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平台创作大赛】家乡的味道 || 狄永萍

 作家平台 2020-08-12

时间如水,今非昔比呀!

时代大踏步前进,城市化浪潮向我们涌来,蓦然回首,却发现昔日的家园不再,乡愁难寻。

唯有挥之不去的,是故乡悠远而飘忽的味道,在忆念中,在若有若无中,在过去时与现代时的闪回中,交汇成思乡的慰籍……


 烧豌豆 

提起达坂城,人们会想到达坂城的姑娘,提起木垒,乡邻们便会想起那别趣的烧烤,到了七月,豌豆熟到八九成,把豌豆秧连根割下来,卷成捆,找一块有风的荫凉地,先抱一些干麦秸秆放在下面,把豌豆秧抖散开来,放在麦秸秆的上面,点燃麦秸秆,火苗迎风呼呼往上撺,一团团烟雾悠闲地飘浮着,只听咝咝、啪啪,豌豆的皮炸开了,露 出黄黄的仁儿,微风吹送的那股混合着麦草和豌豆的香味,朴面而来,外黄里酥,咬到嘴里冒着热气,更加松脆可口,美味不可抵挡。有个别的,烤过火了,焦了,不吃便可。农人们围在火堆旁,捡着,吃着,咧着嘴,总是那么兴奋。一不留神,他的鼻尖染黑了,你的嘴唇染黑了,成了花猫脸,惹得他对着你笑,你对着他笑,咯!咯!咯!那动人的笑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浆水面  

从我记事起,姑妈就一直做浆水,现在姑妈老了,但表哥一直传承着姑妈的浆水手艺。

吃浆水面,最要紧的便是这浆水了。做浆水,选用的食材非常普通,芥末便是最好的食材。芥末的辛辣芳香,对味觉、嗅觉均有刺激作用,因此是泡菜、拌沙拉时的最佳调味品。姑妈做浆水用的芥末来自自家的菜园子。每年一开春,姑妈首先在自个的园子里种上一小块芥末,一茬摘完了,继续种上,以至于整个夏天,都有新鲜的芥末吃。除了芥末,其它的菜也行,比如白菜、包菜等。

浆水,均非原料的昂贵珍稀,而在于独特的制作和认真坚守。

姑妈制作浆水时,那熟练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情如画家迅入创作状态之下:先把现摘的芥末洗干净放下备用,再烧水烫菜。然后用干柴枝生火,灶堂里柴火嗞嗞啦啦的,淡淡的烟味更增添了一分乡土气。芥末烫好捞出晾着,在开水锅里打出不清不稠的面糊晾凉,倒入少许的醋做浆水的引子。搅拌后封口,每天搅拌一两次,两到三天,就会发酵成浆水。姑妈发酵好的浆水清清亮亮,芥末酸脆爽口。

我曾细看过姑妈做浆水面,浆水面关键在于浆水的调味上。葱花呛油后,放入姜粉、花椒粉、盐,倒入1比1的浆水和白水烧开,再配上姑妈手擀的细而韧劲的面条,在面条上撒上切好的韭菜末或香菜,浇上调好的浆水,一碗诱人的浆水面做好了,恰似一幅画。

尤其在盛夏,喝一口清冽的浆水、嚼一片酸爽的芥末、吃一碗清凉的浆水面,开胃生津,乏困全无。

浆水面,似乎都被视作不值钱的配料,那做法,那调味,那风格,那特色,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一碗浆水面吗!

然而,我想,在这个被大山包围,山青水美的山沟沟里,一样美食要保持长久的美味,它的做派,它的草根情结,它对美味的虔诚,是多么的雅致而宏大呀! 

花蒸饼

在家乡传统的面食中,馍馍是饭桌上必不可缺的主食,从日常的小花圈,小馒头、到烤饼、烤胡麻饼、再到枕头卷子、花蒸饼……不仅让食客们慕名以求,垂涎欲滴,而且在隆重的婚白宴上,也是一道有份量的压轴主食。

提起花蒸饼,不能不让我想起大姐来,大姐长得高高大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干起活来就数她“心劲儿”大,花蒸饼是大姐的拿手活。

大姐蒸馍有三个硬招儿

其一:用自己酿造的小酵子发面。首先用小酵子发面(小酵子的制作方法,用温水将和好的黄米粉团晒干),再用凉水泡软,倒掉渣水,洒上干面粉搅匀成糊状,加盖让其发醇,等面粉膨胀后产生气泡,再重复三至四次后,面发好了,才开始兑面,兑面要一点一点地兑,兑的次数越多越好,尤其到了夏忙时,大姐怕耽误农活,赶天亮之前一定要把馍馍蒸好,晚上兑面可是个棘手的事,火侯不到,面涨不起来,时间过了又会发酸,大姐便让钟表铃来提醒自己,三到四遍的兑面程序,大姐从不拉下一次。

 其二:揉面揉到家。俗话说:“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 揉面是个力气活,大姐揉面像个行家舵手,她把发面摊开在面板上,加入 少量的食用盐,在面团上,忽儿拳头如捣蒜,忽儿拉长,忽儿叠起来……反反复复直把面团揉得抓在手里如绸缎般柔软,绵长,方可停止。

花蒸饼体现在诱人的“色”上。在擀好的面饼上均匀的抹上胡麻油(以木垒地产的胡麻油为最佳),胡麻油要尽量多一点,一是为了提味,二是为了保证做出的饼分层多。一张饼撒红花(红)、一张饼撒豆(绿)、一个撒胡麻(黑),撒好后,再分别将面饼卷成卷,把卷好的红、绿、黑三个面卷的头压按在一起固定后,将三个面卷像辫花辫一样辫起来,重新绕成圆形,并将“花辫”的两头盘在圆饼底部固定,最小的面团擀成薄饼盖在刚刚辫好的花饼上,将其放在一边盖上布单继续发酵。

其三:掌握好火候。馍馍发酵好了,开始上蒸笼,多大的笼层装多大的饼,一层只装一个饼,往锅上搭笼时,大姐还有个妙招,将一个陶瓷小勺放进锅里,盖好盖。只要水一直是烧开的,勺子就会碰着锅底发出此次嗞嗞的响声,如果不响了,就证明火候不够。

热气腾腾的大蒸饼出笼了,饼大皮薄,薄得像一张纸,把馍馍皮剥去,花蒸饼红绿相间,喧得像蜂窝窝,白生生、软乎乎、如果在热馍馍上蘸上酥油或者蜂蜜,那更是锦上添花,真是绝配呀!

当你在远离都市的偏僻一角,偿到这传统的、气脉贯注的花蒸饼!听着那熟悉的歌谣:“ 天爷天爷大大下,蒸哈的馍馍车轱辘大……”

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美味来自民间呀!


作者简介:狄永萍,女,汉,生于1962年10月,籍贯新疆,现所在地新疆昌吉市,本人喜欢写作,先后在新疆日报、吐鲁番报、吐鲁番电视报、中国草根作家、残疾人通讯、木垒零距离,投稿圈发表过许多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