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外感病的中医证治特点(附语音)

 为什么73 2020-08-14

彭鑫博士讲解:老年人外感病的中医证治特点 来自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00:00 10:31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五十九。】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年轻人得了感冒,得了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发烧,一般来讲年轻人都能烧到38度,有的体质再好一点,阳气再足一点,有的甚至都能烧到39度。身体的抵抗力强壮,就把邪气消灭掉了,其实发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能启动。这一过程当中,找到高明的医生,用几副药,麻黄汤也好,桂枝汤也好,如果进入少阳,用小柴胡汤也好,把寒气,还有外风、外寒散出去就好了。

年轻人,一般来讲对于外感性的疾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怕是怕什么?怕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叫做“老怕伤寒少怕痨”。年老了之后怕伤寒病,伤寒为什么容易伤到老年人身体的根本?就是因为人老了之后,肾气虚了,肾阳不足,整体的阳气也弱,(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老年人得了感冒之后,可能发烧也就烧到37.5℃、37.6℃,烧不到38℃,得了感冒之后,如果这个老年人身体还可以,慢慢通过吃药调理好了。如果是稍微差一点的,就转化为一个慢性的问题,就是感冒会迁延很长时间,一个月都好不了。回家慢慢吃药,慢慢养,养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好了,身体还是很虚。

还有的老年人,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老人家。他可能就是身体底子比较差,得了这种病之后,抵抗力不足,正气虚弱,就由表证直接入里,传到少阴,这叫伤寒直中少阴。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我们看古代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少阴病篇,还有厥阴病篇,讲的都是伤寒,寒伤到身体比较深层次的地方,这个时候,用《伤寒论》的原话来讲就是死证特别多,就是有一些患者出现了生命的危机。实际就是外感的邪气,伤到了五脏。

为什么到这里要讲一讲?因为“寒极生热”很好理解,“热气生寒”不太好理解,实际就是外感病产生的热,老年人发热也是热,这种热耗气。人一热了之后就耗气。夏天最难过的就是从夏至开始一直到三伏天结束这段时间。为什么这段时间难过?就是因为这个时候即使一天到晚什么也不干,都会感到特别累,因为暑热耗气。(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暑热之气特别耗伤人体的正气。消耗正气之后,人就虚弱、食欲不振。所以北方叫做苦夏,苦就是吃苦的苦,夏天的夏。就是到了夏天,你一动不动都会感觉好像在吃苦受累,而且体重也在减少,很憔悴,很疲劳,身体也瘦了,什么原因?实际就是暑热耗气。

讲了半天,实际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阴阳调和。我们一定要把身体调整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这就刚才讲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关于这段话张介宾还有自己的看法。(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我为什么要深入讲讲?因为这些医家,如马莳、张介宾,还有很多注家,如王冰,他们都是高人,每个高人理解这段经文的角度不一样。为什么我要细讲《黄帝内经》,就是把这些细节都讲出来,让大家能互相参考的去理解《黄帝内经》的深意。

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注解为:“阴寒阳热,乃阴阳之正气。寒极生热,阴变为阳也;热极生寒,阳变为阴也。邵子曰: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此《周易》老变而少不变之意。如人之伤于寒则病为热,本寒而变热也;内热已极而反寒栗,本热而变寒也。故阴阳之理,极则必变。”张介宾讲的特别有趣,他引用了邵子的话,邵子宋代研究《周易》非常深入的人,叫邵康节,我们现在知道的《梅花易数》就是他创的。

邵康节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动”说白了就是凡是兴奋的、动态的都属于阳。“动之始”一开始是阳气微微的产生,到了最顶点的时候,“动之极”的时候,阳气到了顶点的时候则阴开始生,阴开始生就说明开始安静,“静之始则柔生”,柔就是温柔的柔,柔和、抑制、沉静属于阴。“静之极则刚生”,静到了极点之后,阳刚之气又生,说明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又生了。这就是《周易》里所讲的“老变少不变”之意。

很多人就不理解什么叫老什么叫少,阳气里有少阳,有老阳;阴气里有老阴,有少阴。老的意思就是到头了,要变化了,所以老就是阴和阳里边比较过分的那一边就是老,刚刚开始,比较少的那一边就是少。也就是阳气转化到最鼎盛的时候,这叫老阳,这时候就开始变少了,开始变成阴了。阴气到了最顶点的时候变成老阴,老阴就开始逐渐向阳这边转化。(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就像阴阳图,中间一个S线,一边是白,一边是黑,叫做太极图,太极图里,阳气到了顶点的时候,就有一丝阴气产生,就是白到了极点,就有一点点的黑。黑到了极点就有一点白开始产生。这就是“老变少不变”,老就是到了极点,少就是在最初始的状态。所以最初始状态是慢慢滋生的,不会变,到了极点就会变,这就是“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道理。

还有医家认为是什么?按一年四季的道理来说,就是一年四季我们先从冬天,冬至那一天相当于阴气最重,那一天的时候叫做冬至一阳生,就是过了冬至最冷的那一刻,阳气就一丝丝的开始往上涨,冬至之后就是大寒,大寒再往后逐渐就是立春,阳气逐渐开始生。(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立春之后,就是立夏,到了夏天,阳气逐渐开始升发,越来越旺,夏天的哪天最旺盛?夏至这一天阳气最多。阳气到了极点之后,叫做夏至一阴生,这个时候阴气又开始产生了,就是阳又转为阴了。

夏至之后逐渐变为大暑,大暑再往下发展变成立秋,立秋再往下发展变成立冬。到了冬天阴气又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盛极,到了冬至这一天,阴气又到达了极点,阴气到达极点又开始转化为阳气,这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一个循环过程,也是自然界的一个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段经文的意思。(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五十九。(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