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两个特殊位置,能判断夜间发生脑梗塞风险,早知道早避免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0-08-17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卒中,即我们常说的中风。脑梗塞是一种危害巨大的心脑血管疾病,多数患者因抢救不及时失去生命,即使活下来也伴有半身不遂等终身后遗症。

所以防治脑梗塞,对每个人意义重大。

脖子粗,脑梗塞风险大!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性泉医生告诉我们,脖子短粗的人,患脑梗塞的风险更大!

脖子是气管经过的地方,如果脖子比较粗比较短,则气道条件不好,这样的人会增加夜间发生脑梗的风险。

“颈长”、“颈围”、“小腿肚围”这三个数字是我们判断气道条件的指标。

颈围是衡量心血管危险性的一大指标,脖子变粗意味着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大,更需要警惕冠心病。

双下巴、脖子短粗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信号。

脖子短粗的人更易患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等疾病。

有些人打呼噜很严重,即医学上所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些人群通常脖子短粗,全身整体肥胖,血脂高,存在气道狭窄问题。

在呼吸科,常会加测颈围,帮助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那么颈围、颈长是多少才是健康的

身体两个特殊位置,能判断夜间发生脑梗塞风险,早知道早避免

正常情况下颈围达标值:

男性<38厘米

女性<35厘米

颈围因人而异,体型高大的人肯定比娇小的人颈围大。所以我们取自己的小腿肚围和颈围进行比较。

一般颈围要小于小腿肚围,身体更健康。

测量方法

将皮尺水平置于颈部最细的部位进行测量,即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

注意:在家测量时,被测者应身体直立,眼睛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保持正常呼吸、颈部放松、嘴巴可以稍微张开,以减少颈部肌肉紧张。

身体两个特殊位置,能判断夜间发生脑梗塞风险,早知道早避免

测量脖子的长度,从锁骨到同侧的耳根,正常情况下脖子的长度在10-18厘米。

那么如何“瘦”脖子,降低脑梗塞风险?

身体两个特殊位置,能判断夜间发生脑梗塞风险,早知道早避免

答案一个字:动!

每天动起来,是让我们远离心脑血管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并不是空喊口号,动可以帮助身体加速新陈代谢,将摄入的热量更快的消耗,不易以脂肪的形式堆积于体内;

动还可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提高身体机能,免疫力自然会增强,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人自然就不易生病。

所以,无论我们处于哪个年龄段,运动是永恒的追求。

走路:动起来,从头到脚防心脑血管疾病!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不论男女老少,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

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指出:从进化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

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加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三五七”原则:

身体两个特殊位置,能判断夜间发生脑梗塞风险,早知道早避免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

快走到身体微微发汗即可,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当然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强运动时间和强度,但是避免大汗淋漓,透支状态。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时心率+年龄=170次/分,当然可根据自身身体条件略有浮动。

很多时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突如其来,悄无声息的!在日常生活做好防治是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记住“动”起来,远离心脑血管问题!希望您从今天开始做起来,也把这个简单的方法告诉身边的人,健康是自己的,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远离心血管疾病,管住嘴,迈开腿,更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