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方言广播台|“晋魏唐疆”与枞阳方言

 文乡枞阳 2020-09-01


网络图片:吹牛
点击播放

方言配音:文乡燕子

1

“晋魏唐疆”与枞阳方言

作者:陈明华

枞阳方言不只是很丰富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枞阳特色。身在异乡的枞阳人相见能知,方言乡音才是第一大标识。只要一张嘴,大家就会因为乡音土话里的乡土元素而产生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生活是枞阳方言的土壤。枞阳人如果东西丢了说“脱掉子”,不理睬叫“答嗯个扯”,称老人叫“嗯老咯”,弄糊涂了叫“搞忽头子”,说人节俭或小气叫“算小巴巴的”,如果要骂人可能有“现嗯个大大世”……收住,不举了。这些都还是有文字能凑合表达的,但也有不少只有读音,文字却众说纷纭。
这里就来讨论一下一个叫“jingweitangjiang(精味糖姜)”的词,文友们几度争论。这个方言运用时的含义是指夸夸其谈,喜欢炫耀,什么都懂,好像自己就是比别人高明。但在使用中,有人主张用“京味”,“京味”与枞阳人关系不大吧,且与这句方言的意义也没有联系;有人主张用“泾渭”,倒是很有些说头,但这个词与那句方言意义还是相差甚远;有人干脆说用“精卫”得了,要是这样只能是个读音了。况且众说所持,都丢了一个“糖姜(音)”这个意思。笔者认为,要为这句方言附上合理的文字,首先要从这句话的意思入手,再结合传统文化的一些内涵方可。
中国人向来喜欢高谈阔论,看看你的身边,一群人坐到一起,往往是先国际,后国内,然后来一点花边。
尚谈似乎是有历史渊源的。上古多思,战国与秦好辩,到魏晋又把东汉末的清议变成了“清谈”。魏晋时期,各世族集团间政治斗争激烈,压抑的氛围,导致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好道谈玄以避祸,一时清谈成风,“清谈”也就成了魏晋风气的一张名片。方言所含的夸夸其谈等意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魏晋”或是“晋魏”了。古人好谈,恐怕难以先国际的,那就自夸过去自夸强大了,这种夸当然没有不夸“盛唐”的。唐朝征东讨西,抚南逐北,国力之强,疆土之广大,就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就有了“唐疆”。久而久之,这句方言的意思就固化为现在人们使用它时所具有的意义了。综上分析,“晋魏唐疆”就是前述方言一个合理的表达。至于这个词为什么会出现在枞阳,那就是一个偶然了,可能是常在一起的人相互之间戏说指称并传扬开去。述完絮语,心有惴惴,世无孔子,是非之争,只能有赖大家认同与否了。
我又顺势想起方言产生的缘由了。这句方言当然是联想和借指的产物了。其实,枞阳方言产生的方式很多。最原始的是地方语音带来的口语,像开头举例基本上都是这样。形象化的比喻应该是最多的。比如,批评写画很杂乱说“鬼画桃符”;说来往不断或牵连很多叫“割不断的韭菜”。许多歇后语式的,比如“草窠里冬瓜——泼长泼大”也属于比喻式的。还有情境特指或缩略描述的,比如招呼客人尽管吃喝叫“别做弯”,紧张害怕说“心都吊到树头上去了”,把生火做饭叫作“烧锅”等。方言的产生,难以一一列举。
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做到无障碍沟通的背景下,方言的交流作用日趋萎缩。但也不尽然,据说香港回归谈判为防泄密,必要时还用方言呢。方言所承载的乡音乡韵恐怕更是难以磨灭的。贺知章京城为官,直至“鬓毛衰”了,还依然“乡音无改”呢!
附会之论,还是一笑而勿喷吧。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这个秋天,去尚乐收割梦想吧!

 点击图片了解

 作者简介 

陈明华 网名风景之外

任教于枞阳县白梅初中

文乡平台《云岩闲草》专栏作者

往期回顾

文乡诵读|枞阳母亲谣(白话版)

枞阳白话朗诵:柳峰山下小山村

枞阳方言广播台|牛娃放歌

枞阳方言广播台|【小品】犟嘴的媳妇笑死婆

枞阳方言广播台|生腐最配炉子锅

枞阳方言广播台|山芋六谷糊

枞阳方言广播台|港港嘎里话

枞阳方言广播台|谁知盘中餐

枞阳方言广播台|也来跟嘎里人谈谈白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生腐突炉子锅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添酒回灯,再突生腐一炉锅

枞阳白话相声,笑死人不偿命! 

敬请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文乡枞阳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