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习惯性熬夜到每天早睡早起,我做了这3件事

 黄袍怪 2020-08-19

01


熬夜,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共同困扰。

尤其是假期宅在家里的时候,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了,吃完午饭又昏昏沉沉的,想再小睡一会儿,没想到这一睡又睡到了晚上。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倒睡不着了,大脑甚至进入了兴奋状态,只想玩个不停。即使强迫着自己努力躺下,也是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睡也睡不着。

我曾经也有过很严重的熬夜问题。自己明知道晚睡晚起这件事其实很不科学,可是就是没办法控制住自己,一不小心就会睡过头,然后晚上失眠,最后无可奈何地陷入到“黑白颠倒,日夜不分”的混乱状态中去。

损害身体健康是熬夜给我们带来最直观的坏处。但,大多数人没发现,熬夜还有个很隐秘的坏处。

那就是会让我们整体的情绪状态变差。

我曾经记录过自己熬夜的时候都做过什么,发现凌晨两三点时我最经常做的事儿是刷b站、知乎、微博,甚至逛淘宝都能逛到两三点。回忆起来,熬夜所花费的那些时间几乎都是典型的“垃圾时间”。

用最宝贵的时间去交换成堆的信息垃圾。

没错,熬夜的时候,我们是快乐的。可这种快乐,只是短暂又虚无的那种快乐。

痛苦的地方在于,我们都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和价值,却又忍不住这样做,然后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更频繁地刷新社交网站,在焦虑中加深着自己熬夜的习惯,无法自拔。

其实,如果找对了方法,早睡早起这件事也可以很简单。

总结来说,从习惯性熬夜,到坚持早睡早起,我只做了三件事。


02


第一件事,给自己一个早起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做不到早睡呢?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我们在时间比较早的时候,还不困。在不困的时候企图睡着,是这世界上最困难的事。

不困的原因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生理上的状态,我们如果习惯了两三点睡,睡到第二天十一二点,那么十点就逼自己睡觉,确实很不现实。二是心理上的状态,有了一点困意,但就是不愿意去睡,想多玩一会儿,反正明天也没什么事儿。

我们先讨论第一种情况。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坚持早起,可以午睡,但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让自己在白天保持最清醒的状态,到了晚上,自然会感觉到困意。

那么第二种情况呢,不愿意去睡怎么办呢?晚上不愿意睡,白天也不愿意早起。其实这种现象反映出了我们本身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早睡早起”。

如果早起是为了完成自己并不喜欢的作业,如果早起是为了冠冕堂皇的健康身体,如果早起是为了自己讨厌的工作上班打卡,那没有人会愿意早起。

为什么我们没法早起呢?因为我们缺少一个早起的动机和理由。

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我从前熬夜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时间很不够用。因为醒来就已经十一点多了,就像路遥那句话一样,“早晨从中午开始”,下午状态不好很难工作,晚上又下意识地想要放松自己,总共也没几个小时是真正专注的时间。

当我觉得无所事事的时候,倒还可以,但当我想要尽快完成一些任务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焦虑,很紧张。

如果六点起床的话,从七点到十二点都是效率很高的时间。当我真正开始早起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两三天都做不完的事情,原来集中精力只要一个上午就可以搞定。

所以,提前给自己找到一个充足的理由,不断说服自己,我想要早起,并且提前计划好自己在早晨最想完成的事情。

只有对第二天的规划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够在第二天迅速的清醒,然后起床。


03


给自己一个早起的理由,这是个早起的总体战略。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件事,是早起的具体战术。

战术分别有三个步骤,提炼自《斯坦福高效睡眠法》这本书。

步骤一,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睡眠周期。

有许多文章中都曾提起过90分钟睡眠周期这个理论。意思是说我们的睡眠是以90分钟为周期的,所以在定闹钟的时候,最好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安排成90分钟的倍数。

但《斯坦福高效睡眠法》这本书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作者指出我们的睡眠周期不一定都是90分钟,而往往是在90和120分钟之间波动,并且每个人的睡眠习惯和状态也不一样。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去生搬硬套90分钟睡眠周期理论,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睡着,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顺利地进入到睡眠周期里去。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尝试。比如今天你七点起床觉得状态不错,那么就坚持七点起床这个固定的时间。只有不停地调整,根据自己的反馈,才能最终获得一个专属自己的作息表。

步骤二,用“体温”调节睡眠。

我读了《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之后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体温和睡眠之间的关系。原来,体温可以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睡眠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睡着的时候,体内温度会下降。所以,我们在睡前就可以通过提升体表温度,来降低体内温度,从而让大脑感觉到“困意”,更好的入睡。

因此睡前为自己制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同理,在早上醒来,如果感到昏昏沉沉的话,用手触摸一下冷冷的墙壁,或者光脚在地上踩几下,都能够迅速让我们从睡眠状态中清醒。

步骤三,用“光线”调节睡眠。

“光线”和“温度”是调节睡眠的两大利器。

入睡前,让室内的灯光尽可能调到昏暗,尽可能不碰手机等电子屏幕。当然,睡前不碰手机这一点很多人都难以做到。那么不妨试试先把手机屏幕的亮度调暗,否则一直面对着亮度过高的手机,很难产生困意。

早晨如果觉得昏昏沉沉,不想起床的话,也可以试试先把灯光打开,把窗帘拉开,为自己创造一个明亮的环境。虽然“开灯”这件小事不能保证将我们立刻从昏睡中唤醒,但是可以让我们的清醒程度缓慢爬升,让我们早起的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04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没能让你成功早起的话,我就要分享出百分百早起的“大杀器”了。

那就是,在早晨喝咖啡。

或许有人会觉得,大家都会在困的时候喝咖啡呀,这不是很常见的方法吗?

没错,喝咖啡很普通,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时候喝,以及怎么喝。

我平常是个不太喜欢喝咖啡的人,一是觉得咖啡不太好喝,二是觉得咖啡会让我过度兴奋。

所以,经过多次试验,我总结出了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

“只喝一口咖啡。”

我通常会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准备一杯咖啡,放在床边。等到第二天早上,第一个闹钟响起的时候,缓慢地喝下一口咖啡。这时候可以再躺下,给大脑一个缓冲期。咖啡因一般会在二十分钟左右起效,当第二个闹钟响起的时候,大脑会觉得兴奋了起来,联想到昨天做的计划,因而很容易就能起床。

为什么只喝一口呢?对我而言,这一口咖啡就像是一个开关一样,喝下它就能起到效果。而且喝一口咖啡,相比繁琐的早起程序,是很容易完成的事。

好,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早起的三个方法分别是:

一、总体战略:早起的理由
二、具体战术
(1)确定睡眠周期
(2)利用体温调节睡眠
(3)利用光线调节睡眠
三、秘籍:早起喝一口咖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