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5.7”,怀念战友

 文乡枞阳 2020-09-01


一次偶然的飞行事故,将我与朝夕相处的战友阴阳两隔,我心爱的战机也离我而去。时间定格在1972年5月7日,下午5点零7分。战机编号:57

这一天,机场与往常的飞行日一样,一切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上午,天空多云,飞行训练处于待命状态。午餐后,天空转晴,遂接启动飞行训练计划之命令,我们一中队奉命赶往北起飞线。信号弹腾空而起后,飞行训练随即开始,一架架战机卷起雄风,直插蓝天。
我当时是57号战机的代理机械师,机械员是北京兵孙富国。我们的57号战机完成第一个起落拉回起飞线后,飞行中队长老林快步向战机走来,他手上还拎着皮夹克飞行服。他对我说,让小家伙把我的皮夹克拿一下。我接过皮夹克,把它交给了一个军械员,同时我提示他说,高空冷啊,你不穿它?他说飞编队,不需要。说着话,他就进了座舱。我们机组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便随他进入座舱后展开了相应的配合起飞的工作。
此刻的时间是:下午4点30分左右。

战机起飞后,我们迅速随牵引车赶往跑道南头,预备迎接战机返航着陆。
5点左右,我突然听到塔台指挥员的大声呼叫:304!304!!304!!!我知道304是林中队长的代号,这种异常的呼叫使得我的心里突然一紧:怎么回事?
此刻,我们一中队刘中队长似乎是接到什么指令,他赶紧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赶往加油车旁。当时我脑子里生出一丝不祥的感觉,刘中队长意在调查飞机油料的添加情况。与此同时,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至。一切的动向,似乎都在传递着一个非常糟糕的信息:出事了!

我惊诧不已,立即把机械员孙富国叫到跟前,随即,把军械、无线电、特设等部门的人员都喊过来,让孙富国当着大家的面,把随身携带的工具一一清点。结果,所有工具数字准确,完好无缺。我随即用保险丝把清点过了的工具袋扎死,然后告诉孙富国,所有工具暂时都不要动,以备清点查验。
这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下午5点,塔台的呼叫仍在继续,几乎所有的人员都在翘望天空,都在期盼着仍在天上飞的四架飞编队科目的战机安全返归。
一般来讲,飞编队项目,大约55分钟结束。此刻,飞机上的油也应该用得差不多了。果然,有两架战机相继穿场随即着落。我们四个机组的人员都扛着扶梯飞跑向着落线,谁都想尽快与自己的战机见面。在着落线,我一看是两个新飞行员,就知道不好了,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正常情况应该是,新老飞行员飞编队科目,起飞时是一老一新先后起飞,那么,着落时,也应该一老一新依次着落,怎么可能两个新飞行员先着落呢?那么,两个老飞行员这会儿在哪里呢?其中那个新飞行员我跟他很熟悉,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他,我的战机呢,林中队长呢?只见他脸色苍白,只是摇头不语,他很快就被车接走了。
稍后,又一架战机安然着落,这是飞行副大队长回来了。
我上前着急地问,林中队长呢?   
林中队长他……副大队长答非所问地只是一个劲地说,这天气,这天气……他也很快被小车接走了。

我的57号战机始终没有回返机场。
参加飞行训练的战友们都走了,停机坪上只剩下我们57号机组。
我们焦虑,我们无奈,我们手足无措。
不一会儿,团里的吉普车开过来了,车上坐着地勤大队长和我们中队的刘中队长。刘中队长说,小高,上车,把你们的工作日志带上,跟我去师部。
我当时顿生好像被逮捕的感觉。接下来的就是我的宿舍办公桌,机窝里的工具箱都被打上了铅封,等待审查。一切的发生,发生的一切,都让我茫然失措。   
天色已近黄昏,我跟着大队和中队领导乘车从机场到师部,一路心神不定,我不知道事态将会怎样发展。我想我维护战机一直以来兢兢业业,从不敢马虎,我们机组从维护战机的技术和经验方面都没有问题的,我无法寻思出是否因我们的维护质量不好致使战机……我不敢往下想。

吉普车行至2号桥路段,我发现有辆摩托车在后面尾随着,好像在追我们。我立即向大队长中队长汇报这一异常情况,大队长随即让司机停车。停车后,摩托车很快停在了车旁。果不其然,他确实是来追我们的。驾驶摩托车的人是谁我不清楚,只听他向大队长报告,说已经得到可靠报告,57号飞机摔在某县大山里,上级让我们立即回机场,带上机场警卫连的一个排,乘卡车,连夜向某县方向出发。于是,我们调转车头往机场赶,很快按照师部指令,会合警卫排,驱车赶赴某县。
当晚,大家都没有吃晚饭。当年的路况非常差,颠颠簸簸好不容易才到某县境内。但是,我们要过一条河,汽车要等天亮才可以通过轮渡过河。我们总算是熬到了天亮,总算是过了河。
我们在事发第二天上午终于赶到某县。但是,海军、舰队的首长和专家还没有到,我们一直等到中午,才同首长和专家一道向飞机坠落点赶去。那天,天气闷热。首长们年纪都不小了,有的还是红军时期过来的人,他们显然经不住在这个没有路的地方行走。于是,请来民夫,让首长们坐滑竿上山。我们当然得靠自己的两条腿攀越了。说实在的,我们虽然年轻,但是,从来也没有爬过千米以上的高山。当时又渴又饿,身心疲乏得很。饿,只能忍着。渴急了,我们就用手捧点稻田里的水喝。大队长提醒我们不要随便喝,稻田里可能施过肥料。我可是管不了那么多了,能解渴就行啊。
临近战机坠落地点实在是难以进去,首长们也只能是止步望着深不可测的大山着急。最后,首长临时决定,由我带着几个当地的农民进去,目的就是要把林中队长的遗体找到。我在农民兄弟的协助下,继续钻山攀岩,终于在一个半山腰处找到了林中队长的遗体,他是趴在地上的,降落伞还连在身上,手枪和伞刀都在身上,手表和皮靴不见了。后来得知,手表没有戴,皮靴没了。专家鉴定林在跳伞时姿势没做好,被座舱碰掉了。遗体在农民的协助下,很快弄下山,接着就运回部队了。

这次飞行事故,专家根据同飞这个编队科目的副大队长和两位新飞行员的回忆以及当地农民的描述,做了如下认定:
当时四机编队在某县上空,发现前方有非常大的积雨云,林中队长发出指令:保持编队,绕云飞行!而副大队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当然他的职务高,遂改发指令:解散,各自返回!结果,两个新飞行员碰巧从云边擦过,解散飞行后,回到了机场,而副大队长和林中队长却来不及避过积雨云,一头飞了进去。当时的飞行高度是9000余公尺,进入积雨云后,飞机是自己升高,升高后又突然下降,飞机立马进入螺旋状态,改出后,紧急拉杆,猛加速,冲出了云层。但是,发现高度只有2000多公尺。专家称,这种积雨云,周围是上升气流,中间是下降气流,而且带电,通讯将会被中断。
副大队长听到了塔台呼叫304,他随即操控战机,脱离险境,返回机场。林中队长在被气流打下后,飞机在1000公尺高度绕五座大山飞行,而且云层覆盖山顶,他飞了几圈后,无法冲出去,就决定弃机跳伞。不巧的是,跳伞高度虽在1000公尺,但是着地只有800公尺,伞刚刚打开,人已着地……


那些细节无需再追叙了,可惜的是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爱的战友。至今,每每想起这件事,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在心头。这些年,我总是怀念牺牲了的战友,我多次邀约战友去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去看望长眠在这里的林中队长。
安息吧,亲爱的战友!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高卓舒 原海军航空兵某团机械员,生于1947年,江苏南京人。1968年在南京市应征入伍,1974年复转南京,现已退休。

推荐阅读:

热烈祝贺作家周荣耀最新长篇悬疑小说《家秘》出版发行!
荻埠归帆|【周荣耀】微小说系列22:奇闻异案
荻埠归帆|【周荣耀】微小说系列21:两只猴子
荻埠归帆|【周荣耀】微小说系列20:“好赖”人
枞阳文史|“五服”宗族辈分关系之初探
图文纪实|文乡枞阳采录桐城派传统吟诵法
枞阳出人,桐城出名|本来不想转,其实挺无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