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辑】迎新春化学知识联播(三)——烟花鞭炮的前世今生

 CBG资讯公众号 2020-08-19
编者按:灵猴回眸,雄鸡翘首。辞旧迎新之际,CBG资讯推出《迎新春化学知识联播》系列特辑,用知识承接过去,迎接新年。

导语:放烟花、燃鞭炮是民间过年过节的习俗。尤其在春节前后(各地风俗不同,自腊月初八的成道节至农历二月十二的土地诞),“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河竞响”,顷刻间“春色满园关不住”“棠梨杨柳斗繁华”,十里八街,姹紫嫣红,迷离闪烁,乡村和城市都被装点成了斑斓的不夜天。那么,烟花鞭炮是如何从无到有,其科技和工艺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传说浏阳人李畋是“硝磺爆竹”的祖师爷

(图片来源:国际烟花网)


烟花鞭炮的前身:“爆竹”

烟花和鞭炮都是火药制品,在聊它们之前得先谈谈火及与火有关的原始“爆竹”。

人工取火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传说燧人氏教人取火,烧熟食物,驱赶野兽。生竹子着火后竹节中的气体迅速膨胀,竹筒随之炸裂,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野兽闻之惊慌逃遁。久而久之,先人们逐渐开始习惯用燃竹的方法驱赶野兽了。

由于先人们对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缺乏认识,认为自然灾害和人的疾病是一些超自然力在作祟。而火,可以祛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戾气;烟,使阳气上升,正好“爆竹”的效果与此观念非常吻合。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从远古到先秦,从汉代到南北朝,“爆竹”习俗一直在流传,但所谓“爆竹”填入的还不是火药。到了唐中期,开始有了火药(当时称为硝磺),人们把硝磺填入竹筒中引火燃烧,其爆裂的响声更大,威力更强。据传,唐代的湖南浏阳人李畋是制作硝磺爆竹的第一人,民间也奉他为“祖师爷”。

不过,这时的爆竹还不是纸卷火药的爆竹,而是用真竹填入硝磺制作的爆竹。清人翟濒在《通俗篇》中说:“古时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又曰爆仗。”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爆竹发明发展的来龙去脉。

北宋《武经总要》中列举了当时军队中装备的火药兵器

(图片来源:知网)

“爆竹”的主要成分:火药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史籍上最早出现“火药”这一名称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曾公舜等人编撰的《武经总要》中。这本军事“百科全书”中不但使用了“火药”这个名称,并且详细记载了军用火药的三个配方,但是宋代并非我国火药发明的时期,而是成熟时期,火药的发明可以上溯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发现的最早火药配方出自于唐代,是许多炼丹家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但据《中国文明大博览》中《炼丹家发现火药三成分》中介绍,在众多的火药配方中,只有唐代孙思邈的“伏火硫黄法”(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与现代火药的配方接近,用“伏火硫黄法”制造的火药,见火就能迅速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引发爆炸而具有现代火药的特征(现代黑火药中硝石、木炭、硫磺的百分比配方约为75:15:10,唐代约为各三分之一)。

明清时期烟花鞭炮兴盛开来,成了一门产业

(图片来源:曾湘敏新浪博客)

真正的烟花鞭炮始于宋盛于明清

用火药为原料的“爆竹”是烟花鞭炮的雏形,用纸筒和麻茎装火药的鞭炮,填入金属屑的烟花,大约成型于北宋末年。冯家升著《火药的发明和西传》,“真正的焰火出现在1163-1189年,当时有爆仗像今日的匣子,火点着后,先作爆炸,然后一层一层现出各种花卉鬼怪。”南宋时,烟花鞭炮的工艺已经较成熟了,已经有了烟、光、声等多维的效果,甚至出现了旋转型的小型烟花,并进入宫廷表演。

到了明清,烟花鞭炮已发展到近10大类别数百个品种,并开始向国外出口。雍正登基时,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鞭炮、烟花,传旨花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其时浏阳官吏诚惶诚恐,四处张贴告示,广纳良才,最后请能人李泰限期创出新花进贡,致使李泰寝食不安。一日,他路过铁匠铺,见锤下星火四射,有长有短,有红有白,有粗有细,有料有丝,心有所动。随后李泰扫了一些铁屑,回到家中把其锤得粉碎,再掺以火药和米汤一起搅和。铁砂、火药拌和得大小粗细不等,于是,便造出了喷射出花色形态各异,或梅或菊等多姿多彩的花朵来。待李泰的新花在紫禁城上空高升钻天,落下缤纷的花雨,把雍正也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出现,用于烟花制造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如西方18世纪末出现的高氯酸钾、19世纪的镁粉和铝粉以及各种化合物。烟花的制作和生产,从药剂研究到产品更新,从技术升级到安全工艺,都逐渐走向现代科技。

如今在中国,鞭炮烟花加工工艺多数厂家已经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用引线机生产引线、用压铸加工礼花弹壳体、用卷筒机制作纸管早已普及,企业多数都采用球磨机隔离操作混制烟花药剂。

黑火药与金属盐之间用“糊精”黏联

(图片来源:搜狐科技)

烟花鞭炮燃放的化学原理

鞭炮爆炸烟花燃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些化学物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发光发热的过程,其间伴随着很多气体、粉尘的产生。

鞭炮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即硫磺、木炭粉、硝酸钾,有的还含有氯酸钾。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化学反应:2KNO3+ S + 3C = K2S + N2 ↑+ 3CO2 ↑ 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磺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突然增大,据测,大约每4克黑火药着火燃烧时,可以产生280升气体,体积可膨胀近万倍。在有限的空间里,气体受热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制作烟花时,除填充了大量用于发射以及爆炸的火药外,还须添加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才能够使烟花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Mg)或金属铝(Al)的粉末,燃烧时会发出白炽的强光。发色剂是几种金属化合物,燃烧时会放出独特的火焰颜色,例如钙(Ca)在燃烧时会发出砖红色火焰,锶(Sr)发出洋红色火焰,锂(Li)发出紫红色火焰,铷(Rb)发出紫色火焰,铯(Cs)发出蓝色火焰,铜(Cu)发出绿色火焰,钡(Ba)发出黄绿色火焰,钠(Na)发出黄色火焰等。制作烟花的人经过巧妙的排列,决定发色剂燃烧的先后顺序,烟花引爆后,便能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出错落有致的图案。

烟花燃烧时能产生发光和焰色效应外,还能产生发烟效应。在含有氧化剂、可燃剂和有机染料的烟花药剂中,由于燃烧时氧化剂和可燃剂反应放出热量,使有机染料直接升华成蒸气,并在大气中冷凝成为有色烟,这种现象称为“发烟效应”。加入酞青兰可获得兰色烟;加入烟雾红可获得红色烟;加入槐黄和次甲兰可获得绿色烟。

编后语:鞭炮烟花,本来是古人用来驱祟避邪之用。在岁月更迭中,其避邪的本义逐渐被消解,烘托喜庆气氛逐渐成为主要功能,也被看做传统“年味”的象征。但世上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年味”,如今,住宅密了,空地少了,高楼多了,空间小了,噪音烟气污染和火灾隐患被放大了。辞旧迎新,阖家团聚之际,鞭炮烟花的“火力”稍稍小一点,为大众多增一份喜庆,少添一点烦恼。

CBG资讯 知识就是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