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与不信】天生我才未必有用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如果人的后代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那么即使遗传为其提供发展成为正常人心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野兽哺育长大的儿童,虽然有人类遗传素质却不具备人类的心理。比如前面我们提到过的狼孩,他们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感情,就是典型例子。

    我国辽宁省1983年发现过一名心理畸形的“猪孩”。他生父是位聪明的聋哑人,母亲中度智残,养父以养猪为业,由于不喜欢女孩子,整日把她放在院中与猪为伍。她吃猪奶、抢猪食,模仿猪的动作,时间久了形成许多类似猪的习性。但由于她也和养父母交往,也会吃饭、穿衣,进行简单交谈。被发现时她已经8岁多,智商仅为39,不会分辨性别、颜色、大小,没有数的概念,情绪不稳易怒,社会适应能力差,不知羞耻,不会与同伴玩耍。经检查不属于先天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而纯属于后天特殊环境造成的心理障碍。经过三年的教育训练,其智商提高到68,智力显著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走路和说话本来是一般正常人类的所能,但是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只为他们的行走和说话提供了可能性,离开了人类社会环境,这种可能性就不能变成现实性。正常儿童似乎是自然而然就学会走路和说话,其实儿童学会走路和说话也离不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一项研究指出,在德黑兰的孤儿院里,58%的1岁以上的儿童不会独立坐,85%的儿童3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着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5岁10个月。后来,从中抽出10个婴儿进行实验,对他们增加保育员。这些婴儿开始站立和扶着走的平均年龄提前到3岁5个月。这是因为他们获得了站和走的环境条件,有了站和走的机会。

    心理(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主要指社会环境。没有“被反映”,就没有反映;没有社会环境,就没有人的心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