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讲案|第二篇为政之第2章

 泪眼问花华不语 2020-08-19

为政之第2章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探究

怎样理解“思无邪”?

“思无邪”语,今人指为孔子对《诗》的批评标准,而于来自则多未深究。

《译注》说:“‘思无邪’一语本是《诗·鲁颂·駉》篇中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

先读《诗·鲁颂·駉》:“駉駉(jiōnɡ)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唱的是:公马健壮,放牧原野。这些大马,灰中杂白,赤里间白,黑身黄脊,眼圈纯白,驾车强健。驰驱迅捷,奔往远道。

后儒读《駉》,指“思”为语气词,多无疑义。郑浩《论语集注述要》解“无邪”,意见颇不同。他说:“‘无邪’字在《诗·駉》篇中,当与上三章‘无期’‘无疆’‘无斁’义不相远,非邪恶之邪也。”他认为:“古义‘邪’即‘徐’也。”因而解为:“夫子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李泽厚引此说,直译为“不虚假”。

再读《诗·鲁颂·駉》全诗,共四章,每章八句。四章后三句分别为:“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大意是,马拉车彭彭作响。“无疆”而很俊;拉车很有架势。“无期”而有力;拉车持久。“无斁”而有派;拉车稳健。“无邪”而敏捷。可见,邪,有歪斜、倾斜之意。孔子读书善微言大义,将车马奔行之无斜,指喻《诗》三百之无邪,“思”字义也由虚而实,而这思想里头还包括了道德教化的意思。

后儒诚如此解读孔子所指喻意。《集解》引包咸语:“思无邪,归于正也。”后儒多以为,思无邪,是思想归于纯正。《集注》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朱熹认为,大凡《诗》之为言为咏,咏善可以感发人的善心,言恶可以惩戒人的欲念,其功用归根到底是促人性情纯正。他在《朱文公文集》中甚至说:“彼虽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即便诸《诗》皆由风而采,或涉世俗情爱,我仍以纯正无邪之心读它。故知,孔子讲《诗》三百篇,用一句话三个字来总括而为“思无邪”,就在于《诗》可以赋予更多道德教化的内容。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显然,《毛诗》的认识是接近孔子的:《诗》是情志表达所在,蕴藏于内心是情志,表达为语言是诗咏。情感在内心被触动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因而就会嗟叹,嗟叹不足以表达,因而就会咏歌,咏歌不足以表达,情不自禁就会手舞足蹈。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声音分出音阶,古人称名为宫、商、角、徵、羽,构成音乐。治世的音乐安详而欢乐,那政治就平和;乱世的音乐怨苦而恚怒,那政治就乖戾;亡国的音乐哀感而忧思,那国民就困顿。所以匡正政治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接近实现目标的了。先王凭借《诗》来规范夫妻,养成孝敬,敦厚人伦,淳美教化,改易风俗。

又,孔子论《诗》,有新出土的文献资料,见诸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李学勤推考“子夏很可能是《诗论》的作者”。篇中多有孔子“亲语”,明显体现了孔子的《诗》教思想及内涵。据马承源先生整理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不难发现《诗论》评诗,“德”字的使用频率尤高。这与孔子的“一以贯之”的思想是吻合的,而其诗教无不关乎德。孔子晚年喜易,也重德义。在回答子贡诘问时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帛书·要》)由是可知,孔子热衷于《诗》《易》,是以其中的道德教化为旨归的。

孔子刻意我读“思无邪”,诚然引领了后世关于《诗》的审美观,今人也无妨循这“无邪”去倾听,去吟唱,切不可无端地再将这《诗》疏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