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老行业之二十八】箍桶匠

 芳华亭 2020-08-17

箍桶匠,俗称箍桶佬,又称圆作木匠,旧时民间专门制作与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

在木匠手艺中,有“方凿”和“圆凿”之分。学“圆凿”的擅长制作澡桶、水桶、脚桶、马桶等圆形的木质生活用品。因为箍桶匠制作的马桶、脚盆、米桶、锅盖等家什都以圆形为主,以示与造房子的方作木匠区别。

过去由于塑料工业不发达,家庭卫生设施比较简陋,老百姓家中上列用品都是依靠学“圆凿”的木匠来做。因此,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噢……箍桶噢……”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

各种木桶材料都是采用杉木,民间也称之为“和木”。这种木材呈白色,质轻,有香味,是制作房梁和器具的上好材料。大凡准备做桶的百姓家,早早地就备好了木料和桶箍。桶箍也分三六九等,最差的要算竹箍,好一点是铁箍,最好的是铜箍。使用什么样的桶箍也反映出这个人家的生活水平,因此,如果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再穷也要打制几付好铜箍。

箍桶匠最忙的季节要算夏季到来之前。夏天每天要用澡桶洗澡,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把闲置在家多时的澡桶拿出来修理一番,实在不能用的要打一个新的;遇到有板烂掉的,也要换上新的;漏得很厉害的,就要请桶匠把箍紧一紧,最后再用桐油油上几遍,夏天洗澡的问题就算解决了。总之,每年这个时候,箍桶匠不愁找不到活,有时走到一个庄子上,能连续干上十天八天。箍一个澡桶除吃住由东家解决之外,还可以有两三块钱的工钱,有时还会碰到用大米、菜油抵作工钱的,这一点箍桶匠们的机制还是灵活的,不苛求现金交易。

最让箍桶匠高兴的是到那些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的人家干活,因为在南方,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在女儿的陪嫁中必不可少的要有两样东西——马桶和脚桶。考究一点的人家,脚桶还要做成高脚的。做这类活不仅材料好、招待好,就连工钱也高些。

一个木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经过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10多道工序。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的澡桶、马桶、脚桶等逐渐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些塑料桶既不怕摔,也不怕漏,更不用每年去修理,因而渐渐取代了木桶,箍桶匠的生意也逐渐清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家庭卫生间的革命,抽水式马桶、陶瓷面盆、浴缸、整体浴房等等卫生洁具的出现,加之林林总总的桑拿洗浴中心,使得马桶、脚桶、澡桶等用品,不管是木料的还是塑料的,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箍桶噢……箍桶噢……”的吆喝声也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连同马桶、脚桶一起进入了民俗博物馆,当年那些以制作这些物什为生的箍桶匠逐渐隐退,相应的技术也几近失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