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轩夜读】读傅月庵《一心惟尔——生涯散蠹鱼笔记》之七:清朝嘉庆年间北京城里也有租书店

 梅轩画舫 2020-08-26

一心惟尔——生涯散蠹鱼笔记

傅月庵著

九州出版社

201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11页

58元

1、1814年恰当清朝嘉庆年间,彼时北京城里也有租书店,名为“税书铺”。......据说,当时北京馒头铺多兼营唱本出租生意。早上出门买馒头,顺便租本戏曲小册子回家看,一如现代人去7-11吃早餐再带份报纸,倒也合情合理。当时出租上都盖有长纹印章,印文非常有趣:

本斋出赁四大奇书,古词野史,一日一换,如半月不换,押账变价为本,亲友莫怪。撕书者男盗女娼。本铺在交道口南路东便是。

本斋出赁抄本公案,言明一天一换,如半月不换,押账作本,一月不换,按天加钱。如有租去将书哄孩,撕去书皮,撕去书编,撕纸使用,胡写、胡画、胡改字者,是男盗女娼,妓女之子,君子莫怪。

......

2、“藏书何必多,西游水浒架上铺;借非一瓻,还则需青蚨。喜人家记性无,昨日看完,明日又借租。真个读书不负我,拥此数卷腹可果。”一八一八年有名江南文人写了《生涯百咏》,内有《租书》一首云云。(纸上膝栗毛。219-220)

3、杨逵《为此一年哭》,......则充满感情,足可穿透时空,让人读来心绪为之一动:

说几句老实话,写几个正经字却要受种种威胁,打碎了枷锁,又有了新铁链。结局时间是白过了,但是回顾这一年间的无为坐食,总要觉得惭愧,不觉地哭起来,哭民国不民主,哭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未得到保障,哭宝贵的一年白费了。(台湾旧事。223)

4、拜动员“戡乱”台澎金马戒严之赐,少年,喔不,已是中年了,因为暗中囤积了不少三0年代新文学书籍,成为台北禁书网络一个重要节点,整整三十八年又五十六天里,中年老板谨小慎微地经营他的“高风险高利润”生意,造福了许多用功的学者、好奇的学生、不怕死的出版商,乃至心口相违的官僚公务员,维持不恶的生计。(烦恼。243)

5、人与书的相遇,皆属缘分。偶然读到某一位作者某一本书,因着他的思想,有所感应,一读再读,不知不觉便可能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革命时代里,多少人由于一本书的号召,抛头颅洒热血,而有“一将功成”的,更多却都“万骨枯”了。“思想、信仰、力量”三部曲的载体,往往就是一本书——书是危险的,就专制政体而言,总是这样!(未敢翻身已碰头。28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