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克己 | 保定军校传奇 (第一集)

 卷小耳 2020-08-18

写在

前面

近来经常“触电”。先是在河北卫视里客串了一把主持,《穿越经典》,反响颇大;后又担纲文学统筹,央视大剧《布衣天下》上映在即。前不久又应央视科教频道之邀,参与〈中国影像志·高阳县〉的编导工作,该片也即将上映。只有这一次,被央视“放了鸽子”。我撰写的大型纪录片《保定军校传奇》给了点辛苦钱,却迟迟不见动静。许是我的稿子不成熟。且不管它,先在我们的“新鲜”上发表一下,为“新鲜”攒点人气。原创不易,诸位客官,打赏时别手软呀。

引子

京南名城保定以东70公里,这里是著名的华北明珠白洋淀。在它的核心地带有一个名叫端村的村子。在村里,王氏一门六将军的故事,被历代传颂。王余庆,王凯庆,王桐庆,王麟庆,王都庆,王藩庆,先后在著名的保定军校步兵、炮兵、骑兵科毕业,几十年戎马生涯过后,先后被民国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少将军衔。烟波浩淼的白洋淀,因了王氏一门六将军的传奇而倍添英雄之气。

从1902年到1923年的21年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保定军校先后培养出了近两万名毕业生,他们当中粗略统计获少将以上军衔和身居政坛要职的的就有2000多名。毫不夸张地说,保定军校生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

保定军校,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一个时代的传奇。

这是落成于世纪之交的北京中华世纪坛,其青铜甬道铭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906年,丙午,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开设。

世纪坛的青铜甬道,记载的是300万年前到公元2000年中华民族发生的重大事件。那么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的开设,是因为什么而入选呢?保定军校,因何成为了一张历史与文明的名片,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特殊的符号呢?


第一集《一个时代和一所军校》


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回拔至遥远的1902年1月,在保定火车站,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滴水成冰的天气里恭候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大驾的到来。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慈禧和光绪逃到了西安。此次返京,袁世凯特别安排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辆插满了龙旗,安置着龙椅,金壁辉煌的皇宫般的火车——龙舆銮车。

袁世凯如此费尽苦心讨慈禧和光绪的欢心,背后有他深远的目的:他要在他的辖地直隶首府保定,设立中国第一所现代陆军军校。为他的北洋新军培养新式军官,为他的政治野心搭建一个跳板和平台。

满身疮痛的满清王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屡遭外侮。如果说以西方和日本为代表的新文明新科技打败以满清政府的旧势力旧体制也是一场战斗,甲午战争就是最为惨痛的伤口。变法图强成为中国上下的共识。而其中呼声最强烈的,就是军事上的改革。

请看袁世凯当年对甲午战争的反思:(甲午之战)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足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纷歧,纪律废驰……。

北洋水师覆灭后,大诗人黄遵宪发出了这样的哀号:噫吁哉,海陆军,人力合,我力分。如蠖屈,不得申,如斗鸡,不能群!

早在1895年,位于北京菜市口丞相胡同七号的一座深宅大院里,血气方刚的维新人物袁世凯在自己的一生挚友徐世昌的陪同下,不止一次拜见自己在宦海仕途上起到关键作用的晚清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担任过晚清五部尚书(吏、刑、工、礼、兵部)的保定高阳人李鸿藻。后人皆知袁世凯的小站练兵生涯取决于李鸿章的提携,但据史学界最新的史料和研究发现,被称为“清流派首领”的李鸿藻的举荐,才是袁世凯接替名臣胡燏芬主持小站练兵的关键所在。(镜头提示:袁世凯给李鸿藻的的信札)从朝野力量上分析,李鸿藻是晚清四大政治势力“帝师王佐,鬼使神差”的代表人物,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面前,拥有很高的信任度。从私人情感上来说,袁世凯嗣父袁保庆、叔父袁保龄,以及徐世昌等人都是李鸿藻乡试、朝考门生,而袁世凯、张之洞、张佩纶等维新人士莫不是凭籍着保定大佬李鸿藻的提携保举走上了大展身手的晚清政治舞台。袁世凯也由此和保定结下了解不解之缘,袁世凯在创建保定军校的过程里与保定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了保定军校历史中一个个饶有趣味的花絮:李鸿藻去世后,袁世凯亲派北洋兵丁护灵下葬,山东巡抚袁世凯特意在保定高阳接任直隶总督关防,并在入驻保定期间多次拜谒恩师李鸿藻的故居和墓地(镜头提示:李鸿藻故居、墓地)。袁世凯在自己的练兵处为李鸿藻公子始终保留了一个干薪几十两的差使。在袁氏称帝的闹剧中,袁世凯又在劝进人名单里第一个圈定了李氏公子,但被李公子拒绝了。(镜头提示:《李鸿藻年谱》、《李宗侗(李鸿藻孙)回忆录》书影。)袁世凯后来同满清权贵练兵大臣荣禄与庆亲王奕劻之间的交集与人脉,袁世凯获得练兵与创办军校的的绝对权力,都与保定籍朝廷重臣李鸿藻关系至深。

凭借着甲午战争中在朝鲜战事中积累的的军功和李鸿章、李鸿藻等人的大力提携,一代军事强人袁世凯终于在晚清政治版图上展现了过人的魄力和目光,保定军校就是他和满清统治者充满政治较量的博弈中一枚得意的棋子。

1902年,保定第一所军校“保定行营将弁学堂”在保定小集街新张开幕,(镜头提示:袁世凯给朝廷的奏折)从此在此后的21年时间里,保定府里先后有18所各种军校你方唱罢他登场。成为袁世凯掌握的北洋军事势力的重要核心,袁世凯和他的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一起缔造了保定军校属于自己时代传奇。从广义上的保定军校里,在它的创办者和师生中先后走出了中华民国三位总统,一位执政,十数位国务总理、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大帅司令,以及1700多名将军。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从某种种度上说,就是几十位保定军校毕业生在拨弄历史风云,驾御决定国家走向和态势的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引发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变革。

军校的创办人袁世凯确立的以编练新军、创办军校为主的大政方略为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从一个个保定军校的名字中便可约略看出:1902年,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建立,北洋参谋学堂成立。随后,北洋陆军测绘学堂、速成武备学堂、保定陆军小学堂、北洋陆军师范学堂、马医学堂、军械学堂、经理学堂、宪兵学堂、电信信号学队、军医学堂相继成立,袁世凯创办的新式军校成为了手中的王牌,权力的资本,也为中国军队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通才。而此时的满清权贵,也深为袁世凯的军事野心的膨胀忌惮不已,1906年,清政府成立陆军部,由满人铁良担任尚书一职,以全国招生为目标,建立国办性质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通国陆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协和速成学堂”,终于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尽管督办、总办的称呼变成了堂官、校长,但袁世凯、冯国璋等人确立的办学宗旨和传统却一脉相承,军校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军事人才”为最高追求,以培养学员的胆识、谋略、军事技术为核心。这和1906年创办的满清贵冑军事学堂办学效果立判高下。这其中的几个细节颇有意味:满清练兵大臣庆亲王奕劻想方设法贪污受贿,贵冑军事学堂的办校费用仅校舍一项就高达25万两白银,常规费用每年达8万两;而袁世凯练兵办军校却从自己的俸银中每月拿出200两充作公用;满清贵冑学堂官兵还热衷于一种拉弓射箭的冷兵器游戏,拉弓前比赛现场摆几大块肥肉,谁吃得多谁便被认为勇力过人;而保定军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早就学起了步兵操典、军事测绘、电信信号、日文德文。贵冑学堂学制达到了五年,却没有培养出一名在军事领域里的将帅之才,而保定军校早期的几所学堂里,吴佩孚、孙传芳、靳云鹏、陈调元、孙岳、齐夑元等,日后都成为了拥兵数万割据一方的军中枭雄。辛亥起义,面对热情有余,力量不足的南方革命党,载沣、荫昌、铁良等一干满清权贵六神无主,束手无策;而袁世凯和冯国璋、段祺瑞和保定军校师生为主要力量的北洋新军却在硝烟和炮火连天里游刃有余,纵横捭阖,演绎出了一个朝代的更迭。这是保定军校在历史大变革中第一次当上主角。

袁世凯创办保定军校,有一个大有深意的细节颇耐人寻味:保定军校的大门,要比“直隶总督衙门”的阔大门庭还要宽阔,这反映了袁世凯这个首辅大臣封疆大吏怎样的心态?军校寄予了这位乱世枭雄怎样的希望和抱负?保定军校高大的门楼里曾经有一块硕大无朋的照壁,袁世凯更亲书“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于其上,可以说,21年的军校历史,军校的师生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用勇敢和智慧最深刻地诠释了这四个字的含义。远远地超越了袁世凯最初充满个人欲望的设计与运作,保定军校的大门,不仅大过了象征权力与野心的权欲之门,保定军校培养出来的人,更成为了创造历史,扭转乾坤的大写的人!

        1907年,保定的通国速成武备学堂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南方考生。在他的老家浙江,经过虚报年龄和软磨硬泡,这名考生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在一千余名考生中成为幸运的六十分之一,终于成功入学。日后证明,这次考试改变了保定军校的历史,也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这名考生就是后来的蒋介石。当时名字叫做蒋志清。

蒋志清在保定军校的故事有许多,但最为有名是这个经典场面。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日本军医官居在给学生讲细菌课时,把一块泥土放在桌子上,用来比喻中国,说这块泥土上有四亿个细菌,就像中国的四亿人口一样。日本教官当着中国学生的面,把四亿中国人比做寄生菌,显然是有意的污辱。其他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但蒋志清听到这里便愤然而起,直上讲台,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送到日本教官面前大声说:“日本有五千万人,是否像五千万寄生虫,寄生在这八分之一的泥土中?”这是突如其来的的反击,使这位日本军医官大吃一惊,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当这位军医官看到蒋志清没有辫子时,就咆哮着说:“你,你是革命党!”蒋则忿然回答:“只问你比喻的对不对,不要问这题外事!”日本教官无言以对,就去找校方办要求严厉惩办蒋志清,由于日本教官不尽事理,连校方也同情蒋志清,最后只好不了了之,通过这件事,蒋介石的爱国形象就在同学中树立起来了。

1907年冬,蒋赴日本士官学校继续留学。四年后,他手持驳壳枪,成为辛亥革命中攻打杭州城的敢死队队长。再过几年,他成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他在回忆自己的军事生涯中念念不忘的是他在保定军校中形成的吃苦耐劳、敢作敢当的青春岁月。

  

在1916年末,准确意义上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生中,走来了一位广东籍的面相英挺、气度不凡的考生。面对学校公布的步、骑、炮、工、辎重招生细则,他独独选种了工兵科作为自己的主修科目。要知道,步科、炮科和骑科才是当时的热门学科,升官发财更为便捷。他在给同学们分析时这样说,中国不缺步兵和骑兵,缺的是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的工兵。中国人也总不能是在战争中过生活,我要学的就是工兵,学物理、化学、工程建设、桥梁架设、实用爆破,我要当中国最好的工兵!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如邓演达等,真的就选择了工兵科,抛弃了热门的步炮科。他学业精进,尤其是在工兵科的沙盘对抗演练作业里,总是主动要求做指挥官,代表工兵连参加擂台赛,他的工兵指挥艺术得到了初步展现,战机选择、攻防战术都运用娴熟,富于创造,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对手,被称为未来的“工兵司令”。

他的名字叫叶挺,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域里的开拓者。北伐战争中的铁军前锋,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的工农红军总司令,用毛泽东的话说:“人民军队的历史要从你写起。”而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精神无一不是在保定军校工兵科的沙盘前练就。而类似叶挺这样,只知耕耘开拓,不问前程收获,只身一生拼杀,并未等到封将拜帅高光时刻的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域里的红色“工兵”,保定军校里还有一长串的名字:金佛庄、董振堂、赵博生、边章伍………

从满清王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整半个多世纪的“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每每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总有保定军校毕业生高大的身影投身其间,为历史转折处的中国,增添着金属的品质和血与火的壮烈。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 “保定军校”时间,就是由袁世凯、冯国璋、吴佩孚、蒋介石、孙传芳、李济深、叶挺、陈诚、张群、邓演达、蒋光鼐、陈铭枢、张治中、白崇禧、薛岳、傅作义、陶峙岳、刘文辉等风流人物开启。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关头,保定军校师生的互动与因缘,则为古老的中国留下了生动、鲜活的注脚。

请看这两个颇有意味的场景对比:据《清实录》光绪朝卷记载,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乙丑,也就是1903年的4月7日,慈禧皇太后携光绪帝谒陵后,自西陵梁各庄行宫启銮,来保定视察。袁世凯身穿黄马褂,顶戴花翎,率领全体学生一千多人跪于路旁迎驾。西太后赏给教习和学生每人一枚银牌,以示恩宠。皇恩浩荡,昊天罔极。袁世凯因办学有功而倍受赞赏,冯国璋也因练兵办校有方,官阶由从三品晋升为正二品。而仅仅几年之后,清廷调袁世凯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党,但潜回老家休养生息静观时变的袁世凯对前去讨教的北洋大将、保定军校首任督办冯国璋开出了六字秘诀“别着急,慢慢走”的锦囊妙计,拖垮了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

同样,第二次北伐战争,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时白崇禧前锋所指,望风披靡。但赶不上新进东北王张学良撤退的速度快,东北军退守关外,北伐革命还是功败垂成,中国还是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这时,同样来自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张群张岳军自告奋勇去当说客,成为了张学良的座上客。要知道,张学良也与保定军校颇有渊源。1918年,张学良遵父命,只身到北京报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因为考期已过,只好由陆军总长段芝贵特别推荐加考一场,上好的茶点,随意可翻的参考书,同考的四人还可对抄,这样优厚的考试条件,但数学考题张少帅还是答不上来,主考官只好把卷子拿到出去找人代答。就这样,张少帅还是被保定军校破格录取。虽然张学良因故没有入学,但张群张岳军还是利用保定军校这个共同的话题,在很短的时间,以很小的代价,说服了张学良果断“易帜”,接受民国中央政府领导,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有趣的是,张群与张学良这两个保军军校的正牌毕业生与冒牌生用以交际、讨价还价的麻将桌旁,还有一位名人辅佐谈判,他就是晚清重臣,袁世凯练兵办军校的恩公李鸿藻的公子,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私下,张学良曾一止一次问手下:张群和李石曾暗地里称呼我什么?手下回答:他们叫你张先生。这令张学良当下就感佩不已,于是思忖良久,痛下决心,归顺中央政府。保定军校,就是这一干与军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历史名人在决定家国和自己历史前途的场合,屡屡提及的情感的纽带和人性的筹码。

1907年初,江浙青年蒋志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步行从浙江到保定军校求学,1908年,他和张群、王柏龄、杨杰等同学东渡日本,继续他的日本振武军校求学之旅。临行之时,同学童保喧在保定庆珏饭店为他们送行,其间童保喧吟诗一首,为大家壮行:四面劫尘唤梦回,少年世界少年为………钱塘浪满瀛州近,辽渤帆圆苍海来。花开文明留意采,好扶祖国上竞台!蒋志清在赴日在途中改名蒋介石,取“其介如石”之意,多年之后,蒋介石在对青年演讲时说到他的保定军校生涯深情地说:“少年学生性情未定,知识尚浅,恰如一张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苍则苍,染黄则黄,青年成大业立大功必须从吃苦耐劳开始!”蒋介石说过的这番话,一定回忆起了,21岁的他在保定军校炮科德文班里黎明即起,每天为军马擦热皮肤,白天出操,夜里苦读的难忘时光;无疑,蒋介石的座右铭为保定军校莘莘学子们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警世名言!

保定军校的建立,让京畿重地,直隶首府保定逐渐变成了近代中国的一座兵营,一座学生城。一股新鲜振奋勇武向上的社会潮流由保定军校而生发,影响国人。保定军校成为全国青年人人向往的心中圣地,上军校,到保定,成为青少年学子们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人生励志俗语。保军军校,21年的不凡办校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交相辉映。两万多名身怀理想的毕业生,二千多名将军,数十位手握国柄的政界名流,从保定军校里鱼贯走出,走向古老而广袤的国度,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