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药大师高凤桐:针药结合治疗腰痛

 malibag 2020-08-19


专家简介

高凤桐,原名高云麟,别号于岗居士,北京市人,生于1887年12月8日,卒于1962年5月13日,系北京市的著名老中医,擅长针药并用。高凤桐自幼勤奋好学,曾从师吴希文、焦茂斋、杨浩如,学习中医内科和针灸。并博览《素问》《灵枢》《难经》《针灸甲乙经》《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东垣十书》《丹溪心法》《儒门事亲》《东医宝鉴》《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医宗金鉴》《时疫论》《针灸大成》等,尤其对叶天士学派的著作研究较深。自1915年开始行医,临床经验丰富,且善于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他编写的《针灸中药经验证治》、参与编写的《针灸学简编》等二书,对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做了基本的总结。


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发病率较高,国外有报告认为,世界人口的80%患过腰背痛。本病为中医内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中医有较好的疗效。

西医学中的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脊柱病变之腰痛等,可参照下述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黏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黏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 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屏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3.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事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历代医家都重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景岳全书·腰痛》也认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黏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临床表现】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酸痛、濡痛、绵绵作痛、刺痛、腰痛如折,以及腰痛喜按或拒按,冷痛得热则解或热痛遇热更甚。或与气候变化有关,腰痛与气候变化无关。腰痛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腰痛影响功能活动,使腰部“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腰痛固定,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引起腰脊痛、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

【诊断】

1.自觉一侧或两侧腰痛为主症。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有关实验室检查或腰部X线片,提示西医学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诊断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肾着 虽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腰软 虚证腰痛可伴有腰软。但腰软是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3.淋证 淋证中的热淋、石淋常伴有腰痛,但必伴有小便频急、短涩量少或小便中带血等症状,可与本病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有久居冷湿、劳汗当风、冒受湿热,或腰部过度劳累、跌仆伤损病史,起病急骤,或腰痛不能转侧,表现为气滞血瘀征象者,为外感腰痛;年老体虚,或具烦劳过度、七情内伤、气血亏虚病史,起病缓慢,腰痛绵绵,时作时止,表现为肾虚证候者,属内伤腰痛。

(2)辨标本虚实 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邪气内阻,经络壅滞为标。《景岳全书·腰痛》说:“既无表邪,又无湿热,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斫丧,或以七情忧郁,则悉属真阴虚证。”

高老认为:腰病以风寒湿和肾虚引起者为最多,其他如湿热、瘀血、闪挫等皆可致成本病。另外由于精神情绪的影响,而发气滞腰痛者亦属多见。临床中必须辨证因,更应注意病之虚实、新久、深浅等,方能正确论治。

2.辨证治疗

(1)风寒湿痹腰痛

腰部酸痛或强痛,甚则不能俯仰,牵引腿足作痛,多因天阴、受寒而增重,脉多弦缓。治宜通经活络。

针灸

取穴:肾俞、关元俞、上髎、委中。

手法:肾俞、关元俞用补法,留针30分钟,或灸10壮;上髎、委中用泻法,留针30分钟。

药物

处方:独活9g,丝瓜络9g,川芎6g,当归9g,防己9g,桑寄生9g,牛膝9g,杜仲9g,海风藤9g,续断9g,海桐皮9g,夜交藤12g。

本证系外感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针上穴可以通经活络,灸肾俞、关元俞能活血通络。一般初得疼痛者每天进行治疗,若病久酸痛者亦可隔日治疗一次。

(2)气滞腰痛

腰间窜痛,有时牵引肩背作痛,多有明显的精神因素,面色暗滞,胸闷不舒,烦躁,舌无苔,脉弦。治宜调气通络。

针灸

取穴:肩髃、曲池、肾俞、关元俞、委中。

手法:宜用泻法,留针30分钟。

药物

处方:砂仁6g,木香6g,藿香6g,桑寄生15g,沉香1.5g,香附6g,丝瓜络9g,生姜3片。

气滞郁结腰背窜痛的治疗,必须在通经络的基础上,佐以调气疏郁之法,如针肩髃、曲池用泻法,药物用木香、沉香、香附等芳香之品皆能调气,用生姜、丝瓜络等取其通络疏散之功。本证有时急剧发作,疼痛剧烈,辗转不能,此时应重泻肾俞、关元俞、委中,使患者有沉重的感觉;疼痛稍减后,再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往往起针后疼痛消失,再配合药物内服,一般能迅速治愈。

(3)瘀血腰痛

腰部固定性刺痛,按之痛剧,转侧时如锥刺,多昼轻夜重,舌红无苔,脉沉涩。治宜活血通络。

针灸

取穴:肾俞、关元俞、膈俞、委中。

手法:肾俞、关元俞用补法,留针1小时,灸5壮;膈俞、委中用泻法,留针15分钟。

药物

处方:当归6g,苏木4.5g,柴胡6g,羌活3g,防风3g,桂心3g,麝香0.15g(冲服)。

水煎,兑黄酒一盅,分2次服。

瘀血腰痛多有明显的闪挫、跌仆等外因,若女性患者有月经不调而腰痛时,亦多属瘀血所致。针灸肾俞、关元俞、委中能通经络止痛,膈俞用泻法可以活血行瘀。药物用当归、苏木活血,羌活、防风、柴胡、桂心、麝香能舒气通络,黄酒为引增加活血之功。若确属瘀血腰痛,病程日久,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用王清任身痛逐瘀汤:秦艽3g,羌活3g,没药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川芎3g,当归9g,五灵脂6g(炒),香附3g,牛膝6g,地龙6g(去土),黄芪30g。效果每多佳良。

(4)湿热腰痛

腰部酸痛、肢体沉重,遇天阴或久坐而加重,腰部遇热不舒,口微渴,小便涩赤,舌苔白黄,脉缓或沉。治宜清化湿热,佐以活血通络。

针灸

取穴:肾俞、关元俞、阴陵泉、足三里。

手法:阴陵泉用补法,留针30分钟;其他穴用泻法,留针15分钟。

药物

处方:苍术9g,黄柏9g,当归9g,川芎4.5g,白术9g,防己12g,薏苡仁15g。

本证针阴陵泉用补法、足三里用泻法,能调脾胃清化湿热;针肾俞、关元俞能通经络止痛。再配合药物用苍术、黄柏等化湿清热。但针药并用必须每天进行治疗,若胀痛已止,仍须继续治疗一个时期,方能巩固疗效。

(5)肾虚腰痛

腰痛绵绵不止,口干渴,舌光无苔,脉尺弱或沉细。治宜益肾通络。

针灸

取穴:命门、肾俞、关元、太溪。

手法:宜用补法,留针1小时。关元、肾俞各灸10~15壮。

药物

处方:补骨脂9g,胡

可以输入140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