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权贵族骨肉相残,统治集团混乱不堪,南朝时期为何如此混乱?

 瓜子心 2020-08-08

前言

刘宋王朝的建立虽然在政治方面对于东晋时期发展到顶峰的们阀氏族现象,给予了沉重打击,并且为寒族势力的崛起以及今后能够进入统治集团,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提供了可能,但是从客观结果上来看,士族力量并没有遭遇毁灭性的的打击。相反,南朝时期东晋遗留下来的门阀士族虽然在政治方面的建树不多,担任封建王朝核心官员的人数也屈指可数,但是他们还是享有众多特权的。

这些特权体现在入仕的天然优势、绝对的经济优势、封闭的社交优势等等,这就使得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始终保持一种高傲的姿态,仿佛寒族势力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从事政治工作的料子。当然不能说此时的士族还仍能够保持东晋时期那种独掌朝政的政治角色,但是他们仍然能够通过家族崇高的地位和威望,来对当时的朝政施加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这就是南朝时期士族的现状。

刘劭

刘宋建立之后虽然经历了前期的混乱局势,在宋文帝稳定之后,经过了与北魏的"元嘉一战"之后,王朝原来繁荣安稳的发展局面不复存在。此后刘宋政权进入了皇族内部为了政权之争而骨肉相残的混乱阶段,并且刘宋时期这种皇族间的骨肉相残直接拉开了整个南朝时期皇族之间大屠杀的序幕。

《南齐书》载:"此后,兼軍警屢興,傷夷不復,戍役殘丁,儲無半菽,小民嗷嗷,無樂生之色。貴勢之流,貨室之族,車服伎樂,爭相奢麗,亭池第宅,競趣高華。"

萧齐政权只存在了20多年,虽然开国皇帝萧道成对自己的儿子一再重申避免家族骨肉相连,但是仍然不能避免萧齐之后这种残酷政治屠杀局面的出现。而且,在萧齐时期,士族的特权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股纷纷改籍加入士族行列的不正之风。对此,齐武帝也是加强了对于百姓的户籍管理,同时对当时的士族进行了检查户籍举措,由此引发了众多士族和百姓的反对,"却籍"政策不了了之。

刘劭弑君

皇族之间骨肉相残序幕的拉开

爆发于公元450年的"元嘉之治"似乎成为刘宋时期"元嘉之治"盛世局面的转折点,从这以后,南北方两大统一政权的战略局势发生了深远意义变化,北朝作为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日后的南北诸多武力较量中,明显占据上风。刘宋王朝也在此次战争中走向衰落,其中衰落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政治局面开始出现混乱,宋文帝就是被其子所杀。

《宋书》载:"汝不孝不仁,本無人君之相。子尚愚悖如此,亦非運祚所及。孝武險虐滅道,怨結人神,兒子雖多,並無天命。應還文帝之子。其後湘東王紹位。"

刘劭作为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一直对皇位充满觊觎之情,但是苦于父皇身体安健,国泰民安,因此一直都没有机会登基承继大统。"元嘉之战"刘宋方面的惨败使得刘宋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变动,太子刘劭认为自己登基的机会已经到来,于是暗中积聚力量,于公元453年发动宫廷政变,率领侍卫闯入文帝的寝宫当中,弑父夺取帝位。

萧道成

刘劭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第一位通过残忍的宫廷政变弑父夺取帝位的君主,由此也拉开了南朝四个封建政权皇族之间为了争权骨肉相残的序幕。刘劭即位之后,仅仅做了三个月皇帝,便被自己的亲弟弟以弑君之名率军讨伐下台。刘骏即位之后,虽然想要励精图治,大规模发动改革,但是碍于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最后也沦落为一位昏君,自此刘宋在孝武帝之后,骨肉相残便成为家常便饭。

每当新皇帝即位之后,刘氏皇族掌握各州郡兵权的兄弟叔侄们,便会为了新的政治局势大打出手,血流成河,由此刘氏皇族势力也不断衰落,最终被禁军将领萧道成乘虚而入,灭亡了刘宋,建立起了萧齐政权。萧道成虽然亲自目睹了刘氏皇族为了争权夺利不顾手足之情的残忍战争,深知这种兄弟相残的危害,但是也终究没能遏制后世子孙为了权力骨肉相残局面的出现。

萧齐时期士族

萧齐前期的治世以及皇族之间骨肉相残局面的重演

萧齐政权建立之后,齐高帝萧道成就深刻吸取了刘宋王朝最终走向灭亡之路的惨痛教训,因此他一再训诫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即位的齐武帝萧赜,要注重手足之情和家族和谐,千万不要步刘宋王朝的后尘。

其实萧道成建立萧齐政权之初就非常注重国家稳定的建设,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想让所有人都沉浸在争权夺利,兵戎相见的政治斗争当中。因此,他组织统治集团官员对于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南朝再次出现了刘宋时期文帝在位时期的治世局面,这是非常难得的。

《南齐书》载:"吾風道沾被,升平可期。遘疾弥留,至于大漸。公等奉太子如事吾,柔遠能邇,緝和內外,委任賢才,崇尚節儉,弘宣簡惠,則天下之理盡矣。"

萧齐战乱

齐高帝和齐武帝在位时期,南方的萧齐和北方的北魏基本上没有战事发生,双方都在进行着各自的国内建设,由此中国大地也出现了南北朝时期少有的太平局面。齐武帝秉承父亲的遗志将统治中心转移到了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建设上来,他任用贤能,对于寒门出身的普通学子也十分注重提拔和使用。同时他又不仇视当时的世家大族,并且十分注重听从他们的政治意见。

齐武帝深知这些世家大族虽然平时趾高气昂了些,但是他们的确有深厚的政治理解力和文化底蕴,这对于萧齐政权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很可惜齐武帝死后,萧齐政权果然再次进入了皇族骨肉相残的局面,武帝的堂弟萧鸾即位之后就开始大开杀戒,随后的五位皇帝皆是通过残酷的流血政变上位和倒台的。萧齐政权前期的发展政策,也早被沉浸于权力之争的人们抛之脑后。

齐武帝

"检籍"与"却籍"运动的失败

萧齐政权建立之初,虽然齐高帝和齐武帝一直秉承温和治国的政策原则,并且也对于前朝一向打压士族力量的政策做了一定的纠正,但是这种政策性的调整却引发了大量人群纷纷改写自己的户籍,想要步入士族群体的行为,士族在此时也得到了恶性膨胀。正是为了遏制士族势力的恶性膨胀,纠正萧齐政权官僚群体的不正之风,齐高帝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检籍"工作。

东晋时期每个士家大族群体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家族的"籍状",这种类似于户籍的文本其实是士家大族的身份标识,这也是对于他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一种肯定。东晋灭亡之后,虽然原来的门阀士族纷纷衰落,但是还是有部分士族得以流传下来,并且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此时的士族虽然没有崇高的政治权力,但是人门却仍然保留着一系列特权,比如法律、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

谱牒

由此到了萧齐时期,越来越多的汉人在取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之后,想要改变自己的出身,加入士族的行列。这样,一方面能够是自己及家族同样可以享受士族身份带来的种种特权,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自己成为当时各方势力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断贿赂当时负责户籍的官员,将自己的寒族出身改为士族群体,甚至编造假的"籍状",这就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却籍"行动随之出现。

所谓"却籍"实际上是齐高帝和齐武帝打击那些冒名士族的一种举措,通过"检籍"的方式找出那些冒名顶替或者私自修改户籍成为士族的群体,然后将他们统统改为原籍,并且施加严厉的惩罚,以便打压当时士族的不正之风。与此同时,对那些通过受贿为那些私改户籍之人提供方面的官员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惩处。此次行动引发了大量却籍户的反抗,甚至出现了民众起义,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齐武帝不得不宣布停止"却籍"行动。

《南齐书》载:"是以前檢未窮,後巧復滋,網辟徒峻,猶不能悛。竊尋民之多偽,實由宋季軍旅繁興,役賦殷重,不堪勤劇,倚巧祈優,積習生常,遂迷忘反。"

冒籍之人

评价

东晋灭亡之后,南方地区随即步入了南朝四个封建政权的统治时代,而这四个时代恰恰就是东晋时期门阀政治与寒族政治势力不断交替上升,掌握朝政的时期。虽然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已经不再占据绝对的政治优势,但是他们在东晋一朝积累的各方面特权还是存在的,甚至一直延续到南朝末期。

与此同时,南朝时期的士族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子,这个圈子恰恰就是将寒族势力严格隔绝开来的。如此一来,士庶之分愈发明显,那些高高在上,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士族根本就不会寒族势力放在眼里,即便是王朝的统治者亦是如此。

萧齐时期士族的特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也和齐高帝和齐武帝温和的统治政策有关系,他们知道仅仅凭借新兴的寒族政治力量进行王朝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拉拢那些士家大族成为两位皇帝在政治政策方面的重要举措,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该时期士族的特权之风。

刘宋王朝后期皇族政治集团中出现的那种残酷的骨肉相残现象,对于日后南朝各代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萧齐虽然在前两任皇帝时期千方百计地避让政治屠杀,但是最终还是灭亡于这种严重削弱皇族力量的骨肉相残中。而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屠杀行为,也成为南朝几个政权的典型特征。

参考文献:《南齐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