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诗:天平

 小诗余味 2020-08-12
点击蓝字“写作点亮生活”关注我们吧!



小诗:天平

文/张利红

没有买卖
不需要天平

人类总喜欢
把价格砍到最低

左边是餐桌,右边是濒临灭绝
于是
老天抬手,在餐桌上加码一座城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人们处在优美的田园或山林环境中,常会忘怀一切,产生超乎现实的遐想。
返璞归真,向往自然,这是中西诗人所共有的。
例子很多,不遑枚举。
我这里则侧重于他们在田园诗中所表现的各行其是的哲理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西方诗人思想比较复杂。
在大自然界,他们除开时时刻刻不离开天上的上帝和人间的爱情之外,另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触悟”,很耐人深思和玩味。
如我们所熟悉的济慈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
他由新割草地上、树篱边的蝈蝈叫声和冬夜炉边的蟋蟀鸣声,想到大地的歌声永远不会消亡,万古馨香无断绝,阐发了“美是永恒”的信念。
近代诗人罗·弗罗斯特擅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乡间生活的描绘,表现出新的思想和境界。
他的《未选择的路》富有象征性的哲理含义: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但他不能同时走这两条路,于是他选择了一条他认为更美丽诱人的路,想把另一条留到来日再走。这样他走了一阵绵延无尽头的路。多少年以后,他将往事回顾,想象着没有走的路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他对人生的路作了另外选择,该是什么景况。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柯瑞林·罗宾生的《一条没有路标的小径》 更饶有趣味地说,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某些地方,那些路途都伴随着脚步的回声,人们奋斗着,挣扎着,匆忙来去。但诗人喜爱的小路却不通向任何地方。这条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端,蓝天之下只有幽谷、溪流、青青的碧草、洁白的百合……他踏着轻快的脚步,把这里认做他生命的“绿洲”。虽然这条路没有路标,没有显示任何目的,然而,却引导诗人寻找到自己的灵魂。
中国诗人的哲理思考则往往涉及宦海浮沉,穷通蹇达的个人遭遇,或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
如果身处乱世,他们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矛盾不得解决,或受到贬谪或流放,或是不愿同流合污,不愿折腰事权贵而主动退隐避世。
理想抱负虽不得施展,他们却在田园和劳动者之间得到始料所不及的世外桃源之趣。他们因而抛弃“不为世用”的悲愤,体会到恬淡超脱的虚无之境。
这在田园诗人中还是比较普遍的。试读下面的诗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 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临江仙》) 
像这样从参政与归隐的矛盾中出来,参悟穷通生死之理,断绝尘念,神驰物外,自成高格,是封建文人时常于作品中流露的超脱思想。
读中国的田园诗,农民生活环境和体力劳动的刻画几乎随处可见,这是同类的西方诗中所鲜见的。下面的摘句勾勒出农村的大好风光,劳动者所从事的活计和他们那质朴淳厚的民风乡俗,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
来自书名: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作者:茅于美





张利红:海东青·诗僧现代诗讲学班学员,喜欢把爱与美与悟写进文字,化成诗行。尤其喜欢微诗,一粒沙里雕世界。
微信号:13937305746
昵称:若水诗心
公众号:写作点亮生活




欢迎留言,转发,分享,关注!
投稿微信:13937305746,或直接投到公众号里。
如三天未见发布,即为不采用。谢谢。






点一下在看再走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