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思明居士 2020-08-22

前言

当996成为大多数上班狗的常态,突然发现,现代都市生活中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一些人发出感慨,好想回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古代生活。别傻了,你以为古代就不加班吗?古代的夜班加起来,也是相当疯狂的。就连堂堂一国之君的皇帝,有时候也不得不熬夜加班。

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古代人们为什么要加班,都有哪些人需要加班?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古代夜班的形成和发展

在古代历史文献中,最早记录关于加班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了。当时还没有“加班”一说,顶多算是值班,古代的官员分为早班和晚班。

而到了汉朝时期,加班似乎成为官员的常态了,但仅限于一些特殊的岗位,如东汉时期的尚书台。 “扇枕温衾”的主角黄香,就是那个帮老爹暖床的孝子,长大了之后顺利当上了尚书台,却也免不了经常一个人值班的孤独。为此皇帝对他的工作能力褒奖不已,将他升了尚书令。

盛唐之下的加班制度,已经发展得极为严格和完善了。一般情况下,官员在宫中要待48小时以上。白天上朝,晚上值班,第二天继续上朝,晚上继续值班,过了两天之后才允许回家休息沐浴一番。

武则天当权时期,“令宰相每日一人宿直,其后与中书、门下官通直。”从此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首长都要参加本部门的轮流值班。

当时各省都有一本“直簿”,也就是值班记录本,由直令史逐日事先发给轮到本夜值班的官员,次日交还。

武则天时期,命令每个宰相每人要轮一次夜班。位高权重的宰相尚且如此,地下的中书、尚书、门下还逃得了吗,统统加班!为了防止官员们在夜班期间偷懒,还专门成了秘书官,这个职务啥也不干,就是专门管理夜班的。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他们手上有一份值班登记表,不仅如实登记加班人员的上岗情况,还要记录他们加班都干了些啥,如此想来,古代的宰相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甚至当时权利极大的宰相姚崇也未能幸免。这位宰相当时年事已高,想申请不上夜班,

当时的管理部门念在他战功显赫,于是在排班是故意漏掉他。这可把其他官员惹急了,凭什么他一个人要搞特殊化。这位宰相不急不忙地在值班登记表上写道:“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

大概意思就是,老子年事已高,已经请假。还没回到家,就被你们投诉了。你们是想把我的老命逼死吗?

由此可见,当值宰相尚且如此。其他官员哪敢不加班。

而到了清朝时期,设置了专门的军机处。这个部门工作任务很重,且直属领导正是皇帝本人。于是在清朝时期,甭管是大学士还是尚书部,甚至总督等职务,统统要加班。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夜值制度的诞生—古代官员的“噩梦”

在古代,文官不仅在白天应付政务,夜晚同样要加班。由此产生了我国第一套正统意义上的加班管理条例—夜值制度。

虽然在汉朝以前也有官员加班,但还没形成相应的制度和体系。直到汉朝时期,文官的工作中包括夜值制度。

《汉官仪》中明确记载道:“尚书寺居建礼门内,尚书郎入直…”

夜值制度一直以来是为武官制定的夜班制度,他们要负责皇宫的巡逻保卫等任务。但在宫廷内部,文官们也没有闲着,皇帝白天处理政务,到了晚上就要例行召见一系列大臣商讨国事,于是文官的夜值制度在汉朝时期正式执行。

古代文官有专门的办公室,这些加夜班的官员就在办公室内起草公文、诏令等。皇帝总喜欢在夜间思考问题,想到什么就诏令什么,这些官员就算没啥事,也要在办公室乖乖候着。

当然,加班也分等级。一般位高权重的大臣在白天的工作基本能够完成,让这些老头晚上来加班实属为难他们。于是如果晚上有文书工作,这些大臣的侍从只能顶替他们执行。侍从的本职工作就是起草文书,且在夜间无人打扰办公效率更高。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文官值夜班逐渐形成夜值制度。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有了汉朝夜值制度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夜值制度在文官中的范围不断扩大。也就是说,不仅仅侍从,其他官员也要开始加入值夜班的队伍,首当其冲的就是中书机构。这个部门主要由宦官组成,从汉朝发展到魏晋时期,中书部门加夜班已成为常态,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起草诏令。

当然了,魏晋时期还形成异地加班的习惯。不仅在皇宫里,官员在自己的家里,也要值夜班。除非没有紧急的事,一般情况下,官员在家里值夜班无非是出来白天的政务和起早相关的文书。

当然,能进入皇宫加班的都非等闲之辈。有资格在皇宫内部值夜班的官员,尤其是文官,和皇帝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朝廷之事,不可公开谈论,只能在夜班时期和皇帝单独面谈。

值夜班也成为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晴雨表”。在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时,皇帝会批准位高权重的官员值夜班,其目的就是表现出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以此笼络大臣;当中央集权削弱时,进入宫中加夜班的官员大多是“小喽啰”,皇帝也爱搭不理。

唐朝时期的夜值制度,已经成为官员的日常工作必备。

《唐会要》中记载道:“故事。尚书省官,每一日一人宿直。都司执直簿转以为次。”

按照唐朝的相关规定,当时的宰相同样要值夜班。只是如同前后所说的,姚崇这位老年宰相由于实在不堪夜班的重负,向皇帝申请免于夜值制度。自从开了这个先河,唐朝之后的宰相都免于夜值制度。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唐朝对于夜值人员的管理是所有朝代里最严格的,和现代的工作单位不同,如果在夜班中偷懒或私自换岗,顶多被领导批评或扣工资。可在唐朝,一旦发现出现这种情况,轻则将受到杖刑,重则还要受牢狱之灾。

到了唐朝末期,虽然夜值制度依然沿用,可相对于前期,其管理制度宽松许多。甚至出现了不少值夜班时过于无聊,邀请三五好友一同吟诗作对的现象。

另外还会邀请一些僧人陪同自己,这种制度成为“伴值”。这种伴值持续了唐朝末期整个夜值制度的完成,毕竟长夜漫漫,工作不繁忙时,有人作伴会有趣些。

百姓也加夜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是所有古人的常态

其实在古代,并不是只有官员加班,百姓也在加班。难道普通百姓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吗?其实这只是针对下地干活的农民,在古代虽然商业并不发达,但还是存在少量手工业者和其他行业的百姓。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也是为了贴补家用的一种方式。

秦朝时期的妇女就是当时夜间加班的主力军。其实秦汉时期的纺织业仅处于初始阶段,但当时的妇女们的干劲可一点也不差。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当夜幕降临之际,这些妇女点着蜡烛,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全家纺织日常必备的衣服之外,还会专门多做一些布料,用以第二天拿到集市销售,以此换取家庭补贴。

《羽猎赋》中记载道“女有余布,男有余粟”。

说的正是当时的商业情况,在满足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人们将劳动之后剩余的粮食和布匹用来换取生活补贴。

但相对于这种自愿的加班行为。古代还有一些百姓的加班则是受朝廷命令。秦朝建造阿房宫时期,朝廷为了赶上工程进度,命令当地百姓连夜加班。

在灯光条件极其匮乏的古代,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做着强度非常大的体力活,然后白天不能休息,还得继续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

《水经注》中就记载道:“始皇三十三年,起自临洮,东暨辽海,西并阴山,筑长城及南越也。昼警夜作,民劳怨苦。”

不止阿房宫,长城也是连夜加班同样为了赶上皇帝规定的工期。高强度的夜班,让不少普通百姓命丧长城脚下。

无独有偶,虽然汉朝时期,帝皇们吸取了前朝暴政的失败经验后,对于百姓夜班这件事还是收敛不收。可随着经济逐渐发展,皇室成员中流行起大肆建造陵园的风潮。当然这时又让百姓们加夜班,只为能够抓紧时间修建汉武帝的陵墓。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当然,上夜班也不都是做如此高强度的苦力活。在普通百姓中,有些是作为贵族家庭中的奴仆。他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只能在夜间进行。如看守贵族庭院的门卫,这个工作和如今的保安一样,需要二十四小时值班,也以两班倒的形式执行。

另外,贵族家中养着大量牲畜和宠物,因此专门安排人员在夜间加班,目的就是给这些牲畜喂食。这些工作和如今自主创业的农场主一样,只是在性质上,一方属于签了卖身契的奴仆行为,而现代人的夜班则是为了自身经济的行为,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还有一个群体也是经常加夜班的,那就是古代的文人。他们在白天时时朝廷的官员,而到了晚上值夜班时,由于实在没事可做,这时他们就开始变身为正儿八经的诗人了。

我国古代不少经典诗词,正是在官员值夜班时创作而成。古代诗人历来思绪细腻,情感丰富,尤其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更是如此,这也成为大量诗人创作的最佳场所。

如张九龄的《和许给事中夜直简诸公》、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等经典诗词,正是他们值夜班的作品。

“真羡慕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啊!”啥?古人夜班了解下

结语

一直以来,现代人认为,在古代灯光照明的情况下,古人大多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可真正在古代,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连夜加班,有些为了仕途,有些则为了生计,其实这都是在实现自己人生道路中必须要付出的艰辛。

和现代人一样,加夜班是为了让今天的泪水,灌溉出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汉官仪》

《水经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