纷纷脱离西汉控制,走向独立。

并且趁中原混战割据时期,不断发展壮大,直接将西域地区重新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由此西域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在匈奴势力的干预下断绝。不过此时的匈奴势力虽然强大,但是由于内部统治集团的矛盾林立,很快也出现了分裂,南匈奴直接在单于比的带领下归附了东汉王朝。

此时的匈奴局势对于光武帝刘秀可谓是一次十足的政治考验,如何处理好南匈奴的安置问题以及对于北匈奴的和战问题,就是是将内部社会的发展重建放在第一位还是解除北部地区的外族入侵危机放在第一位,这都是关乎东汉王朝今后政策的重要问题,刘秀凭借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局势洞察力,选择了对于北匈奴羁縻统治的政策,以及优先发展内部经济。

北匈奴对于东汉的频频示好,当然也是迫于当时内部形势的严峻,绝不可能真心实意想要同东汉政权交好。在与东汉王朝几十年的经济交往中,北匈奴的势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此又开始向东汉发起军事挑战。此时的东汉王朝也已经在军政实力上展现出了明显的进步,经过统治者坚决的军事打击、不予姑息的政策,终于解除了威胁中原王朝北部地区近300年的匈奴势力。

参考文献:《后汉书》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