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52 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

-- 读《只为做一个良师》有感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中“唤醒”的意味。身体的唤醒尚且需要声音,需要触摸,需要爱抚,需要生命的气息。那灵魂的唤醒,又需要什么呢?怎样才能唤醒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孙明霞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孙老师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3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一位理科老师,用她的话说是“用生物知识来教育教学的教师”。在本著作中孙老师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最重要秘诀。

 一、 理解和宽容孩子

     不管是大人之间还是孩子之间,很多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因为互相不理解、不宽容、斤斤计较所导致的。就拿自己来说吧,有不少的知识内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也难免生疏。第一次当班主任上讲台也难免口齿不清、语无伦次不知从何下口。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锻炼才熟能生巧,游刃有余。更何况是学生呢。很多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孩子们学习的不尽如人意,有些行为不被我们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

    比如我们班的学生周景昊,我四年级接班上语文课,他不喜欢上课。上课铃一响首先反应的就是,老师我要上厕所。作为老师肯定是要皱眉头的是,但转过了想想,他毕竟是一个孩子,下课了想玩,上课想逃几分钟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后每次我提前到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醒他去上厕所,日子久了,他到形成了一个习惯,见到我进教室就马上去上厕所。如果老师不理解他的这些行为,不宽容他,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和处罚,反而会让他不喜欢这个老师,以至于更不喜欢语文课。

    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的世界截然不同,很难用成人的对错标准去判断他们,所以理解和宽容,是一名良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二、抵达孩子内心

     任小艾老师曾说:“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时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圆润,多么美丽、可爱,又多么敏感、脆弱,一丝微风,或鸟儿的振翅,都可能让它滚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正像这样的露珠?对待这样的露珠,我们该多么地小心翼翼。

    在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家庭,但也不乏有单亲家庭的孩子、还会有几个留守儿童。后面的这部分孩子他们是很需要我们老师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用爱去融化他那个心。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位小勋同学,不爱写作业,家庭作业都不能及时完成。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做他的思想工作,我说下次再不能按时完成就要请家长了,他非常淡定的说:“随便你,反正他们不会来的。”突然意识到:有可能家长不在身边。我马上改口说:“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孩子一下子就眼眶红了起来。我马上抚摸着他的肩膀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找老师,在学校老师就是你的家长。”经过这样一次的沟通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深深地感悟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会有故事的。从此以后我就从心灵上关注这个孩子,经常给他带点吃的、经常多他说说话、有意无意的告诉他老师也很喜欢他,就这样他已经慢慢步入正轨了。在我们的沟通、互动中不知不觉他已经把我当成了朋友。

    我们作为班主任老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他们“心灵的呼唤”。因为只有从心里出发,才能抵达心灵深处。

     细细品读《只为做一个良师》不忘初心。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里盛满了爱,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静默地等待,无言地守望,我们终会成为一位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者系: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    刘燕鸣


只为做一个良师

孙明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