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个“蛔”字,指的就是蛔虫,为一种肠道寄生物。 “吐蛔”这个症状,就是指的蛔虫从口中吐出。 这个症状现在很少见到,或者基本见不到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由于当时的卫生条件,这个症状还是比较常见到的。现在四、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可能还会记得小时候,家里大人们给自己吃“塔糖”,就是以打蛔虫的药物混合在糖里面,做成塔状物的东西。甜甜的,哄着小孩子们吃,用来打虫子。 在伤寒论中,用来治疗这个症状的,就有一个方子,就是著名的乌梅丸。 其方证是这样说的——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一般认为,乌梅丸是一个治疗寒热错杂的方子,对于长期腹泻有治疗效果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