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余:词的起源与发展

 为什么73 2020-08-13

作者简介石观海,本名:孙东临,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从师于公木(张松如)教授。现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主要著作有:《宫体诗派研究》、《中国文学编年史·汉魏卷》、《中国文学简史》、《日人禹域旅游诗注》、《中日交往汉诗选注》、《白话新编二十四史·政治首领术》、《智者大师传》等。

词,是产生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着眼于它的句式特征的,称之为“长短句”;着眼于它的音乐功能的,称之为“乐府”;着眼于它为诗歌别体的,称之为“诗余”。何良俊说:“夫诗余者,古乐府之流别,而后世歌曲之滥觞也。”(《草堂诗余·序》)足见这种新诗体同音乐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在它的发生阶段,它就是一种歌曲,就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诗。

一 从“曲子词”到“长短句”

从性质上说,词与乐府诗是一样的。因此,六朝乐府诗中的种种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作,如鲍照的《梅花落》、沈约的《六忆诗》、梁武帝的《江南弄》、梁简文帝的《春情》等等,一些学者如明杨慎、清毛奇龄和徐以及今人王国维等就视之为词的最初源头。不过,这种探源似乎只注重了语句的形似,没有从音乐的流变史上考察词的起源问题。宋人王灼说:

西汉特今之所谓古乐府者渐兴,晋魏为盛。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章古调并入清乐,余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乐府,而播在声律则渺矣。士大夫作者不过以诗一体自名耳。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碧鸡漫志》)

王氏所谓的“曲子”,殆即隋唐时期流行的燕乐。燕乐是与中国原有的清乐风格迥异的一种西域音乐,它表现了西北民族的刚健、质朴和遒劲。配合这种燕乐而作的歌词称“曲子词”,“曲子词”即是词的先河。

曲子词最先流行于民间,20世纪初敦煌石窟发现的曲子词证明了这一点。王重民所辑的《敦煌曲子词集》收曲子词一百六十余首,任二北所辑的《敦煌曲校录》增至五百余首,这些作品表明民间对这种新的诗体是何等的热衷。而且,如《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等所示,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民间即已开始了曲子词的创作。传说出自李白之手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虽说在著作权上仍存争议,但断言盛唐时期不会产生文人对曲子词的拟作,恐怕失之武断。中唐以后,拟作的文人愈来愈多,特别是一批著名的诗人如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王建等竞相参与此体的创作后,填词遂蔚成风气。

到了晚唐、五代,出现了不少以词为业的专业作家,填词不再是文人偶尔为之的余兴;采用的词牌也渐趋复杂,不再局限为小令;不仅出现了一些大家,如温庭筠等,出现了填词的文人集团,如西蜀词人、南唐词人,而且一些词人也开始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于是,填词取得了与赋诗作文并驾齐驱的地位,文人填词与民间填词从此开始分道扬镳,词,终于脱去了“曲子词”的布衣,开始以“长短句”的高雅姿态登上了两宋文化的大雅之堂。如宋胡仔所说:“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二 词的形制

词的别称“长短句”,暗示了它与近体诗在句式上的差异。近体诗的句式要求是长短一致,而词的绝大部分恰恰相反,句式的特征是长短参差。不过,词的句式虽然可以不整齐,但在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上较之于诗更为严格。同时,词是配合乐曲歌唱的,应对于曲调的要求,每首词的句数、字数、韵式、平仄都有具体的规定。

词的曲调叫词牌。唐、五代时,词人往往以词牌为词题,除偶尔词牌为本意外,大部分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赵宋以后,词人往往于词牌外另立文字为词题,于是词牌名与词题并列便成为一种常例。当然,取词牌本意作词的,也仍有人在。每种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式,称为词谱。词的格式要比近体诗的格式复杂得多。律绝各有四种格式,而词的格式却上千。清人万树《词律》为调六百六十,为体千一百八十有奇”,清人奉康熙帝命编纂的《御定词谱》则辑“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六体”,明清人所制的词谱,二书尚未收进。

根据篇章的长短、字数的多寡,词大致分作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但各调之间并不泾渭分明。唐、五代时词都不很长,大都在五六十字以内,入宋后,词的字数逐渐增多,有长至八九十字者,这种形式被称作慢词。

作词,习称“填词”,就是依照某一词牌的词谱,将相应的语言材料填充进去。正如《御制词谱序》所说:“夫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绝大部分词谱不像律绝那样容易记忆,古人便以依样画葫芦的方法写词,即背熟几首前人的佳作,再依其平仄格式和韵式照猫画虎。

如需参看词谱时,可以翻阅清人奉敕编成的《御定词谱》,此书因注明了词的句读和韵脚,所以比万树所编的《词律》更为实用。比如《御定词谱》中关于《卜算子》的记载与说明:

《卜算子》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苏轼

缺月挂疏桐句 漏断人初静韵 时见幽人独往来句 缥缈孤鸿影韵 惊起却回头句 有恨无人省韵 拣尽寒枝不肯栖句 寂寞沙洲冷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石词之多押两韵,徐、黄、张、杜四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苏词别首前段第二句“长忆吴山好”,“长”字平声,谱内据之,其余可平可仄,悉参下词。

(又列石孝友、徐俯、黄公度、张先、杜安世、无名氏之变格六种,略)

先于该词牌下注明所属宫调(此项已无实际意义)、词牌的别名及出处,继而列出此词的正体,于词牌下表明形制特征;正体词中表明句读和韵字,然后进行整体说明。最后列出同一词牌的变格。如果此书不易查找,也可翻阅近人所编的各种词谱,只是这类书中所注平仄,错讹百出,误人甚多,读时以参考名人词作为宜。

——摘自 观海 《中国文学简史》

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