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8-09

《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

《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

刘渡舟解释: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太阳中风又兼有表阳虚的证候,可见于太阳病发汗之后。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理所应当,但为什么病没有治好,反而伤了表阳呢?问题就在于汗不得法。按要求,太阳病发汗只宜发微汗,不可大汗令“如水流漓”。若发汗太过,不仅邪不去、表不解,反而使阳从汗泄,更伤卫阳。表不解,则仍见汗出、恶风;表阳虚,肌表不固,则汗漏不止;汗出过多,津气俱伤,筋脉失养,气化不利,所以“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此时,表不解又兼见亡阳脱液,故以桂枝汤解肌发表,加附子以温经回阳,固表敛汗。本证既有津伤,但方中并不加生津益阴的药物,其理何在?

陆渊雷作了很好的说明:“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桂枝加附子汤之证,伤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当深思之”。

医案:

案一:房后伤风案。

王某,男,25岁。患者身材高大,体魄雄伟。夏季某日与妻子同房后,因觉燥热而置两腿于窗户之上,迎风取爽。几天后,左腿疼痛,左小腿拘挛而屈伸不利,针药屡治不效。脉弦迟,舌苔水滑。桂枝18克附子12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7枚 木瓜9克 独活6克服药二剂后,痛止腿伸而愈。

【解说】房事之后,精泄而内虚,不知慎护,但图凉爽,使风邪乘虚而入。《素问·风论》说:“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脉弦迟而舌苔水滑,则阳气内虚。外来之风邪,必须从外解而去;阳气内虚,则必兼顾正虚。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外解风邪,内壮阳气,再加木瓜以利筋骨,加独活以散风气。此外,本方还常用来治疗老年人因阳气不足而感受寒邪,见症以脉沉而汗出恶风为主,可以起到温经扶阳,正邪兼顾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桂枝加附子汤原本是治疗“漏汗”的,《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可见,漏汗的产生是由于发汗太过,阳气不能固摄津液,导致津液外泄。桂枝加附子汤,不仅能够温补阳气,而且还能通过补阳而达到摄阴止汗的目的,临床上用来治疗顽固性的自汗证也每奏奇效。

案二32岁男。发汗太过案

农民:1990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劳动时淋雨,当晚头身疼痛,恶寒发热无汗,次口延医就诊,体温38.8°,脉象浮数,舌苔薄白,二便如常,不呕不渴。用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蔓荆子、川芎、白芷等祛风胜湿药。服1剂后、汗出甚多,身痛反剧,不发热.身寒怕冷,围帐覆被而睡,身体不暖.体温36.5(.舌白润.脉象细微。处方:附子10g,桂枝10g,西党参15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服1剂后,肢体暖和、恶寒减轻,汗止身不痛、继服1剂后,恶寒自罢,知饥饿索食,诸症愈。调理休息两天即恢复劳动。(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案三

刘某40岁。素日形体消瘦,虚弱多病,今年妊娠五月行引产手术,术中出血较多,迁延半月方止,亦未及时调补。术后36天,复又见红,量多色淡,微有血块,少腹不痛,自认为月经,未予重视,七日血不减,始就医。先用消炎、止血剂不效,后又行刮宫术,量虽减,犹未止。逶延月余,致虚衰益甚。头晕目眩,体倦无力,昼不思食,夜不得寐,心悸筑筑,汗出津津。近复因食水果患泄泻,一日三四行。恶心嗳逆,肠鸣后重。本属至虚之体,复遭创伤、伤食之苦,真乃“船破偏遇顶头风,屋漏反遭连夜雨。”询知自引产后,时发热,自汗出,汗后恶寒,口不于,不思饮。视其面色萎黄,爪甲少红,舌淡白,苔薄白。切诊脉象沉缓无力,腹直肌紧张,无压痛。

观其脉症,知其气血两虚,营卫不和,阳气失固,故漏、汗、利诸症一时并见,治当调和营卫,补阳益气。拟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6g 白术15g 黄芪15g 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崩漏停,下利止,知饥思食,发热汗出、心悸失眠亦轻。仍恶寒,脉象弱。拟原方二剂。

三诊:发热汗出止,不再恶寒,诸症悉轻,嘱服归脾丸善后。(经方实验录)

案四:衄

医案:孙某某,男,35岁。10月病鼻衄,出血盈斗,两昼夜不止,曾服寒凉止血剂无效。脉微,口淡,身无热,二使自调,给服桂枝加附子汤2剂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58;(10):35)

按语:鼻衄热固多属寒者亦有之。本案出血盈斗,用寒凉止血,寸功末建。又观脉微、口淡、身无热象、二便自调,虚寒之机明矣。阳虚不能固摄血液,亦致鼻衄,故服桂枝加附子汤药到病除。临床用本方治衄血,应以脉迟芤微、苔白、尿清为辨证要点。


  五:漏

  戴建林医案;孙某,女,38岁,1985年9月17曰诊。患者生三子,未育已十载。半年前双侧乳房乳汁自溢,点滴不断,量少色清。白天内衣浸湿,需更衣l一2次,至夜乳溢自停,能安然入睡。乳房不胀不痛,治疗无效。肢软倦怠,精神不振,嗜睡懒言,畏寒喜温,经减少,近2月末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拟温阳敛阴以缩乳,以桂枝加附子汤化裁:桂枝9克,白芍15克,熟附片6克,龙骨、牡蛎各18克,生麦芽20克,大枣10枚,生姜4克。服6剂,乳漏减少大半,觉口渴欲饮,去生姜、龙骨、桂枝,附子减半,加麦冬9克,白人参3克,9剂。乳漏停止,精神渐振。以十全大补丸善后,月经来潮,诸症悉愈。(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gg)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虚不固,则阴不自守,汗出、乳漏诸症迭现。本案乳漏量少色清,伴神倦懒言,畏寒喜温,舌淡,脉缓,阳虚证见,故用桂枝加防子汤以温复阳气,并加龙骨、牡蛎以增固摄阴液之功。阳固阴藏,则乳漏自止,经水亦随之而通矣,

相关文章————————————————————

金匮要略——桂枝加栝楼汤

伤寒论——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