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实必然和约束因素--税收基本规律之二

 雨送黄昏xzj 2020-08-19


关于我们

       互帮互助,开拓税官视野,“互添互补,共建税务家园”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理念。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为基层一线税官提供快捷、权威、实用、互动的税务专业化服务,竭诚希望更多的同仁支持我们,提供原创税收业务作品,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税收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所有商品或者服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个人消费。作为个人消费主体的消费者即增值税链条最后环节的购买方是缺乏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需求的。工业品和资本品由于各种因素产生相对较强的发票供给,必然使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增值税进销项税额倒挂成为普遍性的常态。即作为消费品的供给者,客户无或者极弱增值税专用发票需求,而供应商能提供相对充裕的发票供给,并且越溯及上游特别是高程度公共性的公司其发票供给的意愿愈加强烈,并因垄断性市场地位和低廉的进项税额机会成本构成强势发票供给。供应商为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必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市场优势地位使得其下游客户在性价比方面实际上无从选择,必然接受其进项发票。但该企业的客户是个人消费者几乎不索取发票,这部分超出发票需求的进项税额要么以无票方式报税,或者虚开给其他需要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购买方如何选择,受到或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外部约束机制的影响或作用。上游的发票供给大于下游的发票需求,这部分差额总在诱惑和激励纳税人虚开的冲动。这就是虚开行为的起因。


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是生产资料(源始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人力资源)结合的结果。以自然资源产业链条视之,经营规模(包括资产、技术、社会资源等)等投资经营门槛越高,越需要多人数投资者并且能控制相当的投资经营所需资源,这样就容易集中在高程度公共性(包括产权分离度)的公司。相对而言它们更多地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公司规模越大其对政府以及社会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更意愿选择法律遵从、承担社会责任和在意自身形象,并且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间接成本更大,因而具有强烈的内部制约和外在约束机制。
    除了内部制约机制,外部对虚开行为的约束,最直接取决于税收征管。极端放任即税收征管零状态下是不存在虚开行为的。假如经营规模、生产要素、税负指标等都没有被查的风险,而且留抵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能允许退税,这种情况下逃税不仅简便,而且收益远高于虚开。因为虚开除了增加成本(税费以及管理、交易成本)外,还得让渡部分逃税的收益(向购买方收取低于税率的税点)。在税收征管极度完善的状态下也不存在虚开空间。假如所有生产要素指标都完全处在税务机关无缝监管下,逃税行为基本上会被查处的,那么虚开除了徒增成本和麻烦外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
    当然为了业绩或者其他经营需求或者从政府处获得奖励的除外,但这部分不是税法应该考虑的。没有税收流失的虚开,对税法而言仅是破坏了税收秩序,这部分的处置在发票管理办法等程序法体系中已经规定清楚的。如果考虑到其对政府财政、市场交易秩序或者投资者等的损害或者是内部的贪污行为,自当在其他法律体系内予以规范,税法可适当配合,但怼以税收流失的惩罚体系显然牛头对上了马嘴。

上述坐标反映虚开行为与税收征管和税收流失的关联。
假定横坐标为税收征管,纵坐标为税收流失,坐标原点0为完全没有税收征管状态,b即为此情形下税收流失的值,也就是最大值;横坐标a点为税收征管应收尽收的理想情况。当税收征管力度从0点到a点时,税收流失也从b点逐步降至0,总体税收流失为0ab区间。加强税收征管以后,税收流失产生了分化,虚开行为从0到最高点t(税收征管力度为t1税收流失程度为t2),然后又回到0(税收征管力度为a,税收流失为0)。税收流失区间oab中,ota部分是虚开有关的税收流失,otb为逃税(包括与供应商合谋逃税)的税收流失。其实也就是由于税收征管对经营规模、生产要素和税负水平的管控加大了直接不开发票逃税的风险,使得纳税人选择虚开这种迂回的路径谋取非法税收利益。
    这里的变化是,强化税收征管使税收流失从b点逐步降低,其中一部分税收流失仍然以直接逃税实现,同时另外一部分的税收流失由于逃税存在障碍,改为虚开行为来获取,达到最高点t后虚开行为逐渐下降,最终税收流失回到0。


    对逃税,即不开票销售不申报纳税行为,税收征管有两个约束机制,“可兑现逃税值”和“风险逃税值”。(参见《增值税逻辑链条之逃税线路图》)在这两个机制下,间接逃税即与供应商合谋不获取进项发票选择由供应商逃税和与客户合谋虚开发票选择转嫁收入由客户以进项抵扣的方式消化逃税税额就是获取逃税收益的必然选择。与供应商合谋不获取进项发票最终是通过供应商端链条逃税规避上述两个约束机制,而虚开发票是客户端链条虚抵进项税额来规避。当然对他们来说这需要作风险收益的评估,在现行的税收征管方式下,只有在逃税不得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虚开行为。
不考虑无税收流失的虚开行为,在税收流失零和博弈(逃税收益=税收流失)的基础上,上游的发票供给超出下游的发票需求,这是虚开行为的源头。虚开实现的概率除了内外部约束以外完全取决于税收征管的力度。税收征管对虚开行为的制约呈现先扬后抑的曲线增减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