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梵语古典文学之二:梵语古典戏剧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印度梵语古典文学之二:梵语古典戏剧


  印度古代戏剧起源较早,公元前后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公元四五世纪步入高潮。它不仅是与古希腊戏剧对峙的高峰,而且在形式、风格、技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古希腊戏剧。现存剧本最早的是一二世纪佛教诗人和戏剧家马鸣的3部戏剧残卷。重要的古典梵语戏剧家有跋娑、首陀罗迦、迦梨陀娑等。印度的戏剧理论比较丰富,在世界文学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是《舞论》。

1.《舞论》

婆罗多的《舞论》有两种传本,南方传本分36章,北方传本分37章。一般认为,《舞论》的原始形式产生于公元前后不久,而现存形式大约定型于公元四五世纪。
  《舞论》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明是神话化的:大梵天应众天神要求,创造了第5 吠陀——戏剧,并由婆罗多仙人付诸实践。第一部戏剧是在因陀罗的旗帜节上演的。于是,大梵天出面调停,讲述戏剧的性质和功能。他指出,戏剧不是表现天神或阿修罗的单方面情况,而是表现三界的全部情况。戏剧模仿世间生活,具有各种感情,包含各种情况。它在各种味、各种情和各种动作中产生有益的教训,将有助于道德、名誉和寿命,增长智慧,使得世间安宁。
  《舞论》自觉地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对待,以戏剧表演为中心,兼论音乐和舞蹈等,对印度戏剧美学的基本范畴如" " " " 等的研究特别细腻深入。作者认为:" 味产生于别情、随情和不定情的结合。" 所谓" " ,指的是戏剧艺术的感情效应,也就是观众在观剧时体验到的审美快乐。婆罗多认为,味有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和奇异8 种。与这8 种味相应,有欢、笑、悲、怒、勇、惧、厌和惊8 种常情。" 别情" 是指感情产生的原因或缘由,如剧中的主人公和有关场景。" 随情" 是指剧中主人公感情的外在表现,如语言和形体。" 不定情" 是指随时变化的感情,用以辅助和强化基本感情(即常情)。这些别情、随情和不定情运用得当,就会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便能产生感染观众的味,而戏剧表演应该有助于味的产生。
  《舞论》对戏剧艺术作了详尽的论述,是古代印度戏剧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2.跋娑

跋娑(约公元3 世纪)的作品早已失传。1901年印度学者在南印度某寺庙里发现了取材史诗和《故事海》的13部未署名的剧本,推论是出于跋娑之手。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东、西方学者的巨大关注,展开了长期的争论,迄今尚无定论。
  跋娑的13部剧本,6 部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仲儿》、《五夜》、《黑天出使》、《使者瓶首》、《迦尔纳出任》和《断股》;两部取材于史诗《罗摩衍那》——《雕像》和《灌顶》;1 部取材黑天传说——《神童传》;两部取材于优填王传说——《负轭氏的誓言》和《惊梦记》;两部取材于其它传说——《善施》和《宰羊》。其中的《惊梦记》,不少学者考证是跋娑的作品。
  《惊梦记》是13个剧本中最优秀的一部,被视为跋娑的代表作。全剧分6 幕,描写犊子国遭到阿鲁尼王入侵,形势危急,必须与强大的邻国摩揭陀联姻结盟,才能保全国家。宰相负轭氏想让优填王和摩揭陀国莲花公主结婚。但优填王笃爱王后仙赐,不愿再娶,负轭氏只得施展计谋。他和大将卢蒙湿、王后仙赐出于爱国,趁优填王去国外求援时,合谋散布宰相与王后被火烧死的谣言,终于撮合了优填王与莲花公主的婚事,但优填王仍常常怀念仙赐。仙赐已被乔装成婆罗门苦行者的负轭氏带往摩揭陀国,负轭氏假称仙赐是自己的妹妹,委托莲花公主照看一段日子。仙赐为了协助负轭氏完成救国大计,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痛苦。但她暗中察觉新婚的优填王依旧怀念着她,心中又感到莫大欣慰。某日,优填王探望有病的莲花公主,却未见公主在房内,便躺在床上睡着了。这时,公主的侍伴仙赐也来探病,以为床上睡着的是公主,坐在床边等候,突然听见优填王在梦中呼唤她的名字,她吃惊地走开,在她转身离开之际,优填王醒了。优填王只瞥见仙赐匆匆离开的身影,以致他以为这不是梦境,也是幻觉。后来,优填王在摩揭陀国的帮助下,由大将卢蒙湿率军击败了阿鲁尼王。负轭氏说明原委,仙赐恢复原妆,与优填王团聚。

《惊梦记》是一出政治剧,表现的是爱国的主题。它把特定环境下爱情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刻画得精彩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对仙赐王后繁杂矛盾的心理刻画尤为突出。
  跋娑的13部戏剧代表了梵语古典戏剧的早期成就,其艺术特点表现在4 个方面:一是戏剧性强。作品虽取材于史诗和传说,但并不拘泥旧说,而是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制造戏剧性场面,使之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富于戏剧冲突和动作,特别适宜舞台演出;二是人物性格鲜明。如智勇双全的忠臣负轭氏,爱情专一的优填王,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仙赐王后等;三是场景描写生动,如《惊梦记》中描写飞翔在秋空的一行仙鹤:
  上升,下降,成行,分散,
  拐弯时,犹如星座七仙,
  天空洁净似蛇肚蜕皮,
  这行仙鹤似空中界线。
  这里的自然景色描写十分出色。在梵语古典戏剧中,舞台场景主要靠剧中人物用言语描写,跋娑善于用自然景色衬托角色的心情,达到情景交融;四是语言朴素。戏剧中的散文对白比较简洁,注重感情色彩和戏剧效果。诗句朴实无华,常常饱含丰富的情感。
  跋娑的13部戏剧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简朴有力的表现手法,奠定了梵语古典戏剧的基础,给后世以很大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