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齑谱

 稼穑居 2020-08-31

瓜齑谱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发生的时间是第一场雪来临的冬季,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背景下,作者描绘了“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的热闹场面,并提到一种菜肴叫“瓜齑”,文中写道:“宝玉等不得吃鹿肉,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得扒拉完了。”那么,书中提到的“瓜齑”属于哪门子菜肴呢?

瓜,是瓜果蔬菜的统称;齑(jī),是捣烂了的韭菜蒜姜等的碎末。作为合成词,“瓜齑”泛指加工后的小菜,但在胶东等地,则专指人工腌制的咸菜。《红楼梦》中提到的“野鸡瓜齑”,是类似炒鸡丁的小菜,与乡间的腌菜不是一回事。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保留有民间腌菜的习俗。到了秋后,各种块茎类菜蔬收上来,稍微困上一困,便可自个动手腌菜了。记得我家有一口外表浮雕蟠龙图案的大咸菜缸,长年用来腌瓜齑,也不知传了多少代人了。在陶制的腌菜缸里,用酿制酱油的下脚料麸酱为底料,加入适量的粗盐搅拌透彻。然后将萝卜、芥菜、雪里蕻等均匀地沉入其中,再压上一块口径相当的石板,缸口用粗纱布罩紧,防止苍蝇在里边下蛆。

腌制的时间,短则个把月,长则三个月以上。短时间腌制出来的新瓜齑,虽然翠绿可口,但不耐吃。时间一长,缸里的瓜齑会由青变黄,成为老瓜齑,可以长期存放而不腐败。在食物短缺的年代,腌一大缸咸菜可以吃到第二年秋天。会过日子的人家,舍不得吃新瓜齑,只是尝尝鲜而已。

从咸菜缸里捞出来的瓜齑,用清水洗净,切成块或丝,滴点香油搅拌搅拌,可以生吃,也可以放到锅里炒熟或蒸热后吃。到外地打工或上学的大人、孩子,通常是用瓶瓶罐罐装满瓜齑丝儿,带在身边下饭。蒸熟了的瓜齑丝儿,还可以晾晒干了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是比较讲究的吃法。如果懒得加工,也有人会将洗净了的整个瓜齑直接拿来啃,那种嘁呲咔喳的动静,让人感到嘎巴溜脆的爽快。冬天蔬菜少,经济不宽裕的人家,将瓜齑丝儿浸泡后去除过度盐分,包包子吃。穷日子过惯了的大人们说好吃,可孩子们不喜欢。这种包子同和尚用的斋饭一样,基本上没油水,哪里有肉包子好吃啊。

  老人们说,瓜齑虽然不是什么好菜,但开胃口,长力气,这话是有些道理的。下地干活的人,总是要流汗的,特别是到了夏天,汗水多而频,带走了大量的盐分,脱水脱盐的人怎么会有力气呢?而吃瓜齑,便可以补充和储存体内的盐分。盐这东西,从现代保健的角度说,吃多了对身体有害,讲究低盐,但对强体力劳动者来说,离开了盐也是不行的。

  原以为,像瓜齑这类民间食俗登不了大雅之堂,没想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笑》中,有一段专门以瓜齑为题的轶闻。大意是说,韩龙图名贽,山东人。其家乡的习俗以酱渍瓜佐餐,称作瓜齑。韩贽当时任河北都漕,驻扎大名府,他所在的军营周围街巷里,有许多卖瓜齑的摊档。韩贽评价说:“某某卖的瓜齑最佳,某某卖的瓜齑次之。”赵阅道笑着说:“欧阳永权曾经著有《花谱》,蔡君谟写过《荔枝谱》,而今应当请韩龙图来撰写一部《瓜齑谱》啊!”

现今的乡间市井,大都已过上了温饱的日子,佐餐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少再有人家去腌瓜齑了。事实上,瓜齑的历史悠久,流行很广,是一类味道鲜美而又能长期保存的古代菜肴,值得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大鱼大肉吃腻味的时候,吃一口生瓜齑,那滋味还是很爽的。为了不至于失传,这里记述下来,权当是《瓜齑谱》吧。(文/王兆贵 原载《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