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玉壁之战入手,探析杨坚能够大权独揽的原因

 瓜子心 2020-08-15

隋朝作为终结南北朝乱世的王朝,是中华文明第二个大一统时期的开创者。而且在隋朝初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隋朝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建立在北周政权的强大之上的,那么作为十二大将军之后的杨坚又是如何压过柱国之后,拿到大权的呢?这主要与当时北周的军事形势,民族形势有关。众所周知,东魏的军事实力是压过西魏(北周前身)的,而逆转这一局势的关键战役便是韦孝宽领导的玉璧之战。

故借此机会,我将从玉璧之战的结果入手,分析杨坚坐上北周相国之位的具体原因。

杨坚坐像

引言

北魏自孝文帝改革后,位于国家中央的大臣与驻守边关的将士的地位差距越来越大,边关六镇的士兵对此感到不满,终于发动了六镇起义。这场起义基本摧毁了北魏拓跋氏的统治,大权旁落到了掌握军权的将军手中。在经过权力更迭之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与西魏。西魏的军事领袖为宇文泰,其麾下的兵马来自于武川镇,实力较弱,而东魏的实际掌权人为高欢,其麾下兵马为怀朔镇的鲜卑士兵,兵力强盛。

《北齐书》记载:“ 既而神武至洛阳,废节闵及中兴主而立孝武。孝武既即位,授神武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增封并前十五万户。”

当时高欢将宇文泰视为心腹大患,于是多次与其决战,双方互有胜负,其中尤以在玉璧发生的玉璧之战最为惨烈。高欢亲自带领六十万大军进犯玉璧,而西魏守将韦孝宽则高筑土城以退敌兵。东魏军队采用了多种攻城手段,但是无论投石器还是地道战都没能攻陷玉璧城,而且高欢的军队已经折损了接近十万人。适逢冬天来临,为了避免不利天气的影响,高欢只能撤兵。经此一役,双方的部队都元气大伤。而西魏大将宇文泰趁机夺权,后来其子宇文觉废魏立周,史称北周,东魏政权也同样被北齐取代。北周和北齐采取了不同的手段来回复自己的实力,而这正是两个政权走向不同道路的起点。

玉璧之战古战场

《周书》记载:“ 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孝宽更缚木接之,命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

下面我将从玉壁之战后北周采取的府兵制入手,一步步分析杨坚为何能够走上权力的顶峰。

起用府兵制,消弭民族矛盾

在于高欢持续作战之后,西魏最重要的军事资本,来自武川镇的鲜卑士兵几乎消耗殆尽。面对着东魏的强大压力,西魏以及后续的北周政权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军队数量,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周武帝宇文邕

为了丰富自己的士兵来源,周武帝宇文邕开始了府兵制的改革,这项改革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将部分农户的身份改为了兵户,这是从永嘉之乱后,军队中第一次消弭了民族差异。在五胡乱华期间,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汉人主要从事粮食生产,而少数民族则多为士兵,负责国家的军事安全。但是在玉璧之战后,西魏境内的少数民族数量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军队了,因此汉人也首次被允许进入部队服役。

《隋书》记载:“闵帝元年,初除市门税。及宣帝即位,复兴人市之税。武帝保定元年,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率岁一月役。建德二年,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

在此之前,汉人的身份是十分低微的,虽然名义上是农民,但是其实与奴隶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府兵制的改革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而当时频繁的战事也让不同民族的士兵们产生了友谊。自此,困扰中国北方政权200余年的民族问题第一次在北周得到了一定解决。而反观北齐,高氏政权依旧奉行民族主义政策,压迫剥削汉族人民,部队中也依然采用鲜卑的部落制。此消彼长之下,北周开始在军事实力以及政治生态上超过了北齐。

北周府兵军队

少数民族的部队多采用部落制,在一支军队中的士兵大多有血缘关系,因此可以提升战斗力。北周为了保持这种优势,提拔了不同民族的首领作为军事统帅,封为八柱国以及十二大将军,这样他们分别带领自己部族为主的军队作战时,就可以发挥更强的实力。经过一系列的改良之后,北周终于吞并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

《资治通鉴》记载:“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周文帝(宇文泰)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已前,任者凡有八人。周文帝位总百揆,都督中外军事。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

汉室高门胡人妻,杨氏获得民族拥护

在府兵制推行以来,北周境内的汉人地位不断提高。要想获得稳定的统治,除了少数民族的支持外,获得汉人的支持也成为了必须的条件。而杨坚出身的弘农杨氏,为东汉时期名臣杨震之后,杨震当年位列三公,有着“关西孔子”的美誉。其后人杨修为曹魏时期大臣,而晋武帝司马炎的两位皇后也都是来自弘农杨氏,其家族在汉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后汉书》记载:“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杨震塑像

在南北朝那个重视门第的时期,杨坚无疑拥有了极佳的政治资源,但是作为汉人的杨坚还要获得少数民族的支持才能坐稳高位,而他的妻子独孤伽罗为他提供了这一政治资源。独孤伽罗的父亲独孤信为八柱国之一,地位尊崇。虽然后面因谋反之罪被判处自尽,但是其家族地位依然显赫。

《隋书》记载:“文献独狐皇后,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信见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后初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后姊为周明帝后,长女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而且独孤伽罗的姐姐为北周第二天王宇文毓的皇后,其家族影响力依然存在。而且杨坚的母亲本就是胡人,所以有着胡人血统,凭借高贵的姻亲血统,杨坚在少数民族群众的心中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在当时的中国,最重要的权力就是兵权,而最重要的功绩也便是战功。杨坚本人虽然在掌权前几乎寸功未立,但是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平生征战南北,立下不少战功,作为将门之后的杨坚也有着震慑其他功臣的资本。以上三点联合起来,杨坚作为一个在汉族以及少数民族中都拥有显赫声望的将门功勋之后,着实有着其独有的政治资本。

谋士献计杨坚夺权,傀儡翻身做主人

虽然杨坚有着不错的政治资源,但是他依然是游离在国家核心权力之外的人。直到他的女儿杨丽华被封为皇后之后,他才逐渐向中心权力靠拢。

杨丽华嫁给了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位任性的皇帝宇文赟,其人生性顽劣,纵欲酒色,嬉游无度,这他从同时立了五名皇后中,便可以看出端倪。而且其人在政治上也十分暴虐荒淫,滥用刑罚,他在位期间杀死了齐王宇文宪,导致大权逐步被外戚所包揽,不过杨坚并不在干政的外戚中间。

隋文帝杨坚

后来宇文赟终于因为纵欲过度导致身体不支,一病不起,在其重病期间,口不能言,所谓的临终遗言多为近臣矫诏所得。在宇文赟死前,他让杨坚入朝辅政,辅佐自己的儿子治国,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宇文赟在世的时候便不喜杨皇后以及杨坚,而杨坚又是国丈中功劳最微的一个,这个决定应该是由其近臣矫诏,而非宇文赟本意。

而从佞臣的角度出发,选择杨坚的理由便十分明显,杨坚功绩不高,但地位尊隆,是最合适的傀儡人选。这些人本来打算让杨坚出任丞相,而自己担任司马等掌握实权的职位。但是杨坚则在其谋士李德林的建议下坚持要出任相国,独揽军政大权,矫诏的官员们由于遗诏已经发出,骑虎难下,只得答应了杨坚的要求。后来杨坚出任相国之后,他便开始铲除异己,终于将实权拿在了自己的手中。

《隋书》记载:“刘昉、郑译初矫诏召高祖受顾命辅少主,总知内外兵马事。诸卫既奉敕,并受高祖节度。郑译、刘昉议,欲授高祖冢宰,郑译自摄大司马,刘昉又求小冢宰。高祖私问德林曰:‘欲何以见处?’德林云:‘即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不尔,无以压众心。’及发丧,便即依此。”

隋朝开国重臣李德林

自此杨坚终于获得了北周的至高权力,在他上位之后,很快便篡夺了北周的皇位,又派遣自己的儿子杨广消灭了南陈,中国终于进入了新的统一时期。

评价

北周之于北齐,军事实力以及地理位置都不占优势,而北周可以战胜北齐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是所有北方政权中第一个着手缓和民族矛盾的政权。而杨坚作为混血儿,既是汉族名门之后,又是鲜卑贵族之婿,在两个最重要的民族中都有拥护者,这也是他能够坐稳隋朝皇帝的根本原因。至于他拿到大权的过程,则完全拜宇文赟近臣的短浅目光所赐,从煮酒论英雄的昭烈帝刘备,到隋文帝杨坚,野心家们扮猪吃老虎的方法依然屡试不爽。

参考文献:《隋书》、《北齐书》、《魏书》、《周书》、《北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