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赤小豆汤治深静脉血栓,10余年未复发

 中医药方便 2020-08-28

//////////////////////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坏死性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可仅局限于皮肤(皮肤型),也可波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型)。中医属于脉痹范畴。

同属于脉痹的还有深静脉血栓等肢体痹病类疾病。此类疾病,虽同属于脉痹,但临床因病病机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治疗也相应不同。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是,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合宣痹汤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与山东名中医李廷来老先生临床运用茵陈赤小豆汤治疗深静脉血栓等医案3则

病案中记录的辨证用药体现了两位老先生的深厚的中医临床思维

现分享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案

何某,女,14岁,湖南祁阳人。

2018年4月6日初诊:

病人患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肤型),西医予以激素治疗半年。诉四肢关节疼痛,伴下肢肿胀乏力,畏风,遇风冷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数。

辨证:气虚血瘀兼湿热浸淫。

治法:益气活血,清利湿热,通经活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合宣痹汤

处方:

黄芪30g,归尾6g,赤芍10g

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

地龙10g,忍冬藤15g

汉防己6g,滑石15g

片姜黄15g,连翘15g

栀子炭10g,薏苡仁10g

赤小豆15g,秦艽10g

蚕砂15g,海桐皮10g

20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2018年4月22日二诊:

诉四肢疼痛减轻,但头痛,大便可。

舌苔薄黄,脉弦滑数,舌偏紫。

改拟宣痹汤合散偏汤加减。

处方:

柴胡10g,香附10g,川芎10g

白芷30g,法半夏10g

天麻15g,僵蚕30g

海桐皮10g,杏仁10g

汉防己6g,滑石15g

片姜黄15g,连翘10g

栀子10g,薏苡仁15g

赤小豆15g,秦艽10g

蚕砂10g,甘草6g

30剂。

2018年5月23日三诊:

诉鼻衄已止,四肢疼痛及头痛均减轻。

舌紫,舌苔薄白,脉弦细。

以初诊补阳还五汤合宣痹汤再进30剂。

2018年6月27日四诊:

诉四肢疼痛减轻,近日心烦急躁。舌紫,舌苔薄黄,脉弦细。

仍以原方再进30剂,巩固疗效。

2018年8月1日五诊:

诉现在服用激素由8粒减至4粒,四肢疼痛减轻。月经未行。

舌边紫,舌苔薄黄,脉细。

拟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散。

处方:

黄芪30g,归尾6g

赤芍10g,川芎6g

桃仁10g,红花6g

地龙10g,苍术6g

黄柏8g,川牛膝15g

秦艽10g,薏苡仁15g

30剂。

2018年10月12日六诊:

诉下肢遍发结节,色紫,并肿胀疼痛,鼻衄。

现服用激素。

舌苔薄黄,脉细。

病情出现反复,

改拟四妙散合活络效灵丹。

处方:

苍术5g,黄柏10g

川牛膝20g,薏苡仁15g

丹参10g,归尾6g,煅乳香6g

煅没药6g,牡丹皮10g

栀子炭10g,白茅根15g

茯苓皮10g,赤小豆15g

30剂。

2018年11月16日七诊:

诉在现激素用量减至2粒。一身肢节疼痛已止,下肢结节显减,但右下肢肿块质软不硬,有压痛。兼口中多痰涎。

舌边紫,舌苔黄白滑,脉细。

仍以四妙散、活络效灵丹合二陈汤,再进30剂。

2018年12月28日八诊:

诉一身肢节疼痛已止,右小腿结节较前缩小。

近日咳嗽,大便秘结。

舌边紫,舌苔黄腻,脉弦滑。

先拟贝夏止嗽散以化痰止嗽,后拟四妙散合活络效灵丹,以获全效。

处方1:

浙贝30g,法半夏10g,杏仁10g

桔梗10g,炙紫菀10g,百部10g

白前10g,陈皮10g,荆芥10g

薄荷10g,甘草6g

7剂,水煎服。

处方2:

苍术6g,黄柏6g,川牛膝15g

薏苡仁15g,丹参10g,归尾6g

煅乳香6g,煅没药6g,法半夏10g

浙贝母40g,三棱8g,莪术8g

30剂,水煎服。

按语

结节性多动脉炎属中医学“脉痹”范畴。

《素问·痹论》云:“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医宗金鉴·痹病总括》有述:“脉痹,则脉中血不流行,而色变也。”

脉痹为邪客血脉,气血痹阻不通所致。

本案四肢节疼痛,伴下肢肿胀乏力,畏风,遇感风冷则加重,苔薄白,脉弦数,系气虚血瘀兼湿热阻络。

《医林改错·论小儿抽风不是风》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故此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脉。

《类证治裁·痹症论治》云“脉痹……风湿郁热,经隧为壅”,

《温病条辨·湿温》又云:“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节烦疼……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故又合用宣痹汤清利湿热,以治痹痛。虽取效而未能收全功。患者诉四肢疼痛减轻,故守原方。

后病情反复,六诊时患者下肢遍发结节,色紫,并肿胀疼痛,改拟四妙散合活络效灵丹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终获全效。



李廷来老先生茵陈赤小豆汤治脉痹两例

例一

张某,女,34岁。

1968年7月初诊:

主诉及病史:患者两腿肿痛,卧床不起已4个月余。经某部队医院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用扩张血管药物及抗炎药物治疗未愈。

诊查:两腿肿胀,左轻右重,朝轻暮重;

右大腿肿胀,周径56cm,小腿肿胀周径38cm;

右下肢疼痛不能站立,皮色潮红,肌肤紧韧,压痛明显,患肢皮温略高,按之凹陷。

身重乏力,纳呆口粘,不欲饮,溲赤而短。

脉细数,舌苔白腻。

治则: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佐以通络。

茵陈赤小豆汤加减。

处方:

茵陈30g,赤小豆12g,炒薏仁18g

泽泻9g,苦参12g,木防己9g

炒苍术9g,黄柏9g,忍冬藤30g

栀子9g,白蔻9g,木通9g

生甘草3g,佩兰9g

服上方药6剂后症状未减,小便较多。

原方加青滑石30g继服。

连服药20余剂,小便增多,腿肿明显减轻,饮食渐进,但腿痛未减,不能步履。

仍以原方增炒地龙、鸡血藤等活血通络之品,但疼痛未解。

原方去木防己,加桃仁活血破瘀,兼服四虫丸。

疼痛大减,但时消时复,又改活血通脉饮,予当归、赤芍、桃仁、牛膝、牡丹皮、炒地龙、土茯苓、忍冬藤等活血通脉之品。

以上方药轮服,经过年余治疗,症状消失,行动自如,今已10余年未复发。

例二

王某,女,35岁。

1978年10月14日初诊:

主诉及病史:患者右下肢胀硬,皮色暗红,肌肤紧韧,大腿内侧板硬、剧痛,步履困难,某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诊查:测其大腿肿胀,周径58cm,小腿周径37m;皮温高,按之凹陷。胸闷,食少,口干不欲饮,恶油腻,小便黄。

脉滑数,舌苔白厚浮黄。

治则:清热利湿芳香开窍,佐以活血通络之剂。以茵陈赤小豆汤加减。

处方:

茵陈30g,赤小豆12g,生薏仁18g

泽泻9g,炒苍术12g,黄柏12g

苦参12g,炒栀子9g,泽兰9g

白蔻9g,佩兰9g,木通6g,生甘草3g

药后疗效不显,恶寒发热,体温39℃以上,查:白细胞总数16800/mm3中性84%,

患者口渴欲饮、口苦、脉洪数。

原方去渗湿之品,加蒲公英、忍冬藤、黄芩、紫地丁、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之品,待其热退体温正常,再以原方加用忍冬藤60g,以清血管中之热;

滑石30g,滑能利窍,以利六腑之热。

兼服四虫丸活血破瘀、通行血脉。

如此调理半年有余,肿消痛止,症状消失而愈。

今已8年未复发。

按语

本病属湿热下注,瘀血凝滞,脉道不通。因湿性下趋,故多发于下肢。

湿邪为患,经脉阻滞;

水道不通则泛溢,水湿泛溢则肌肉水肿。

古人云:“治湿不利水,失其治也。”故以清热利湿、芳香化浊治其标,以消水肿;

瘀血凝滞,经络阻塞,隧道不通,血不得行则疼痛。

《经》云“痛则不通”,故以活血破瘀、疏通经脉治其本。标本兼治,方可达到治愈之目的。



熊继柏教授曾提出“中医诊治疑难病症三要素”

一是理论功底扎实,通熟经典;

二是善于抓住主症,辨清病机关键,即病位、病性,做到治病求本;

三是因证立法,因法选方,因方遣药,随症加减,理法方药,丝丝入扣。

中医临床灵活性极强,而这种灵活就源自于我们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基础。

看完今天的医案,您有什么收获呢?

欢迎您在文末下方留言区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

华医世界·珍惜您的每一次学习

# 热门荐读

华医世界介绍|帮助更多中医人成长为药到病除的明医

【教学视频】熊继柏教授:'读懂这则医案,能受益一生'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头晕”医案两则



免费领名医教学课件

扫码添加华医世界首席福利官马胜男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