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条辨——杏仁汤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8-15
杏仁汤是温病伏暑上焦篇一个治疗疟方剂,跟桑菊饮,桑杏汤,各有所侧重,临床必需明辨各方适应症。
疟为病名,即疟疾。《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秋必疟。”又:“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

《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俗称打摆子。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


温病条辨原文:五二、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

肺疟,疟之至浅者。肺疟虽云易解,稍缓则深,最忌用治疟印板俗例之小柴胡汤,盖肺去少阳半表半里之界尚远,不得引邪深入也,故以杏仁汤轻宣肺气,无使邪聚则愈。
注解:肺疟为病证名。五脏疟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治宜桂枝加芍药汤等。
五脏疟即五脏疟疾,指肺疟、心疟、肝疟、脾疟、肾疟。

吴鞠通解释说肺疟意义在于区分少阳疟,因此解释肺跟少阳差得很远;虽然有寒热往来也不能从少阳治疗。

杏仁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滑石(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白蔻皮(八分) 梨皮(二钱)

水三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青龙试注:桑菊饮是风热外感犯肺,桑杏汤是燥热犯肺,杏仁汤是伏暑邪气犯肺,暑必挟湿,因此杏仁汤侧重清热祛湿宣肺止咳。故而用桑叶杏仁连翘轻清宣肺止咳,黄芩入里清热,白寇茯苓化湿辛淡健脾胃利水余下;梨皮清肺润燥。梨皮《本草再新》:'清心降火,滋肾益阴,生津止渴,除烦去湿。'本方虽然治肺兼顾中下焦,三焦分治典范。

适应症:据临床所见,尚有寒热如疟,汗出热解,汗出不能下达至脚,唇、喉、齿干燥及口中粘腻,舌苔或较厚、或兼干,脉浮等湿热伤津的症状。

方证来源: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
张(妪) 暑风入肺成疟。
淡黄芩 杏仁 滑石 橘红 青蒿梗 连翘


青龙试注:吴鞠通在此方基础去了青蒿梗,橘红,加了桑叶梨皮,从肺论治。而青蒿梗走少阳,叶天士从足少阳太阴肺论治。吴叶思维各有特点,临床可以斟酌选用。

【验案精选】
1.发热
(1)支气管炎性发热侯某,男,21岁。就诊时间2006年5月14日。
4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胸骨右侧疼痛,继则发热达38℃,于门诊静脉输液(抗生素药名不详)2天,热不见退,昨起两颞侧头痛,发热至39.3℃,身作冷伴寒战,有轻度咳嗽,但咳则胸骨右侧疼痛更甚,咯痰少,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今晨腋温39.7℃,身仍作冷,头颞痛如前,且昏沉而闷,纳差恶心,口干不欲饮,夜寐不安,大便尚可,小便色黄。舌质红,苔淡黄厚。体征:形体结实, 精神困顿, 面带赤色, 脉细偏缓。血压130/80mmHg,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7.2×109/L;胸片显示:两肺纹理粗乱,考虑为支气管炎性病变。
中医辨证:上焦寒风郁热,热与湿合,病位为少阳兼太阴。
处方以柴胡杏仁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5g,天花粉15g,杏仁15g,白蔻仁(后下)8g,桑叶10g,连翘15g,滑石(包)15g,茯苓15g,大腹皮10g,桔梗10g。6剂,嘱患者昼夜共服2剂。

3天后复诊:服上药1剂后,即身汗出热退,身体轻度怕冷,次日头痛、咳嗽也大减而不显,纳可,精神转佳。尽剂后,除微有口干、喜凉饮而不多,余症均除。舌微红,苔中后略厚,脉缓滑。此为寒风已解,湿热退而未尽,处以少量除湿清热之品善后。[曹彩云,占玮.寒温合方退高热一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25-26]

(2)脾脏切除术后发热陈某某,男,33岁,住市某院外二科,1982年2月5日会诊。患者因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而于1987年1月7日住市立某医院,当晚行脾切除术及胃底静脉结扎术,术后每日上午10时左右,先觉背部怕冷,约过20~30分钟即发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多,至晚汗出热退。西医认为感染,先用抗生素治疗,每3日更换一种抗生素,至2月5日病情毫无缓解,其中并合并西医支持疗法,如输液输血、输入白蛋白等,并用中药滋阴清热之剂,体温始终不见下降,乃于二月五日请余会诊。
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并有咳嗽痰不易出,色白量少,喉干胸闷,口渴欲冷饮但量不多,食后稍胀,体温下降时虽有汗出,但汗出至胸,不能下达至脚,口黏,小便黄,苔白稍厚,舌红,脉弦数,两寸俱浮。
诊断为肺疟,投以杏仁汤加味:杏仁10g,黄芩10g,连翘10g,白蔻仁6g,滑石15g,冬桑叶10g,射干10g,郁金10g,白通草3g,鲜梨1枝(连皮切),3剂,每日1剂。
2月8日二诊:药后怕冷除,体温下降至37.8℃,咳嗽减轻,胸闷除,唇仍干燥,口渴稍减,口稍黏,苔白稍厚,脉弦稍数,寸稍旺,仍用上方去射干、郁金、枇杷叶,3剂,每日1剂。以后连诊几次,均同上方不变,至2月17日,体温降至37.4℃,口黏除,唇齿干燥亦消失,小便转为淡黄,乃转用青蒿鳖甲汤,热全退清。[伍炳彩.杏仁汤临床应用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6):26-29]
(3).慢性结肠炎章某某,男,54岁,1987年3月5日初诊。患者有慢性结肠炎史10余年,屡治不效,大便每日2~3次,多则4~5次,软而不成形,有时带黏液,便前无明显肠鸣腹痛等症,伴唇喉干燥,口黏口渴,苔白厚而干,舌红脉浮,拟诊为湿热伤津化燥,投以杏仁汤原方,原只想先缓解湿热伤津之燥象,又清湿热,不意服药之后不但干燥诸症好转,大便次数亦减,遂用原方连服20余剂,唇喉干燥大减,口黏亦减,大便转为每日1次。追访至今,大便均正常。[伍炳彩.杏仁汤临床应用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6):26-29]
(4)肾结石余某某,女,62岁,1986年11月21日初诊。患者因左侧腰腹疼痛而就诊于省某附属医院,拍片诊断为左肾结石,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而就治于中医。就诊时除左腰腹胀痛外,伴小便短黄,有时浑浊,唇口干燥,欲温饮量不多,食纳一般,苔白稍厚,舌红,脉两尺沉,两寸俱浮,投以杏仁汤原方,患者因服药舒适,而就诊又苦于路远,于是连服20剂,觉腰腹疼痛明显减轻,小便浑消失,唇口干燥缓解,因再去拍片检查,诉结石未见。[伍炳彩.杏仁汤临床应用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6):26-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