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当你脑中多了这五样东西,说明你已被人洗脑操控,很危险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多数人自诩聪明,认为自己对人处事都十分理性、公正,大多时候确实如此。
但殊不知在某些时候,自己的观点,做出的判断和选择早已是他人洗脑的成果。
自我暗示(群体规范)
人是一种易受暗示的动物,看到别人打喷嚏时会想打喷嚏,看到别人打哈欠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哈欠,我们总是在模仿别人,学习别人,以此在人群中显得没有那么特殊。
在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中,他将参与者安排到一个非常暗黑的屋子里,并在对面4.5米处开始移动一个光点,停止移动后,参与者需要说出光点移动的距离。
开始的时候不同参与者会说出自己估计的数值,报告次数多了以后,参与者的估计值会越来越近。
很明显,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仅仅是自己的观点,它还受群体和文化的影响。
为了与群体相近,我们不得不接受了更为相似的观点,失去了独特性。
错觉思维
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便会去寻找支持自己信念的证据。
尽管许多时候,相关性只是随机性事件之间发生的联系。但我们还是倾向于认为,各种随机事件都受到自己的影响,以为我们有能力控制这些事件的发生。
如同赌徒在赌赢了以后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再赌赢下一次,最后结果往往是庄家赢得盆满钵满,自己输得倾家荡产。
在股市中,也有不少这样的“错觉”存在。人们总是将自己的期待与股票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我有预感,这只股票会涨。大多数时候,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只是趋均数回归,我们对随机事件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
趁早放弃莫须有的期待,守住自己的财富。
信念固执
一旦人们为了某个错误的信念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他将很难否定这条错误信息。
李·罗斯等人为此做了一个实验:假设深夜小孩不停哭闹,祖母认为是调制过的配方奶粉让孙子不舒服,因为比起婴儿,小牛更适合喝牛奶。
实验之前,研究者对部分被试者直接宣称某个结论是正确的,还有的是向其出示一些证据,之后要求被试者解释该结论为什么是正确的。
最后,研究者会告诉参与者真相,彻底否定之前的结论:实验开始时的信息是为了实验目的而人为捏造的,而且在实验中对一半被试者提供了相反的信息。
然而只有少数人接受了新结论,大部分人依旧坚持已接受了的结论的解释。
当一个信念在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让人深信不疑时,我们很难再推翻它,此时的我们已被严重“洗脑”。
登门槛现象(只是帮他一个小忙)
登门槛现象的表现:当你决定帮他人一个小忙后,你最终会帮他一个大忙。
研究者装扮成安全驾驶的志愿者,请求加利福利亚人在自己院子里安置一块巨大的、比较粗糙的“安全驾驶”标志,结果只有17%的人答应了。
随后研究者请求其他人帮自己一个小忙,在自家窗口安放一个小的“安全驾驶”标志 ,几乎所有人都答应了。两周后,有76%的人都安置了大的标志,住户们都困惑不已,不知何时就被“洗脑”了。
多数人在拒绝别人第一次的请求后,内心都会有些愧疚,当对方再次提出帮自己一个小忙后,出于对自我形象的维护和减少自己的愧疚感的需要,不知不觉已经帮了他一个大忙。
权威的力量
在著名“直肠耳朵疼”的案例中,医生为右耳疼痛患者开出了滴耳液,但在处方中将滴入right ear简写为R ear(英文中rear译为屁股),而护士十分顺从医生的医嘱,便将滴耳液滴入了病人的直肠中。
同样地,在社会中,权威人士、权威机构等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权威是专业与能力的化身,跟随权威,就仿佛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会过于迷恋和依赖权威,失去本来的自我。
许多“传销”头目也拥有“权威”的外壳,仪表整洁,辞藻华丽,举手投足间尽显风度与气势,让人极易听信其所讲的内容,慢慢失去自己的判断。
因此,判断权威的正当性,尊重权威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立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的洗脑与暗示是不会停止的,我们唯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将危险降到最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