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老师打我脸了。” “妈妈,老师今天打我了!” “妈妈,今天老师踢了我一脚。” …… 当听到孩子说这些话时,你是什么心情?你相信孩子吗?你会怎么处理? 请看发下案例: 案例1 要放学了,幼儿们纷纷把小椅子放好,一个接着一个在教室里排好队,备放学。遥遥忽然叫起来:“越越,你别推我!”吴老师循声望去,只见越越急急缩回手,眼睛飞快地看向老师,老师向她瞪了一眼,越越憋着嘴,眼睛发红,眼泪掉下来了。放学总是事情繁多,吴老师想,今天来不及了,明天早上把事情问清楚再处理吧!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吴老师还没上班就接到越越妈妈质问的电话:“吴老师,越越说老师昨天骂她了,她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专家点评: 这里的“骂”其实就是教师不满地瞪了一眼。而事实上,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老师骂他也是应该的。你孩子做错了事,只有负责任的老师才会“骂”他,“被骂”也是一种成长的经验,有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因此,孩子“被骂”,家长要感恩老师,不要质疑老师,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 当然,教师可以骂孩子,让其知道他错在哪里;但不可以羞辱孩子,因为那将损害孩子的尊严。 案例2 记得有一次,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说:“妈妈,我被老师打了。” “老师为什么打你?” “因为我睡午觉时和小朋友玩,被老师抽了一嘴巴。” 我当时懵了,打算向园长电话投诉,但电话没接通。 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用手轻轻扫了扫我的脸颊,她说:老师就是这样打我的。 哈哈,女儿说的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幸亏电话没接通,要不就酿成大错了。 专家点评: 听到孩子说老师的坏话,请别急着找老师论理,应该首先在孩子那里核对一下,老师“坏”在哪里,实在不行,还可向老师核实一下。事实上,据我了解绝大多数老师都没有那么“坏”,孩子回家说老师“坏”往往是孩子不善于对事实进行表达而产生的一种误差。 许多时候,孩子说老师“坏话”然后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其实质是孩子对幼儿园生活适应不良,而并非老师真的坏。 案例3 邻居小勇从幼儿园回来额头肿了个大包。他妈妈问:“小勇,这是怎么回事呀?”小勇说:“我也不知道。”他妈妈又问:“你说说,是不是老师打的呀?”小勇听后点点头。妈妈又追问:“是用棍子打呢,还是抓你的头撞墙呀?”小勇回答说:“是用棍子打的!现在还有点痛!!” 这可把小勇妈气坏了,茶不思,饭不想地等着小勇爸回家,然后一同去幼儿园找园长讨个说法。 结果,小勇爸回来后说,额头的肿包是早上去幼儿园经过小区的灌木丛被蚊子叮的,不知为什么一天了也没消退。 专家点评: 妈错在哪里? 孩子对发生过的事,由于一天时间忙开玩,他们真的不记得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思维特别容易受到别人,特别是成人,尤其是亲人的暗示而改变。“你说说,是不是老师打的呀?”“是用棍子打呢,还是抓你的头撞墙呀?”——这些都是诱导式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让孩子的思维跟着你的语言走,因此,这时候孩子说出来的话几乎都不具有真实性,都是假的。 案例4 有一次参加幼儿园活动时,有一个小女孩跟她妈妈说:“我被小朋友踢了一脚。” 她妈妈笑了笑说:“这孩子真会告状。” 原来小朋友只是把他垒的积木一脚踢掉了。 幸好他妈妈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专家点评: 真的是这样,孩子所说的话语里,有许多都是他想象的东西,而不是真实的东西。这是幼儿期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不是他的故意。 敬请各位家长别以为孩子年龄小单纯不会假话。事实上,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单纯,但由于认知能力的缺陷,他们真的容易将事实和想象相混淆。了解了幼儿期孩子的这一特点后,我们面对孩子说教师,说幼儿园的“坏话”时,我们就会更加理性更加从容,我们对教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愤怒和不满。 理解我们的孩子,支持我们的教师吧!——不为别的,就为我们孩子的成长,我们也应该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