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桂枝汤加减治疗心系疾病的思路

 中庸为善为美 2020-08-17

刘力红老师指出《伤寒论》其实提供了很多的临床思路,只要我们用心就能体会到,比如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2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证之临床,脉促、胸闷并非都是太阳病误下后才出现,而是心脏病常见的主要症状,脉促表征心律的异常状态,胸闷属于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症状。因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实代表了扶持心阳、温通心脉的临床思路与浅深次第。

正如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所说:“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寒酸,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见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薄不能散邪,加附子之辛热,为纯阳之剂矣。仲景于桂枝汤一减一加,皆成温剂,而更有浅深之殊也。”


而心系的疾病,除了心主血脉的层面,还会涉及到神层面的问题,比如:

《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以上6条均有心慌、惊悸,甚至烦躁、狂乱等神志异常的精神症状,且方药中都含有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的基本配伍

细细品味,这些条文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精神异常的理法方药次第,如:

64条因为汗为心之液,过汗伤及心阳,导致心阳不振引起心下悸动,故以桂枝甘草汤直接辛甘化阳,振奋心阳;

118条因为误用烧针,再用下法,既伤及心阳,又惊扰心神,致使心神涣散出现烦躁,除了运用桂枝甘草辛甘之剂振奋心阳之外,还兼用龙骨牡蛎以收敛心神;

112条误用火疗之法,导致在心阳受损、心神散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痰浊扰心之证,病人出现惊悸狂乱,卧起不安的症状,所以治法上以桂枝汤去酸寒之芍药扶持心阳,又以龙骨牡蛎收敛心神,蜀漆豁痰以醒神。

方名救逆,而《伤寒论》中冠以救逆的方证,除此之外均为四逆汤类方,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等,四逆汤类方乃是挽救少阴阳气之逆,迟则阳脱而死,而此方则是挽救心神之逆,迟则痰迷心窍,神志难以恢复,生不如死。

现在不少抑郁焦虑证、精神分裂症病人到了后期就是如此,可见仲景制方命名之精微。

而65条则汗后不仅心阳受损,且兼有水饮凌心,导致出现脐下悸动,欲作奔豚,故除了振奋心阳之外,还兼有茯苓、大枣以培土利水;

117条也是用烧针发汗,引起针处受寒起核,心神惊扰诱发奔豚气,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心处,除了用灸法温散针处寒邪,还在桂枝汤中加重桂枝之量,以振奋心阳,不去芍药而加重桂枝的分量,亦可以加强辛甘化阳之力;

107条则较为复杂,涉及到了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的范畴,不仅心阳受损、心神烦乱还伴有神昏谵语,因此方药的主体是以柴胡剂枢转少阳气机,再合以大黄清泻阳明以止谵语,桂枝甘草振奋心阳,龙骨牡蛎铅丹重镇收敛心神。

证之临床,这些思路当能为我们解决临床上的精神异常疾病提供有益的参考,自今年疫情暴发以来,接触到心情抑郁、焦虑烦躁的门诊病人有上升的趋势,不少病人并非简单的肝气郁结之证,而是恐惧焦虑伤及心阳所致。

正如《灵枢经·本神篇》上所说:“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治疗此类疾病除了振奋心阳,并根据实际情况配伍敛神、化痰、利水等治法外,严重者还需要配合五行针灸、黄帝内针等针药并用,配合情绪调节等方能起到良好效果。




文字:赵江滨

图片:网络

排版:卢薏

审稿:黄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