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49

 昵称69650584 2020-08-29

【诗文集149】周博群抄录 共六首 
2020年8月25日

【舌诊临床意义】
区别病因性质:
不同性质的邪气致病,在舌象上会出现比较显著的差异,故舌诊对于鉴别风,
寒,暑,湿,燥,火和痰,饮,水,食,瘀,虫等病因有较大的作用。
一般而言,寒令苔白舌淡,热令苔黄舌红,湿令苔腻舌胖,燥令苔干舌老,
若夹无形之风气则苔较薄净,若合有形之浊则苔多厚浊,
即夹痰浊者兼黏腻,夹水饮者兼水滑,夹食滞者兼粗腐。
此外,虫积者舌可见凹陷圆红点;瘀血者舌可见紫黯斑点;中毒者舌可显蓝色。

判别病位浅深:
舌苔与舌质候病有浅深侧重之分,舌体分部候病又有脏腑分属之别,
故病位的变化在舌象上也有相应的表现。
大体而言,病浅在表,初犯营卫而未殃及内脏气血时,舌象变化尚微,
即舌仍淡红,苔仍薄白;
病深入里,脏腑气血即受其扰,舌象变化随之显著。
若病犯六腑,邪干气分,则舌苔变化突出;
病入五脏,伤及血分,则舌体变化明显;
脏腑同病,气血交伤,则舌苔与舌体变化俱甚。
若舌苔异常显于前部,为病偏上焦;
显于中部,为病在中焦;
显于后部,为病及下焦;
显于全舌,为病遍三焦;
显于一侧,为病着于左右一处。
若舌体异常显于尖边,病关乎心肺;
显于中央,病关乎脾胃;
显于两侧,病关乎肝胆;
显于根部,病关乎于肾,肠与膀胱。

辨别病机虚实:
舌质感应于五脏之精气,舌苔感应于六腑之浊气,故借助舌象,
可了解正邪的虚实变化。
一般而言,舌有神者正气旺,舌无神者正气败,舌少神者正气弱;
舌淡白而苔薄少者气血不足,舌燥苔干者津液已伤,舌体胖嫩者阳气衰,
舌体枯萎者阴精竭,舌体黯紫者气血瘀阻;
有苔有根者胃气尚在,有苔无根者胃气不续,有根而松者胃气疏通,
有根板结者胃气闭结,有苔而厚者实邪内盛,有苔而薄者内无实邪,
舌苔剥落,甚至光剥者胃气衰败。

推断病势进退:
从舌苔上看,若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为灰黑,苔质由薄转厚,由润转燥,
多为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邪热内盛,津液耗伤,为病势发展。
反之,若舌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转润,为病邪渐退,津液复生,
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变。
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所致。
如薄苔突然增厚,是邪气急骤入里的表现;若满舌厚苔突然消退,
是邪盛正衰,胃气暴绝的表现,二者皆为恶候。
从舌质上看,舌色由淡红转为红,绛或绛紫,或舌面有芒刺,裂纹,
是邪热入营血,有伤阴,血瘀之势;
若淡红舌转淡白,淡紫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为阳气受伤,阴寒内盛,
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病情由单纯转为复杂,为病进。

估计病情预后:
通过对舌象的神气,胃气的审视,可估测病情预后与凶吉转归。
舌荣有神,舌面有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胃气未败,
预后较好;
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苔异常者,为正气亏虚,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温病辨舌质】
通过舌的色泽,形态观察,以辨别温病热入营血的病候。
红舌,一般标志着热邪渐入营分。舌尖红赤起刺,为心火上炎,
多见于红绛舌之早期;舌红且有裂纹或红点,系心营热毒极盛;
若见舌质光红柔嫩,望之潮润,扪之干涩,多为邪热初退,而津液未复。
值得注意的是,温病邪 在卫分,气分,由于热邪亢盛,舌质也可变红,
但多局限在舌的边尖部位,且舌面上多罩有苔垢,与热在营血全舌纯红,
而无苔者有所不同。

绛舌,绛舌多由红舌发展而来,标示着热邪更加深入。
若纯绛色鲜,为热入心包;
舌绛而干燥,为热入营血,邪热盛而营阴损;
若舌绛而兼有黄白苔,是邪虽入营,而气分之邪未尽;
若绛舌上罩黏腻苔或霉酱苔垢,是热在营血而夹痰浊秽气;
如舌绛而光亮如镜,是胃阴衰败的表现;
如舌绛而干枯萎,是肾阴耗竭之危候。

紫舌,紫舌大多由绛舌发展而来,是营血热毒极甚之证,
但也有其他因素而形成的,
若焦紫起刺,状如杨梅,是血分热毒极盛,热盛动风或动风痉厥之先兆;
若舌紫晦而干,色如猪肝,是肝肾阴竭,病危之候;
若舌紫而瘀黯,扪之潮湿,为内有瘀血,常见于温病兼夹宿伤瘀血之证。

淡舌,舌色淡红而干,其色不荣,比正常舌色更淡,多为心脾气血不足,
胃津损伤而气不化津,主要见于温病后期邪热已退而虚损未复之证。

【温病辨舌苔】
在温病的发病过程中由于邪正交争,发热伤津及脾胃失运等原因,
可使舌苔发生多种不同的变化,临床主要从舌苔色泽,润燥,厚薄等,
辨别邪之在卫在气,性质之属实属热。

白苔,薄白苔主病在卫分,属表,一般见于温病初期;
厚白苔主湿在气分,属里,多见于湿温湿邪偏重之证。
若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为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之表证 ;若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是风热表邪未解而津液已伤;
苔白厚而黏腻,主湿阻气分,多见于湿温病过程中,湿热相兼之证;
苔白厚而干燥,是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气不化液;
苔白腻而舌红绛,为湿遏热伏;
白苔滑腻而舌质紫绛,为湿热秽浊郁闭;
白霉苔,是温病胃气衰败,预后多不良。

黄苔,黄苔多由白苔转变而来,主热邪在里,候气分之邪。
若苔薄黄不燥,邪热初入气分,津液未伤;
苔黄干燥,是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黄白相兼苔,为邪热虽传气分,但表邪未尽;
苔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邪热聚于胃腑,成阳明腑实之证;
苔黄厚腻或黄浊,主湿热内蕴。

灰苔,苔灰而干燥,多为阳明腑实而阴液已伤;
苔灰而黏腻,主湿痰内阻;
苔灰而滑润,属阳虚有寒。

黑苔,温病过程中出现黑苔,是病情危重的标志,预后不良。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来。
黑苔焦燥起刺,质地干涩苍老,是热毒炽盛,阴液耗伤之证,多见于阳明腑实,
邪热内结患者;
黑苔干燥甚或焦枯,多见于温病后期,热入下焦,肾阴耗竭之证;
若遍舌黑润舌苔,为温病夹痰湿之象;
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是湿温后期,湿热化燥深入营血,灼伤阴络,大量下血,
气随血脱,舌质浅淡,由于温邪传变迅速,舌苔未及转化,故苔仍色黑;
若舌苔黑滑,舌质不红,是阳虚寒盛,温病后期阴竭阳脱而呈虚寒之象。

【温病辨舌态】
舌体强硬,活动不灵,是温病后期气液不足,络脉失养,动风之象;
舌体短缩为内风扰动,痰浊内阻之征;
舌卷而兼见挛缩,是温病邪入厥阴,属危险之象;
若舌体痿软,不能伸缩,是温病后期,肝肾之阴将竭;
舌斜或舌颤,均为温病肝风发痉之候;舌体肿胀,且满布黄腻苔垢,
多系湿热蕴毒上泛。

【常见舌病】
舌病,指除舌诊表现之外的舌本体病变。
常见舌病有九种:
舌疔,其生于舌上者称卷帘疔;舌下者称鹌鹑疔;生于舌根者称赤疔;
生于舌尖者称鱼鳞风。
辨证一般属心经火毒,病见舌生紫疱,其形如豆,坚硬疼痛;
瘟疫病变之中,舌体可生疔。

舌疮,又称红点舌,坐舌风。可见:
心胃积热证:因心胃积热熏蒸,或见舌上生疮,舌裂舌肿,时流鲜血,
兼口臭便秘,脉实有力。
虚火上炎证:多久治不愈,舌疮溃破成窟,且四肢倦怠,脉搏虚大。

舌烂,又称烂舌边,舌本烂,边舌。
肝胃湿热证,舌边起白点溃烂,口苦善怒,小便短赤,脉象弦数。
心脾热毒证,舌面和舌体溃烂,肿甚痛甚,妨碍饮食。

舌衄,又称舌血,舌本出血。
心经蕴热证:舌上血如泉涌,肿大木硬。
脾肾虚火证:脾肾二经虚火上炎,舌上渗血,且兼潮热盗汗等虚热之象。

舌笋,指小儿舌上起白疱,妨碍吮乳,令儿啼哭不止。

舌痈,因痈生于舌之部位及颜色的不同,而有各种名称。
红肿者称红痈;黄色者称舌黄,舌黄红;色白而木痛者称死舌痈;
生于舌根者称舌根痈;生舌之两侧者称咂舌痈;生舌上者称舌上痈。
因心火炽盛,胃中伏热熏蒸,化毒凝滞而成。
初起舌赤红肿,不能饮食,言语困难。
脓成已熟,或溃不收口,口中臭腐者,可用锡类散加儿茶末,
人中白末等药吹敷局部。

舌菌,又称舌岩。多因七情郁结心脾二经,化火化毒所致。
初如豆如菌,头大蒂小;
若热久阴伤,舌菌红烂无皮,朝轻暮重,疼痛不已;
日久可颈生肿块,时流臭涎,食少便溏;
若舌菌破裂如烂棉,透舌穿腮,可突发破裂出血而致死。

舌痹,又称舌麻,舌自痹。
实证,多因七情郁结,心火灼痰,滞涩经络所致,
症见舌肿大而麻木不仁,不辨五味,或有疼痛,舌质紫赤。
虚证, 多无故自痹,舌体麻木不仁,脉虚无力。

舌生疱,又称舌上珠,舌下珠,珍珠毒,连珠疮,口疮风等。
脾肾虚火:舌之折疱生于舌下,大小不一,5-6个连绵而发,
可出现红,黄赤等色,脉虚无力。
心脾积热:白疱生于舌上,亦5-6个连绵而发,疼痛溃烂,脉洪有力。

其他舌病有四种:
地图舌,在红舌或覆盖有正常淡白舌苔的舌面上,
存在着边缘不规则的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此类舌形称为地图舌。
舌面的上皮隆起部分存留时间不长,数日即可剥脱,恢复正常;
或再形成新的黄色隆起部分,亦称移行性舌炎。
这种舌炎多不伴随其他病变,发生原因尚不明确。

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患者。

牛肉舌,舌面绛红如生牛肉状,见于烟酸缺乏之糙皮病。

黑毛舌,舌面敷有黑色或黑褐色毛,此为丝状乳头缠绕了真菌菌丝,
以及丝状乳头上皮细胞角化展长所形成,
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致真菌生长的患者。

【舌象中西医对照】
舌象,可诊出病证寒热虚实,不同舌象,西医亦有不同临床意义。
舌象 中医 主病 西医 主病

淡红舌 中医,气血两虚。西医,营养不良一度,二度;贫血。

淡红舌 中医,正常舌色;温邪初起;表证;三阳经证。
西医,正常舌色;疾病初起;慢性病不甚严重。

红舌 中医,湿邪入营分;心包络热;脏腑热极。
西医,感染引起之毒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感染;高热;重症肺炎;
急性传染病的严重情况。

绛舌 中医,温邪入营分血分;心包络热;心火上炎。
西医,高热,败血症及上述红舌情况之严重者。

紫舌 中医,热极;瘀血郁积;心经热;肺脏伏毒;上焦痰火;表里实热证。
西医,严重感染;呼吸循环衰竭。

蓝舌 中医,瘟疫湿温;痰饮内郁;热入血分;寒邪直中肝肾,深蓝者死。
西医,呼吸循环衰竭;缺氧证。

缩舌 中医,心虚血微;内热消肉。
西医,疾病晚期,极度衰弱消瘦;严重感染;舌肌萎缩。

肿舌 中医,水湿;痰饮;湿热;心火。西医,水肿;舌炎充血;巨舌症。

木舌 中医,脉络失养;风痰;心火。西医,肿舌之严重者;舌瘫痪。

重舌 中医,风痰;痰火上攻。西医,舌下腺炎;舌下腺囊肿;舌肿瘤。

伸舌 中医,心有热痰;疫毒攻心;正气将绝。
西医,高热;毒血症;伸舌样痴呆。

舌生芒刺 中医,热毒内伏,邪气壅实。西医,高热;猩红热;重症肺炎等。

舌有裂纹 中医,热伤津液;阴虚血枯。
西医,高热;脱水;营养缺乏或营养不良。

舌光滑 中医,汗下太过,元津内耗,胃气将绝。
西医,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

舌溃疡 中医,上焦热逼。西医,溃疡性舌炎;口炎。

舌剥蚀 中医,痰湿蕴积。西医,地图舌;渗出性体质;营养不良。

歪斜,震颤,痿软,弄舌
中医,肝风;热伤阴亏;中风;弄舌为痫病,心脾有热或脾脏虚热。
西医,因各种因素使神经系统受激惹,或舌神经功能丧失的神经损害。

白苔 中医,表证;太阳证;邪在卫分证;虚证,寒证亦有。
西医,疾病初起;轻症;一般感染;慢性疾病不太严重者。

黄苔 中医,里证;阳明证;温邪在营卫之间,属实热证。
西医,常见于疾病较重者,或见于消化不良者。

灰苔 中医,里证,三阴证,温邪入血分,为实热证;时疫流行,郁积停胸;
蓄血如狂。
西医,疾病沉重,消化系统疾病为时较久,脱水及酸中毒。

黑苔 中医,里证;伤寒邪热传里;温邪入血分。
西医,较上述灰苔表现更严重之疾病。

薄苔 中医,表证;风寒证轻症;正常舌。西医,正常;疾病初期,轻症。

厚苔 中医,里证,病邪正盛,伤食便秘。西医,病重,消化不良(中毒性)

润苔 中医,津液未伤,病轻,正常苔。西医,正常或轻症。

干苔 中医,津液已耗,温邪较盛,邪入血分。
西医,高热,毒血症,脱水,酸中毒。

腻苔 中医,病邪较轻,秽浊未化。西医 病轻,消化不良。

松苔 中医,正气化邪,痈。西医,严重感染,消化不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